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抗干擾工程與實踐(第2版)》是2012年6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富強。
基本介紹
- 書名:通信抗干擾工程與實踐(第2版)
- 作者:姚富強
- ISBN:9787121173097
- 頁數:500頁
- 定價:99元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6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矛”與“盾”的哲學原理,較為系統地闡述了通信抗干擾工程與實踐中一些值得研究和認識的問題。全書共分15章,內容包括:通信抗干擾概述,通信干擾與抗干擾基本理論及其局限性,跳頻通信、直擴通信、跳碼通信和差分跳頻通信的工程與實踐,快速高精度位同步技術與實踐,典型通信裝備的抗干擾技術體制與實踐,通信網路抗干擾基礎與運用,跳頻通信戰場管理控制工程與運用,通信抗干擾評估工程與實踐,通信抗干擾仿真方法與實踐,外軍通信電子戰裝備發展水平,通信電子進攻與電子防禦作戰運用,以及新型作戰理論與通信抗干擾的發展等。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通信抗干擾概述 (1)
1.1 通信抗干擾的作戰需求分析 (1)
1.1.1 軍用通信與民用通信的根本區別 (1)
1.1.2 通信抗干擾的作用地位 (2)
1.2 通信抗干擾覆蓋範圍的擴展 (2)
1.2.1 通信抗干擾裝備範圍的擴展 (3)
1.2.2 通信抗干擾空間範圍的擴展 (4)
1.3 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的定義 (5)
1.3.1 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的已有定義 (5)
1.3.2 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的定義修正 (6)
1.4 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的分類 (7)
1.4.1 擴譜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 (7)
1.4.2 非擴譜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 (7)
1.4.3 多種通信抗干擾措施之間的關係 (8)
1.5 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的選擇 (8)
1.5.1 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選擇的原則 (8)
1.5.2 幾個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 (10)
本章小結 (12)
參考文獻 (12)
第2章 通信干擾與抗干擾基本理論及其局限性 (15)
2.1 通信干擾的基本理論 (15)
2.1.1 常規最佳通信干擾理論 (15)
2.1.2 兩種信號體積的較量 (15)
2.2 常規通信干擾理論的局限性和價值 (16)
2.2.1 常規通信干擾理論的局限性 (16)
2.2.2 常規通信干擾理論的價值 (17)
2.3 擴譜通信抗干擾的基本理論 (17)
2.3.1 香農公式及其工程意義 (18)
2.3.2 處理增益及其工程意義 (20)
2.3.3 干擾容限及其工程意義 (21)
2.4 常規擴譜通信抗干擾理論的局限性和價值 (23)
2.4.1 常規擴譜通信干擾理論的局限性 (23)
2.4.2 常規擴譜通信抗干擾理論的價值 (24)
本章小結 (24)
參考文獻 (25)
第3章 跳頻通信工程與實踐 (26)
3.1 跳頻通信基本知識 (26)
3.1.1 跳頻通信基本原理 (26)
3.1.2 單路跳頻信號特徵 (27)
3.1.3 跳頻通信有關工程概念 (28)
3.2 跳頻處理增益算法修正 (41)
3.2.1 跳頻處理增益已有定義存在的問題 (41)
3.2.2 跳頻處理增益算法修正分析 (42)
