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概況,戰後重建,遷移與復舊,
歷史
孫中山訪台4次。第1次來台為1900年策劃惠州起義前夕。該次來台停留台灣最久,達44天。滯台期間,曾得到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資助該起義的承諾,也獲得菲律賓制中古武器一批。該次會面,也為兒玉總督於同年出兵占領廈門的遠因之一。 孫逸仙下榻梅敷屋則是在1913年二次革命(反對袁世凱帝制)失敗後。至於第3次與第4次則分別於1918年與1924年。不過孫中山最後一次登台,只隨船泊港於基隆,並未上岸。
概況
該旅館為長方形的和式建築,屋頂覆蓋著老式暗黑色的理想瓦。相傳,該旅館曾以高砂族藝妓表演舞蹈做宣傳來招攬旅客。梅屋敷旅館不只曾於20世紀初招待過孫逸仙、胡漢民等知名政要。1907年知名導演高松豐次郎接受台灣總督府委託,所拍攝的電影《台灣實況紹介》中,還把梅屋敷的高砂族藝妓表演列為台灣廿景之一。
戰後重建
戰後,因該旅館曾為孫中山所下榻,蔣介石於1947年特別指定該地為“國父史跡紀念館”,也稱為逸仙公園。除保持園內的梅樹栽種外,當局還將日式庭園重新改建成小型的中國蘇州式花園。(一說為台人吳東碧獨資修建)。
至於園內主要的梅屋敷旅館,則改成陳列孫逸仙四次來台的相關資料的紀念館。其中,二次革命期間下榻梅屋敷旅館的孫逸仙留影、手稿等資料為主要陳列項目。除此,也因該紀念館位置接近日據時期的敕使街道,當局特地將整段敕使街道重新命名為中山北路,也將中山北路貫穿的宮前町等地,重新命名為中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