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形成與戒斷的腦機制研究

《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形成與戒斷的腦機制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張錦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形成與戒斷的腦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錦濤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網路成癮已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在我國青少年群體中(包括在校大中學生群體)日益嚴重並對個體的身心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借鑑以往在物質成癮神經生理機制領域取得的豐富研究成果和研究範式,基於一些零散的針對網路遊戲成癮的生理機制研究結果,本研究採用線索誘發渴求範式,綜合靜息態和任務態fMRI研究方法,通過比較四類不同的被試群體在與網路有關/無關的視覺刺激下大腦活動的異同揭示青少年網路成癮形成的腦機制;通過三個互有關聯的實驗設計圍繞著網路成癮的三種不同形式的戒斷條件對網路成癮戒斷過程的腦機制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發現與網路成癮戒斷相關的大腦區域及與網路成癮特定階段相關聯的神經迴路,從而揭示青少年網路成癮形成及戒斷的腦機制。本研究不僅可以豐富網路成癮機制的相關理論,其研究成果還將為從生理特徵角度診斷網路成癮奠定基礎,而且還將為以後從新角度干預治療青少年網路成癮奠定理論基礎。

結題摘要

在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的資助下,綜合使用問卷法、認知實驗任務和fMRI技術,我們圍繞著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影響因素、認知特點和神經生理機制進行了系列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了對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形成機制的理解。目前已經在PloS one, Psychiatry Research,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和心理學報等中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9篇學術論文,其中中文核心6篇, 被SCI收錄的期刊論文3篇。此外,目前在修或在審的SCI論文3篇(均已標註該項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進展: 1、採用投骰子(Game of Dice Task, GDT)和杯子任務(Cups task)探討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者的風險決策這一認知行為的特點和機制。結果發現網路遊戲成癮者不能有效地利用反饋信息是其偏好風險決策的原因(yao, zhang*, et al.,2014);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種風險偏好更多地體現在損失情境下(yao, zhang*, et al, 2015). 2、在跨期決策的腦機制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採用參數式功能性磁共振設計,通過系統操縱個體在跨期決策中的近期和遠期獲益的數量大小,結果發現個體的背內側前額葉後部受到近期效益的調控;而與之相鄰部分的活動受到遠期效益的調控。並且這種現象在網路遊戲成癮者和網路正常使用者具有共同性(Wang, et al, 2014)。 3、渴求是成癮的核心特徵。採用有中介的調節模型探討了背景性渴求在網路使用時間與青少年網路成癮間的中介作用(張錦濤等,2014);同時還發現背景性渴求中的積極結果預期同感知到的同伴對網路成癮態度具有顯著的互動作用,在低結果預期下,同伴的態度可以負向個體的網路成癮程度(劉璐等,2013)。 4、圍繞兒童青少年發展中的重要他人,探討了親子關係和同伴影響對兒童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影響,結果發現親子關係會通過影響兒童的孤獨感進而影響到青少年網路成癮(張錦濤等,2011);而同伴網路過度使用行為既會直接影響、也會通過同伴壓力間接地影響到青少年網路成癮(張錦濤等,2012)。 5、引進了兩個用於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測查工具,並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進行了初步的信效度檢驗(張錦濤等,2012,20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