3.3 跳頻處理增益對系統能力的影響 (44)
3.3.1 跳頻處理增益對抗阻塞干擾能力的影響 (44)
3.3.2 跳頻處理增益對抗跟蹤干擾能力的影響 (45)
3.3.3 跳頻處理增益對組網能力的影響 (45)
3.3.4 跳頻處理增益對反偵察性能的影響 (46)
3.4 跳頻圖案的性能分析與檢驗 (46)
3.4.1 跳頻圖案複雜度分析 (47)
3.4.2 跳頻圖案的均勻性和隨機性檢驗 (50)
3.5 跳頻信號損傷及其估算 (53)
3.5.1 跳頻信號損傷產生原因分析 (54)
3.5.2 跳頻信號損傷比的理論估算 (55)
3.5.3 跳頻信號損傷的工程測量 (57)
3.6 實時頻率自適應跳頻 (58)
3.6.1 實時自適應跳頻的含義及作用 (58)
3.6.2 實時頻率自適應跳頻處理方法 (59)
3.6.3 實時頻率自適應跳頻性能分析 (62)
3.7 跳頻通信主要干擾威脅 (67)
3.7.1 跟蹤干擾 (68)
3.7.2 阻塞干擾 (69)
3.7.3 其他干擾 (72)
3.8 跳頻通信抗干擾增效措施 (73)
3.8.1 抗跟蹤干擾增效措施 (73)
3.8.2 抗阻塞干擾增效措施 (74)
3.8.3 抗多徑干擾增效措施 (77)
3.8.4 有關共用增效措施 (77)
3.8.5 跳頻增效措施小結 (81)
3.9 跳頻體制的特點及適用範圍 (82)
3.9.1 常規跳頻體制的特點及適用範圍 (83)
3.9.2 改進型跳頻體制的特點及適用範圍 (85)
本章小結 (85)
參考文獻 (86)
第4章 直擴通信工程與實踐 (90)
4.1 直擴通信基本知識 (90)
4.1.1 直擴通信基本原理 (90)
4.1.2 單路直擴信號特徵 (91)
4.1.3 直擴通信有關工程概念 (93)
4.2 直擴處理增益算法修正 (100)
4.2.1 直擴處理增益已有定義存在的問題 (100)
4.2.2 直擴處理增益算法修正分析 (101)
4.3 直擴處理增益對系統能力的影響 (102)
4.3.1 直擴處理增益對抗干擾能力的影響 (102)
4.3.2 直擴處理增益對組網能力的影響 (103)
4.3.3 直擴處理增益對反偵察能力的影響 (104)
4.4 直擴編碼與解碼 (104)
4.4.1 直擴編碼與糾錯編碼的異同點 (105)
4.4.2 直擴編碼方式 (105)
4.4.3 多進制直擴編碼與解碼的實現 (107)
4.5 直擴相關峰衰落機率分布 (108)
4.5.1 “直擴死區”及其出現的機率 (108)
4.5.2 相關峰衰落機率分布密度 (110)
4.6 直擴多徑分集及其實現 (114)
4.6.1 多徑分集的基本概念 (114)
4.6.2 一種簡化的直擴多徑分集方案 (114)
4.6.3 直擴多徑分集的效果 (116)
4.7 直擴偽碼優選 (117)
4.7.1 直擴偽碼優選的數學模型描述 (117)
4.7.2 基於0〖CD*2〗1規劃的直擴偽碼優選算法 (120)
4.7.3 計算機搜尋 (123)
4.8 直擴通信的主要干擾威脅 (123)
4.8.1 非相關干擾 (123)
4.8.2 相關干擾 (124)
4.8.3 其他干擾 (125)
4.9 直擴通信抗干擾增效措施 (125)
4.9.1 抗非相關干擾增效措施 (125)
4.9.2 抗相關干擾增效措施 (127)
4.9.3 抗多徑干擾增效措施 (128)
4.9.4 有關共用增效措施 (129)
4.9.5 直擴增效措施小結 (130)
4.10 直擴體制的特點及適用範圍 (130)
4.10.1 常規直擴體制的特點及適用範圍 (131)
4.10.2 改進型直擴體制的特點及適用範圍 (133)
本章小結 (134)
參考文獻 (135)
第5章 跳碼通信工程與實踐 (139)
5.1 跳碼通信基本知識 (139)
5.1.1 跳碼通信研究的意義 (139)
5.1.2 跳碼通信基本類型 (140)
5.1.3 跳碼通信基本原理 (141)
5.2 跳碼通信關鍵技術 (146)
5.2.1 跳碼合成技術 (146)
5.2.2 跳碼圖案產生技術 (148)
5.2.3 跳碼同步技術 (150)
5.2.4 選擇跳碼速率應考慮的因素 (153)
5.3 跳碼通信體制的擴展 (154)
5.3.1 跳碼/跳頻通信體制及基本原理 (154)
5.3.2 跳碼/跳時通信體制及基本原理 (155)
5.4 跳碼通信性能分析 (155)
5.4.1 跳碼通信基本性能 (156)
5.4.2 跳碼通信抗干擾性能 (158)
