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科進士
- 外文名:BaiKe Jinshi
- 原名:中級編輯
- 所需經驗值:1201
- 等級:4級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
進士第是科舉時代考選進士,錄取時按成績排列的等第。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詞學科目》:“任子中選者,賜進士第。”宋 范成大 《吳郡志·異聞三》:“未幾,...
解釋: 唐代士人應試進士科及第的稱為“前進士”。...... 解釋: 唐代士人應試進士科及第的稱為“前進士”。中文名 前進士 拼音 qián jìn shì 出處 《太...
進士,中文百科頭銜之一,原名中級編輯。進士為第四級別頭銜,在中文百科獲得積分達1201積分到2500積分的用戶可獲此頭銜。2012年新版頭銜上線由中級編輯改名進士。百度...
進士科是科舉考試科目之一。始設於隋煬帝大業中。唐代,與明經、明法諸科並列,為常科。試時務策五道,帖一大經。經策全通為甲第,策通四、帖過四以上為乙第...
武進士,是漢語辭彙,拼音為wǔ jìn shì,是中國古代在文科舉之外另外一種選拔武官的考試的出身制度。其是明清時武舉殿試及第者之稱。...
王昌印,男,居淄川縣城四牌樓西,明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授固始知縣。入清起戶部主事,擢福建道御史,巡按山西,提督北直學政。生、卒年不詳。1 ...
進士出身是科舉時代按照中式等第賜予的一種資歷稱號。宋代進士分五甲,第五甲為同進士出身。明清分三甲,第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宋史·選舉志二》:"﹝乾道﹞二...
進士之鄉是指中國古代科舉所取進士較多的地方,自隋至清,江蘇-蘇州、江西-吉安、福建-福州、浙江-杭州、四川-眉山等地所出的進士量乃全國之最。...
進士 李永寧(?-?),別號正庵,(今武勝縣)人。明英宗正統乙丑(1445年),官授南京戶部江西司主事,升員外郎,後任廣西桂林府知府,廣東潮州府知府等。因循良清苦,...
進士舉,亦作“ 進士擧 ”。進士科考試。...... 《太平廣記》卷一五七引 唐 盧肇 《逸史·李君》:“ 江陵 副使 李君 嘗自 洛 赴進士擧,至 華陰 ,見白...
明清科舉分為三甲。頭甲三人,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稱“傳臚”(起初,三甲頭名亦稱傳臚,後僅限於二甲頭名),中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人數最...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科舉殿試時錄取分...
明代故事:這齣戲講的是明代山西平陽書生張文達借貸同鄉富戶常、周二家盤費,進京趕考,留妻孫淑琳與二子(長子硃砂貫、次子孔鳳纓,後俱中進士)在原郡。張文達多次...
翻譯進士,稱謂名。清制,翻譯舉人經會試中式後,由禮部奏請賜進士出身,不參與殿試,不立題名碑記,與其他科進士有所區別。...
張琴(1876-1952),字治如,晚號石匏老人,福建莆田人。 清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科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張琴曾先後任涵江崇實中學堂教員,官立興郡中學堂監督(...
四進士是京劇傳統劇目。也在秦腔,蒲劇,豫劇,越劇,湘劇中普遍傳唱。另 一個名《節義廉明》。見鼓詞《紫金鐲》。周信芳、馬連良均以此劇享名,而風格不同。川劇、...
指兩宋時期眉州(今眉山市)文化教育空前繁榮,整個宋朝共有886人考取進士的一個“宋代眉山進士群體現象”,史稱“八百進士”。即便當時南宋京城所在地的浙江亦難以望...
羅文俊 (1789~1850年)字泰瞻,號蘿村,南莊鎮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記名以御史任用。...
進士第是科舉時代考選進士,錄取時按成績排列的等第。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詞學科目》:“任子中選者,賜進士第。”宋 范成大 《吳郡志·異聞三》:“未幾,...
本書分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清朝進士題名碑錄》,按科年著錄清朝全部進士,未參加當年殿試者附於相應科年之後。每一進士為一條,依次註明籍貫、甲第、名次,有...
劉德全(1858-1936)字心齊,湖北省穀城縣(今湖北省穀城縣)人,進士,光緒十五年(1899)二月任洵陽知縣。任內關心民疾,自奉節儉,做飯常以穀殼作薪。重視教育,到任...
進士中一甲三人,殿試後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他進士,按殿試、朝考名次,分別授以庶吉士、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
舉人是指被薦舉之人。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唐、宋時有進士科,凡應科目經有司貢舉者,通謂之舉人。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