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橋又名雙成橋、便行橋,位於天鎮縣張西河鄉大橋村的西溝之上。創建於清代康熙元年(1662),稱雙成橋。後毀壞,重建年代不詳。道光年間(1821—1850年)稱便行橋,光緒元年又改稱通惠橋。據《重修通惠橋記》(已佚)碑記載,清乾隆三十年(1765)、光緒元年(1875)屢次重修。1994年7月20日被天鎮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惠橋
- 創建時間:清代康熙元年(1662)
通惠橋又名雙成橋、便行橋,位於天鎮縣張西河鄉大橋村的西溝之上。創建於清代康熙元年(1662),稱雙成橋。後毀壞,重建年代不詳。道光年間(1821—1850年)稱便行橋,光緒元年又改稱通惠橋。據《重修通惠橋記》(已佚)碑記載,清乾隆三十年(1765)、光緒元年(1875)屢次重修。1994年7月20日被天鎮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通惠橋又名雙成橋、便行橋,位於天鎮縣張西河鄉大橋村的西溝之上。創建於清代康熙元年(1662),稱雙成橋。後毀壞,重建年代不詳。道光年間(1821—1850年)稱便行橋,光緒元年又改稱通惠橋。據《重修通惠橋記》(已佚)碑記...
易連頭橋舊名為通惠橋,有碑記。簡介 全“條石構築,五孔石券門,拱壁橫聯砌,跨濂溪。形態 全長53米,寬4米,橋面距平均水平10.5米,每孔跨度均0.9米,兩端各立石獅望柱一對。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年(1 712)t原為廊屋橋,屢圮屢建,至清道光十一年重建為石拱橋,易連頭橋舊名為通惠橋,有碑記。
北京東北環線通惠河橋位於北京市東北環行線上,為一鐵路雙線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分跨為26.7+40.7+26.7(m),每線為單室箱形截面變高度梁,R50混凝土就地澆築,採用萊翁哈特(F.leonhardt)強大鋼束錨固體系,2×234根φ9鋼絞線集中設於兩側腹板內的140×200mm矩形鋼套管內,錨固於兩端半環形張拉塊體內;按...
通惠路位於寧波市江北區,通惠路東至洪塘西路,西至開元路,道路全長約422米(其中開元路至茅家河西段為道路提升改造,長度約363米)。茅家河西段至洪塘西路為新建道路,長度約59米,橋樑一座。通惠路道路規劃寬度20米,斷面布置:2米人行道-14米車行道-4米人行道。通惠路建設標準:城市支路,設計車速30公里/...
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
永通橋及石道碑,永通橋又稱八里橋,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通惠河上,始建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是“明代拱衛京師四大橋”之一。永通橋及石道碑由永通橋和御製通州石道碑兩部分構成。永通橋為石砌三孔拱券橋,南北走向。全長50米,寬16米,中間微拱。橋東有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製通州石道碑”一座,記載自...
1971年修建環城地下鐵路時,將太平湖填墊做為捷運車輛段,從而毀掉了一個公園,減少了城市水面,失去了一項河水調蓄的湖泊,於是發生了河道上游段改線、安定門橋改建、向壩河分洪以及東護城河疏浚、東直門橡膠壩興建等一系列問題。東護城河,上游接北護城河,下游於東便門經大通橋入通惠河。建國前,大通橋系橋閘聯建...
通惠新河是清朝的一條河流。為避彭口閘段薛沙河沙淤,清宣統元年(1909年)開挖通惠新河。(民國·沛縣誌)載:“自夏鎮水火廟(今昭陽三孔橋東300米處)向南,穿南莊,折而東,至郗山入舊槽(泇河),長38里。並建通惠上下閘。上閘跨河口,下閘在南莊下,中距五里”。今何道大部尚存,未進行大面積...
通惠國際傳媒廣場東側臨近西大望路,距捷運1號線約1公里;南側為蘋果社區;西側靠近東三環;北側為通惠北路,經朝陽區規劃,將在通惠河上修建光輝里1號橋,這樣從北京電視台到通惠國際傳媒廣場只需5分鐘,交通將更為便利。通惠國際傳媒廣場建設用地面積49855平方米,占地1185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56143.89平方米...
四惠橋 四惠橋是北京東四環中路、建國路-京通快速路、通惠河北路相交處的一座立交橋。建設成果 四惠橋是北京東四環中路、京通快速路、通惠河北路相交處的一座立交橋。
雙成橋又名通惠橋、便行橋,是清朝康熙年間,建築在大橋村東、西二座橋的總稱,坐落在宣化府至大同府的官道上。是北防抵禦蒙古部落南下的九邊重鎮中大同府、宣化府運送物資、傳遞信息的主要通道。簡介 這條官道是明王朝北方遊牧部落開展茶馬布匹等邊境貿易的主要渠道之一。清朝是京城通往北方甚至是俄國的通道之一,...
六部橋,是一座拱形古橋,古稱都亭驛橋、錦雲橋和通惠橋等。位於杭州市中河之上,六部橋公交站附近。六部橋建成於唐宋時期,已有千年歷史。現存六部橋,為八十年代整治中河時仿清代石橋重建。建設沿革 六部橋,舊稱都亭驛橋。南宋時期,是三省六部眾多官員上下班的必經之路,因與三省六部行政官署東西相對,而被當地...