5.4.3 跳碼通信反偵察性能 (166)
5.5 跳碼通信體制指標體系 (169)
本章小結 (171)
參考文獻 (171)
第6章 差分跳頻通信工程與實踐 (173)
6.1 差分跳頻通信基本知識 (173)
6.1.1 差分跳頻通信基本原理 (173)
6.1.2 差分跳頻信號幀結構 (174)
6.1.3 差分跳頻通信體制特點 (175)
6.2 短波差分跳頻最高跳速分析 (177)
6.2.1 短波差分跳頻跳速的制約因素 (177)
6.2.2 短波天波群時延對跳速的影響 (178)
6.3 差分跳頻G函式算法 (181)
6.3.1 線性G函式算法及其性能檢驗 (181)
6.3.2 一種改進型G函式算法及其性能檢驗 (186)
6.4 差分跳頻通信中的誤碼擴散及其校正 (188)
6.4.1 誤碼擴散的形成及分類 (188)
6.4.2 無誤碼擴散差分跳頻映射構造 (189)
6.5 短波差分跳頻信號的頻率檢測方法 (191)
6.5.1 影響短波差分跳頻信號頻率檢測的因素 (192)
6.5.2 基於STFT的頻率檢測方法 (193)
6.5.3 基於STFT與G函式相結合的頻率檢測方法 (195)
6.5.4 基於小波分析的頻率檢測方法 (198)
6.5.5 基於修正周期圖的頻率檢測方法 (198)
6.5.6 基於Viterbi算法的頻率檢測方法 (203)
6.6 差分跳頻通信抗干擾能力 (205)
6.6.1 抗阻塞干擾能力 (205)
6.6.2 抗跟蹤干擾能力 (205)
6.6.3 抗多徑干擾能力 (206)
本章小結 (207)
參考文獻 (207)
第7章 快速高精度位同步技術與實踐 (209)
7.1 位同步的作用機理 (209)
7.2 常規位同步技術及其存在的問題 (209)
7.3 一種新型快速位同步技術 (213)
7.3.1 設計思想 (213)
7.3.2 快速捕獲問題 (213)
7.3.3 環路濾波問題 (216)
7.3.4 環路切換問題 (217)
7.4 位同步性能分析 (218)
7.4.1 基帶脈衝的相位抖動 (219)
7.4.2 一階環性能分析 (219)
7.4.3 二階環性能分析 (221)
7.4.4 自動切換電路性能分析 (227)
7.4.5 自動變階數字鎖相環整體性能 (230)
本章小結 (231)
參考文獻 (231)
第8章 典型通信裝備的抗干擾技術體制與實踐 (233)
8.1 典型擴譜技術體制的抗干擾性能比較 (233)
8.1.1 對典型擴譜技術體制的幾點認識 (233)
8.1.2 典型擴譜技術體制特性的綜合比較 (234)
8.1.3 典型多址方式及其與抗干擾的關係 (235)
8.2 短波通信及其抗干擾技術體制 (239)
8.2.1 短波通信的戰術使用特點 (239)
8.2.2 短波通信的發展及需求 (239)
8.2.3 典型短波模擬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及其關鍵技術 (241)
8.2.4 典型短波數字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及其關鍵技術 (244)
8.2.5 短波跳頻非對稱跳頻頻率表技術 (251)
8.3 超短波通信及其抗干擾技術體制 (253)
8.3.1 超短波通信的戰術使用特點 (253)
8.3.2 超短波通信的發展及需求 (253)
8.3.3 典型超短波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及其關鍵技術 (255)
8.4 微波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 (262)
8.4.1 微波接力通信的戰術使用特點 (262)
8.4.2 微波接力通信的發展及需求 (262)
8.4.3 典型微波接力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及其關鍵技術 (265)
8.5 末端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及其關鍵技術 (274)
8.5.1 末端通信的戰術使用特點 (274)
8.5.2 末端通信的發展及需求 (275)
8.5.3 典型末端通信抗干擾技術體制及其關鍵技術 (276)
本章小結 (278)
參考文獻 (278)
