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之道》是2020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曙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達之道
- 作者:趙曙明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11664185
《通達之道》是2020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曙明。
《通達之道》是2020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曙明。內容簡介本書匯集的20多個鮮活的經營管理案例,全部來自江蘇交控管理部門和基層單位經營管理的一線實踐,每個案例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江蘇交控如何以“交通強省、富...
通達,漢語辭彙,拼音:tōng dá,指通行,到達;通曉,洞達;通情達理; 亨通顯達; 指暢通;溝通傳達;指通人達士。釋義 (1) [understand]∶通情達理 通達人情 (2) [clear]∶通行無阻 通達的道路 (3) [strike]∶通到 這條路通達邊境 出處 《周禮·地官·掌節》:“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以傳...
通達位,教義名詞。亦稱“見道位”。瑜伽唯識宗所說菩薩修道五位中的第三位。簡介 《成唯識論》卷九:“通達位,其相云何?頌曰:若時於所緣,智都無所得。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論曰:若時菩薩於所緣境,無分別智都無所得,不取種種戲論故。爾時乃名實住唯識真勝義性,即證真如,智與真如平等平等...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王冰註:“傳道,謂傳不潔之道。變化,謂變化物之形。”傳道:傳,驛站之意;道,通達之意。變化:變,更也,改變之意;化,教行於上則化成於下。大腸的特徵有:一是穀物在此暫留...
道諦,佛教名詞。道為通達之意,也是道路的意思。這種道路是達到寂滅解脫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認為道諦是指八正道。以後大、小乘又各有發展。佛教認為依道諦去修行,就能達到寂滅解脫的滅諦。由此途徑確實可以達到解脫生死的目的。道諦,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六道輪迴;四諦與八正道;緣起)之一。是四諦的組成...
《行齋賦》是金末元初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先從樂天知命的角度闡述順天應時之理,再以豐富事典進一步闡發不同時境中動靜有方的“通達”之道,最後以春蘭為喻,於頌揚和勸勉之中表達對好友的祈願和對自己的勉勵。全賦文辭簡勁,哲理深厚,喻意精警,有沉鬱頓挫之風。作品原文 行齋賦 戊子冬十月¹,...
遂路 遂路,讀音是suì lù。意思是道路;通達的道路。解釋 道路;通達的道路。出處 《商君書·算地》:“此其墾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處其民。”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釋爭》:“然則卑讓降下者,茂進之遂路也;矜奮侵陵者,毀塞之險途也。”
第六章 生命的身心一體及其通達之途——心理的 “正念療法”的哲學啟示 基礎理論篇 第七章 父子倫理,還是夫婦倫理——中國古代思想中的“元倫理”之爭 第八章 中國式“家本倫理”的三重內涵 第九章 這原來也是政治——中國古代早期的原生態政治面面觀 第十章 作為“有味道的形式”的美——中國古代審美中 身...
君子通達於道叫做一以貫通,不能通達於道叫做走投無路。如今我信守仁義之道而遭逢亂世帶來的禍患,怎么能說成是走投無路!所以說,善於反省就不會不通達於道,面臨危難就不會喪失德行,嚴寒已經到來,霜雪降臨大地,我這才真正看到了松柏仍是那么鬱鬱蔥蔥。陳、蔡之間的困厄,對於我來說恐怕還是一件幸事啊!”...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諺語,比喻道路險惡,也會有通路。解釋 比喻道路險惡,也會有通路。出處 《西遊記》七四:“師父說那裡話。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豈無通達之理?可放心前去。”
“達”指通曉、通達,“生”指生存、生命,“達生”,就是通達生命的意思。怎樣才能“達生”呢?篇文明確提出要摒除各種外欲,要心神寧寂事事釋然,可知本篇的宗旨在於討論如何養神。 全篇自然分為十三個部分。作品原文 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養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餘...
14.達道:通途,通達之路,即共同之道、普遍的原則。15.致:達成。16.位:指各得其位,各得其所而不錯亂。17.育:發育成長,生生不息。18.仲尼:孔子的字。19.而:古書中“而”與“能”字意義相同。時中:時刻處於中因而能不偏不倚。20.至:極,最好。21.民鮮(xiǎn)能久矣:人們極少能做到,...
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詩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夫其為人下也如彼,其為人上也如此,何謂其無益於人之國也!”昭王曰:“善!”先王之道,人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謂中?曰:禮義是也.道者,非天之...
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詩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夫其為人下也如彼,其為人上也如此,何謂其無益於人之國也!”昭王曰:“善!”先王之道,人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謂中?曰:禮義是也.道者,非天之...
其通也,五氣得養,務在舍神,此之謂化。化有五氣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長也。靜和者養氣,養氣得其和。四者不衰,四邊威勢無不為,存而舍之,是謂神化歸於身,謂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執一而養產萬類,懷天心,施德養,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士者通達...
