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金盆月方柿

通州金盆月方柿

通州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各種水果皆能在這裡生根開花結果。在眾多的水果中,通州張沙方柿,以它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個性和優美的品質享譽四方,聞名全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州金盆月方柿
  • 別名:通州金盆月方柿
  • 分布區域江蘇通州騎岸鎮、五總鎮、十總鎮等地
  • 中文學名:通州張沙方柿
  • 栽培歷史:300多年
通州張沙方柿已有300多年栽培歷史。據專家鑑定,這種柿樹為灰柿樹和樹頭紅柿樹經過嫁接和辛勤選育而成。成年樹高5~6米,呈傘形,樹勢張開,分枝稀疏,葉寬大呈橢圓形,色澤碧翠。果碩大而飽滿,外觀略呈方形,民眾習慣稱為大方柿。每隻三四兩重,少數佼佼者達八九兩重,稱“柿子王后”。通州方柿產地集中在騎岸、五總、十總等地,尤以騎岸張沙一帶所產最為著名。故名張沙方柿。這裡產的方柿橙黃色無核,味道甘美醇厚,果皮細薄,肉質緻密,果汁充溢。多種糖分含量在20%以上。據近代人研究,方柿為營養佳品和藥用食品。果肉含豐富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食之清涼爽口,老少皆宜,尤為產婦營養之佳品。還可清熱解毒。柿蒂可治呃逆,柿霜可治喉痛、口瘡等。
每年中秋前後,花好月圓,方柿也進入成熟期。只見碧樹挺拔,樹影婆娑,綠葉翻飛,萬點橙黃點綴其間,真是“萬綠叢中點點黃”。有些熟透了的柿子又象一盞盞高高掛起的小紅燈籠,又成了“萬綠叢中一點紅”了。
果食採摘後,在器皿中放置一段時間後,橙黃的方柿都換成了紅紅的顏色,用手指一捏軟軟的,酥酥的,像嬰兒的皮膚一般,既賞心悅目,又令人食慾倍增。如採摘時連葉帶果採下,置數枚於盆中,翡翠葉,碧玉蒂,果或黃或朱,形亦圓亦方,呈於案頭,色秀香清,頗有雅趣。戶外風輕月朗,丹桂飄香,此情此景,該有多少詩情畫意。
清同治通州舉人陳昌鼐曾賦詩詠嘆道:騎岸“金盆月”,江淮眾口夸。方平戴翡翠,通體漿硃砂。滋燥潤腸胃,甘醇濺齒牙。中秋有此物,何必覓其它?
詩中對方柿的讚美之情溢於言表,金盆月之美名也隨之遠揚。民族實業家張謇先生,也對祖居鄰近的騎岸鎮方柿情有獨鐘。1922年農曆八月在南通城召開的中國科學社第七次年會上,特地在南通博物苑的水榭,舉辦了一個“金盆月”鑑賞會。當梁啓超楊杏佛陶行知竺可楨等與會人士輕輕摩娑和品味通州大方柿時,深為“金盆月”的雅名所折服,交口讚譽,即席聯詠。金盆月方柿的美名也隨之遠播大江南北,外銷上海無錫泰州等地,受到人們的普遍青睞。抗日戰爭期間,張沙鄉是南通地區反清鄉鬥爭的一面紅旗,張沙方柿也是軍民魚水情的見證。老縣長梁靈光曾說過,我們每取得一次勝利,老百姓就用最好的東西來慰勞我們。有一次一位大娘塞給我幾個柿子,都沒捨得吃,留給傷病員了。我們的革命所以能取得勝利,離不開人民民眾的支持啊!1993年10月,梁靈光等一行老同志看望張沙鄉的父老鄉親,鄉親們挑選了一些柿子王后,送給老首長們品嘗。大家都仿佛回到了那難忘的軍民血肉相連的歲月,首長們感動不已,鄉親們都熱淚盈眶。
歲月流逝,通州張沙方柿也經歷了種種坎坷。抗日戰爭中,日偽軍大肆砍伐柿樹修築工事,方柿瀕於滅絕。20世紀60年代農業以糧為綱,擠樹保糧,部分柿樹又被砍伐。改革開放之後,地方政府十分重視當地名產的恢復與發展,專門成立了果樹研究學會,特地邀請了高校的專家前來考察指導,使通州張沙金盆月大方柿重新煥發青春,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的新時期。甘美的大方柿將越來越多地走進千家萬戶,為人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歡愉和韻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