第9章 通信網路抗干擾基礎與運用 (282)
9.1 通信網路抗干擾的基本知識 (282)
9.1.1 通信網路抗干擾的基本概念 (282)
9.1.2 通信網路抗干擾套用的需求 (283)
9.1.3 通信網路抗干擾的研究內容 (285)
9.2 跳頻組網方式及其性能分析 (287)
9.2.1 跳頻組網的分類及存在的問題 (287)
9.2.2 跳頻同步組網及其性能分析 (287)
9.2.3 跳頻異步組網及其性能分析 (291)
9.2.4 跳頻正交組網與非正交組網 (294)
9.2.5 幾種組網方式之間的關係及性能比較 (294)
9.3 跳頻電台有效反偵察組網與運用 (295)
9.3.1 跳頻電台反偵察組網的意義 (295)
9.3.2 跳頻網分選機率與跟蹤干擾機率 (296)
9.3.3 跳頻電台有效反偵察組網數量 (298)
9.3.4 高密度跳頻異步組網方法及性能分析 (299)
9.4 跳頻電台的組網狀態及其轉換 (304)
9.4.1 組網狀態和工作狀態的劃分 (304)
9.4.2 典型組網狀態的轉換及其條件 (305)
9.5 跳頻電台協同互通及其運用 (306)
9.5.1 跳頻電台的定頻互通 (306)
9.5.2 跳頻電台的跳頻互通 (307)
9.6 干擾橢圓分析及其運用 (307)
9.6.1 干擾橢圓及其意義 (308)
9.6.2 干擾橢圓的形成機理 (308)
9.6.3 干擾橢圓的特點分析 (309)
9.6.4 干擾橢圓的戰術運用 (310)
9.6.5 干擾橢圓與差分跳頻的關係 (312)
9.7 短波通信組網及其運用 (312)
9.7.1 對短波通信組網能力的要求 (312)
9.7.2 短波通信組網的複雜性 (313)
9.7.3 短波通信網的網路結構 (313)
9.7.4 短波通信網的協同點及其分布 (314)
9.7.5 短波跳頻組網與運用 (316)
9.8 戰術電台網際網路及其運用 (318)
9.8.1 戰術電台網際網路與戰術網際網路的關係 (318)
9.8.2 戰術電台網際網路的基本組網要求 (318)
9.8.3 戰術電台網際網路的基本組網形式 (319)
9.9 微波接力機組網及其運用 (321)
9.9.1 微波接力機與野戰地域通信網的關係 (321)
9.9.2 微波接力機組網要求 (321)
9.9.3 跳頻接力機組網 (322)
9.9.4 直擴接力機組網 (325)
9.10 跳碼通信組網及其運用 (326)
9.10.1 跳碼同步組網 (326)
9.10.2 跳碼異步組網 (327)
9.11 差分跳頻組網及其運用 (327)
9.11.1 差分跳頻組網參數種類分析 (327)
9.11.2 差分跳頻同步組網特性分析 (328)
9.11.3 差分跳頻異步組網特性分析 (334)
本章小結 (337)
參考文獻 (338)
第10章 跳頻通信戰場管理控制工程與運用 (341)
10.1 跳頻通信對戰場管理控制的需求 (341)
10.1.1 海灣戰爭的教訓及原因分析 (341)
10.1.2 跳頻通信設備使用特點分析 (342)
10.1.3 跳頻通信戰場管理控制目的 (343)
10.2 跳頻通信戰場管理控制的體制 (345)
10.2.1 跳頻通信戰場管理控制體制的統一性 (345)
10.2.2 戰場電磁頻譜的管理控制 (346)
10.2.3 跳頻通信設備的管理控制 (346)
10.2.4 跳頻通信參數的管理控制 (347)
10.2.5 幾種管理控制之間的關係 (347)
10.2.6 跳頻參數的種類及內涵 (347)
10.3 跳頻通信戰場管理控制的作戰運用 (349)
10.3.1 管理控制的要素及基本步驟 (349)
10.3.2 無縫管理控制的需求及原理 (350)
10.3.3 遠程管理控制的需求及原理 (351)
10.3.4 實時管理控制的需求及原理 (352)
10.3.5 短波跳頻參數管理控制的特殊性 (353)
10.4 跳頻通信戰場管理控制對跳頻信號特徵的影響 (354)
10.4.1 對跳頻信號頻域特徵的影響 (354)
10.4.2 對跳頻信號時域特徵的影響 (354)
10.4.3 對跳頻信號空域特徵的影響 (354)
10.4.4 對跳頻信號網域特徵的影響 (355)
本章小結 (355)
參考文獻 (356)
第11章 通信抗干擾評估方法與實踐 (357)
11.1 通信抗干擾評估的基本知識 (357)
11.1.1 評估的基本概念 (357)