1942年8月23日,侵犯陶村的日寇一把火燒毀了後殿古建築及通惠橋,大蜡燭無宗地,被迫中止。直到2002年才復興,且規模空前。這年正月十四日,四百餘人分二路縱隊排成300多米長的遊藝隊伍。疊完八仙,從中心廣場出發,整整三個多小時,游經主要街道和路巷,許多人家擺設香案迎接。節日氣氛四處洋溢,民眾同樂的熱鬧...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部偏南。北起朝陽路,南至雙橋中路,與京通快速路、通惠河、京承鐵路相交。與通惠河交叉的地方有橋曰雙橋。路隨橋稱。這座橋為什麼叫雙橋,待考。2023年7月19日,雙橋路道路拓寬工程完工,由此前三車道拓寬至雙向四車道,拆除施工圍擋正式通車後,交通壓力得到緩解,車輛通行更加順暢。雙橋作為...
四惠位於北京的東四環。北起慈雲寺橋,南至大郊亭橋,其間人們都會歸納為四惠地區。四惠來源於”四惠橋“,因該橋位於四環且比鄰通惠河,故名。兼有“惠及四方”的意思。簡介 西北部地區 四惠的西北部地區西起慈雲寺橋,東至華堂。北起朝陽路南至四惠捷運站。這一片地區是宜居區,這部分環境較好,商場,超市,銀...
臨河裡站—土橋站 776米 上行/下行 土橋站—花莊站 2238米 上行/下行 花莊站—環球度假區站 1863米 上行/下行 據2021年8月北京市捷運運營有限公司官網顯示 [45] 線路走向 北京捷運八通線西起北京捷運1號線四惠站,由京通快速公路高碑店北側進入京通快速公路中央隔離帶,跨越通惠河、京包鐵路、京秦鐵路至北苑...
明代整修通惠河閘壩,恢復通航;永樂九年(1411年)擴建改造會通河,引汶水入南旺湖,利用南旺湖地勢高的有利地形,修建南旺水櫃,十分之七的水北流,十分之三的水南流,解決了會通河水源問題,並增建船閘至51座。為使運河免受黃河泛濫的影響和避開360里的黃河航程,明朝先後在嘉靖七年至隆慶元年(1528年至1567年)和...
橋東邊是宛平縣城,1937年的“七七事變”就發生在這裡。盧溝橋與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八里橋 八里橋又稱永通橋,因距通州燃燈塔東側有八里而得名,橫跨通惠河上,為石砌三券拱橋。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8月始建,12月告成,橋為南北走向,長50米,寬16米,中券高大,高8.5米,寬6...
橋閘一體,萬寧橋也稱澄清閘。文物價值 萬寧橋作為北京中軸線與大運河玉河段的交匯點,自元代始建起,一直承擔著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萬寧橋位於元大都城中心,橋上南北大街貫穿,橋下通惠河東西流過,水陸交匯,成為大都城的交通樞紐。漕運的興盛推動積水潭地區成為元大都的商業中心區,米麵市、木器市、珠子市、緞子...
通惠河,屬北運河水系,亦名通濟河,元時為金水河,又稱大通河,東西走向。發源於崇文區東便門,流經朝陽區高碑店、雙橋,於八里橋入通州區(原通縣)境界向東經城關鎮取中莊、永順村在北關閘下600米處入北運河。河道全長21公里,流域面積250平方公里,其中通州區(原通縣)境內河道長5公里,堤防長5公里,河床...
在閘墩上設檢修橋及外形簡潔的起吊架,用以完成檢修任務。源水島位於北關,是大運河起點,工程重點是加強護砌和擴挖連通渠,建成後的源水島周邊水面面積約50萬平方米。北關分洪樞紐改建工程於2007年3月開始施工,2010年4月29日竣工。工程效益 新建北關分洪樞紐工程, 實現了溫榆河、 北運河、 小中河、通惠河和運...
據說廣源閘橋原來居住的人家都是好幾代的守閘人。:“自西(高梁)水經護國仁王寺西、右始;廣源閘二,在寺之西。”《日下舊聞考》卷八十九引:“通惠河之源,自昌平縣白浮村開導神山泉,……東過通州至高麗莊入白河,上下二百里,凡置閘二十有四,護國仁王寺西,廣源閘二。”其所載“右始”就是一例,...
東護城河,上游接北護城河,下游於東便門經大通橋入通惠河。西護城河,西護城河起自西直門北長河終點三岔口,至西便門前三門護城河與南護城河分流處,全長5公里;中間有南旱河支流進入。1965~1971年,分兩次將西護城河全部改為暗渠。前三門護城河,建國前自西便門開始,流經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至東便門匯入通...
至蕭紹路段)通車試運營;6月30日,通城大道快速路(通彩互通—晨暉路)工程拱秀路至新螺路段完成主線高架全部中下部結構施工 。線路設計 線路走向 通城高架路南起03省道東複線,自南向北沿新城路、商城南路、通城大道、通惠北路、啟秀路等道路上方敷設,依次上跨南秀路、拱秀路、蕭紹路、金城路、建設四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