到達,通達。字形以“辵”為形旁,“甬”為聲旁。說文解字注 〖(通)達也〗通達雙聲,達古音同?。禹貢:達於河。今文尚書作通於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從辵,甬聲〗他紅切。九部。康熙字典 〔古文〕𢓶《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
通人達才,漢語成語,拼音是tōng rén dá cái,意思是知識廣博,通達古今的人才。出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成語解釋 通人:指學識淵博的人;達才:通達事理的人才。成語出處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易》之為術,幽明遠矣,非通人達才孰能注意焉。”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流水這東西,不流滿窪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於道,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二十五)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孟子說:“雞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地行善,是舜一類的人;雞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
中國煤炭史志委員會專家委員、開灤博物館特聘專家楊磊介紹說,該橋涵史稱“達道”,取通達之意。始建於1899年,由時任中國鐵路公司總工程師、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人克勞德·威廉·金達設計。淨高5.7米,寬7.65米,洞長65.1米,為拱型砌券式隧洞結構,採用掏挖方法開鑿。洞口上方正中所鑲石碑上刻“達道,...
孟子說:“有德行、智慧、謀略、見識的人,常常是因為他生活在患難之中。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們持有警懼不安的心理,考慮憂患很深遠,所以通達事理。”【注釋】①疢(chèn)疾:義同災患。②孤臣孽子:孤臣,受疏遠的臣;孽子,非嫡妻所生之子。(十九)孟子說:“有侍奉君主的人,那是專把侍奉某個君主當作...
1.1 一切智,即了知一切諸法總相之智。總相即空相。此智乃聲聞、緣覺之智。1.2 道種智,又作道種慧、道相智。即了知一切諸法別相之智。別相即種種差別之道法。此智乃菩薩之智。1.3 一切種智,又作一切相智。即通達總相與別相之智,即佛智。天台家認為,此三智為空、假、中三觀所成,即一切智為...
點傳師,一貫道的專用辭彙,系一貫道第十八代祖師張天然所創製的職稱。根據張天然於民國二十八年元月所頒布的“暫定佛規”,張天然他本人對點傳師所下的定義是:“凡替老師點傳道法者,皆稱為點傳師”,即是替張天然分憂代勞的代理傳道之師,條件必須功德深厚,通達道義。點傳師的領命手續有三種:一,張天然...
明達,漢語詞語,拼音:míng dá,意思是通達,懂得;通曉。釋義 1、對事理有明確透徹的認識;通達。2、通達的人。出處 《鶡冠子·道端》例句 1、對事理有明確透徹的認識;通達。《鶡冠子·道端》:“聖人之功,定製於冥冥,求至欲得,言聽行從,近親遠附,明達四通。”《東觀漢記·光武紀》:“帝仁智明達...
道,乃述於此圖上下通達之行也。故‘一陰一陽之謂道’,是明其行行之謂也。第五節: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二氣者:乾坤,天地之氣也;男女,陰陽之氣也。化生萬物之理,乃二氣變合之道也。生生之謂,乃各為陰陽、天地之效而變化也,是得無窮。所謂天地、男女者,即非天地、男女,...
審乎無瑕而不與物糅,見事之亂而能守其宗。若然者,正肝膽,遺耳目;心志專於內,通達耦於一;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渾然而往,逯然而來;形若槁木,心若死灰;忘其五藏,損其形骸;不學而知,不視而見:不為而成,不治而辯;感而應,迫而動,不得已而往,如光之耀,如景之放;以道為紃,有...
道教的思想文化,含括了道教歷史、經典、修持方法、宮觀建築、人物著述、神仙法訣、教戒科儀等諸多方面。然而,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既是一種文化,並有其獨特的思想體系,有通達而完備的哲理學說,並在這豐富的思想體系上建立了自己的信仰,從而使廣大奉道務道之士有了信仰和修行的目標。也就是說,思想文化帶有一定...
監院:亦稱“當家”、“住持”。由常住道眾公選,為道教叢林中總管內外一切事務者。當監院大任者,必須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義謙恭,寬宏大量,弱己衛眾,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備。知客:負責接待參訪及迎送賓客,《三乘集要》記載:“知客應答高明言語,接待十方賓朋,須以深知事務,通達人情,乃可任...
君子志道,意思是一方面,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另一方面,基礎要紮實, 要循序漸進,逐步通達。原文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①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 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②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 也,不成章③不達...
故可稱為“道業”。“修行”這個詞本身也可對應梵文的陰性名詞carya-(a-為a上橫,長音)。據《佛學大詞典》,“道業”又作“道行”,此外,‘道’之一詞亦含二義:(一)果道,與‘菩提’同義,即指得菩提之行業。(二)因道,即指能通達至佛果之行業。故知‘道’與‘業’概為同義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