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尤里西·塞德爾導演電影)

進出口(尤里西·塞德爾導演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進出口》是尤里西·塞德爾執導,蘇珊娜·羅莎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以雙線交叉方式描寫兩個人的生活。

基本介紹

  • 導演:尤里西·塞德爾
  • 主演:蘇珊娜·羅莎,喬治·弗里德里希
  • 中文名:進出口
  • 其它譯名:進出口/寂寞邊界(台)
  • 製片地區奧地利/法國/德國
  • 類型:劇情
  • 片長:141分鐘
  • 上映時間:2007年
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製作,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講述在烏克蘭的單親媽媽奧爾加(Ekateryna Rak 飾)因醫院工作發不出工資,留下孩子,到了奧地利尋求更好的生活可能性,她做色情視頻女郎,又到富人家當保姆,在清潔公司也工作過,生活始終顛沛,遭遇了各種波折。奧爾加去醫院做清潔工,她所打掃的病房住的都是老人。在生命末端的老人和處於生活邊緣的奧爾加都是孤獨且絕望的。與此同時,奧地利的年輕人保羅(Paul Hofmann 飾)在國內活的十分辛苦,為了狗他和女朋友決裂,又被人追著索要欠債,保羅身無分文,遭人毆打和戲弄。走投無路的保羅前往烏克蘭。在賓館昏暗的房間裡,保羅看著繼父繞有興趣的和妓女逗樂,對此他毫無興趣,只想著錢的事。.....烏克蘭與奧地利的兩名年輕人奔赴彼此的國家,但都難以擺脫生存的逼仄。
以雙線交叉方式描寫兩個人的生活。奧爾嘉是烏克蘭的一位單親母親,她的職業原為女護士,她移民到奧地利,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但卻受到歧視和剝削,成為養老院裡的清潔婦。保羅是迷失人生方向的奧地利青年,由於在國內苦無出路,他最後到烏克蘭謀生。導演以冷酷的長鏡頭呈現現代人類社會日常生活中的人性醜惡面,赤裸裸地暴露老年化社會的無奈與悲哀、失業、貧窮、種族歧視、以及賣淫的問題。烏爾里希·塞德爾2001年曾以《狗日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大獎。16歲以下不宜。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Mother蘇珊娜·羅莎----
——Maria Hofstatter----
Fritzl's Brother喬治·弗里德里希----
FatherHerbert Fritsch----
Olga捷卡特琳娜·拉克----
Pauli保羅·霍夫曼----
Friend from Katja(as Natalja)Natalya Baranova----
Father米卡埃爾·托馬斯----
——Natalja Epureanu----
——Erich Finsches----
——Petra Morze----
——Thomas Nash----
——Dirk Stermann----

職員表

導演:尤里西·塞德爾 Ulrich Seidl
編劇:
Veronika Franz
尤里西·塞德爾 Ulrich Seidl
攝影:
愛德華·拉奇曼 Edward Lachman
Wolfgang Thaler
剪輯:Christof Schertenleib
藝術指導:
Andreas Donhauser
Renate Martin
美術設計:
Alexandra Maringer
Julia Oberndorfinger
服裝設計 :Silvia Pernegger
副導演/助理導演 :Daniel Hösl ....assistant director (as Daniel Hoesl)

幕後製作

劇本的雛形開始於Pauli的故事。UlrichSeidl說Pauli這樣的人物是他在現實生活中經歷過的。有很多像Pauli這樣的年輕人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失業,窮困潦倒。之後Olga線索的加入最初的動機僅僅是導演當時對東歐的一些場景非常著迷,並且因此想以東歐為場景拍一個關於那個地區的故事,Olga的故事應運而生。兩個故事存在著很多聯繫,於是最終的劇本就產生了。
那么是什麼樣的聯繫呢?奧地利男孩Pauli最終來到烏克蘭,烏克蘭女孩來到維也納。也同樣像電影名字所預示著的,這種聯繫是關於東方和西方的聯繫。但這聯繫不是簡單的地理上的方位關係或者人口的遷移。像UlrichSeidl自己說的,東西方的這種聯繫無論從地理上還是社會與文化上都不是一種縱向的邊界,而是深入社會各個層面的橫向的界限。
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和兩個主人公一起來到一個他們從未生活過的新環境,我們開始關注的不僅僅他們和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文化衝突,並且還有從或者他們的視角或者影片的視角看到的東西方的社會。我覺得這是這個電影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它的主題跳出了對主人公生活狀態和主觀世界的關注,從一個更冷靜的角度去思考這兩個世界,並由此引出了更為深刻的主題:生和死。Pauli在東方經歷了那些羅馬尼亞人的社區,極為貧困和墮落。影片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東歐那些從事各種性工作的女孩,羅馬尼亞社區中那個被皮條客提供給Pauli的年輕姑娘看起來冷漠順從奄奄一息,沒有任何生存的跡象。在Olga的維也納社會,我們更直接面對著死亡。Olga作為清潔工的那個敬老院裡充斥著各種與死亡幾乎一步之遙的老人,在這段故事裡,導演把鏡頭甚至直接對準了那些老人,他們病態,惶恐,蒼老。UlrichSeidl說敬老院裡的這段故事甚至是電影中一個獨立的電影。Olga直接經歷了老人Eric的死亡。雖然導演稱在這裡他的電影關心的並不是對於這樣一個社會的態度是積極或者消極的,而是什麼是真實的。但我們依然能從細節中看到希望。UlrichSeidl提到這兩個年輕人被放到了一個他們從未想像過的環境當中,他們努力地和生活鬥爭並且從中體現了自己的尊嚴,這本身就是希望。在Olga和老人Eric跳舞的那一段中,我們看到的不是蒼老邋遢,即將死去的老人,我們看的是美。電影選擇把敬老院夜裡的一個鏡頭作為結束語,並且伴隨著那個時常重複著“死亡”這個單詞的老人的呻吟,但那昏黃的燈光和安靜的環境中我們體會的是祥和和美。所以儘管樂觀與悲觀不是導演所關注的,我們依然可以體會到導演的潛台詞中重複著希望。

影片評價

UlrichSeidl是一個拍記錄片出身的導演,之後把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故事片上,這部電影從風格上詮釋了導演這樣的背景。這部電影是由超16mm 拍攝完成的然後放大到35mm,實景拍攝,拍攝團隊人數很少,大部分使用自然光,很多扛拍,非專業演員,具備很多記錄片的風格。然而導演又熱衷於固定機位和長鏡頭,我們同時看到很多靜景的拍攝,導演自稱熱愛擺拍,他喜歡那場景看起來像是一幅油畫,充滿了電影的戲劇效果。對於UlrichSeidl這樣的風格的使用是留給影評人去探究的,對於他那些場面只是本能的出現在他的腦海里,並沒有什麼更多的原因和依據。UlrichSeidl說在他看來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環境,場景和氣氛。其次電影裡的音樂也很值得一提。UlrichSeidl認為音樂和“當時”這個概念是不可分割的,他從來不用任何專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這增添了電影的自然主義和現實性,也和那些像油畫一樣的鏡頭形成某種和諧的反差,並且成為導演簽名似的風格。
這部影片中充斥著我們不可迴避的幽默感,一些場景讓人不禁失笑,但這笑之後又讓人感覺到沉重。幽默感對於Ulrich Seidl是非常重要的,他說他喜歡那些介於喜劇和悲劇邊緣的情節和場面,並且喜歡那種從使觀眾發笑到震撼之間快速的轉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