11.1.2 評估方法分類 (358)
11.2 通信抗干擾評估指標體系 (358)
11.2.1 層次分析法原理 (358)
11.2.2 通信抗干擾評估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359)
11.2.3 通信抗干擾評估指標體系內容和結構 (359)
11.3 效能評估方法 (363)
11.3.1 基本概念 (363)
11.3.2 評估模型及算法 (364)
11.3.3 評估範例 (366)
11.4 灰關聯評估方法 (367)
11.4.1 基本概念 (367)
11.4.2 評估模型及算法 (367)
11.4.3 評估範例 (369)
11.5 模糊綜合評估方法 (372)
11.5.1 基本概念 (372)
11.5.2 評估模型及算法 (373)
11.5.3 評估範例 (375)
11.6 能力指數評估方法 (376)
11.6.1 基本概念 (376)
11.6.2 評估模型及算法 (377)
11.6.3 評估範例 (378)
11.7 德爾菲評估方法 (379)
11.7.1 基本概念 (379)
11.7.2 評估模型及算法 (380)
11.8 通信對抗演習效果評估方法 (380)
11.8.1 通信對抗演習效果評估的意義 (380)
11.8.2 蘭切斯特評估方法 (381)
11.8.3 平均時效評估方法 (383)
11.9 幾種典型的評估方法比較 (385)
本章小結 (386)
參考文獻 (386)
第12章 通信抗干擾仿真方法與實踐 (388)
12.1 通信抗干擾仿真研究的需求 (388)
12.1.1 通信抗干擾仿真的意義 (388)
12.1.2 通信抗干擾仿真的指導思想 (389)
12.2 通信抗干擾仿真系統基本框架 (389)
12.2.1 通信抗干擾仿真系統的層次及研究內容 (390)
12.2.2 通信抗干擾仿真系統的基本組成 (390)
12.3 鏈路級抗干擾仿真方法 (391)
12.3.1 鏈路級抗干擾仿真平台基本框架 (391)
12.3.2 跳頻通信系統仿真的建模技術 (392)
12.3.3 短波數字跳頻抗干擾仿真方法 (395)
12.3.4 超短波數字跳頻抗干擾仿真方法 (398)
12.4 通信網路抗干擾仿真方法 (401)
12.4.1 通信網路級抗干擾仿真平台基本框架 (401)
12.4.2 通信網路抗干擾的性能指標 (403)
12.4.3 通信抗干擾網路的物理及數學模型 (404)
12.4.4 通信網路抗干擾性能仿真 (407)
12.5 通信電子戰仿真方法 (408)
12.5.1 通信電子戰仿真平台基本框架 (409)
12.5.2 HLA主要內容 (410)
12.5.3 仿真平台功能擴展 (411)
本章小結 (412)
參考文獻 (412)
第13章 外軍通信電子戰裝備發展水平及基本態勢 (414)
13.1 外軍通信抗干擾典型裝備實用水平 (414)
13.1.1 基於跳頻體制的典型裝備及其主要指標 (414)
13.1.2 基於直擴體制的典型裝備及其主要指標 (419)
13.2 外軍通信抗干擾裝備基本態勢 (420)
13.2.1 外軍通信抗干擾裝備基本特點 (420)
13.2.2 外軍通信抗干擾裝備發展趨勢 (421)
13.3 外軍通信電子進攻典型裝備實用水平 (424)
13.3.1 外軍通信偵察典型裝備及其主要指標 (424)
13.3.2 外軍通信干擾典型裝備及其主要指標 (430)
13.4 外軍通信電子進攻裝備基本態勢 (434)
13.4.1 外軍通信電子進攻裝備基本特點 (434)
13.4.2 外軍通信電子進攻裝備發展趨勢 (437)
本章小結 (439)
參考文獻 (439)
第14章 通信電子進攻與電子防禦作戰運用 (442)
14.1 常用通信干擾類型劃分 (442)
14.1.1 通信干擾來源劃分 (442)
14.1.2 通信干擾方式劃分 (442)
14.1.3 通信干擾樣式劃分 (443)
14.2 通信電子進攻作戰運用 (443)
14.2.1 通信電子進攻一般作戰策略 (443)
14.2.2 通信電子進攻一般作戰程式 (446)
14.3 通信電子防禦作戰運用 (447)
14.3.1 通信電子防禦一般作戰策略 (447)
14.3.2 通信電子防禦一般戰術方法 (448)
14.4 現代通信電磁欺騙及其使用 (453)
14.4.1 現代通信電磁欺騙作用意義 (453)
14.4.2 無線電佯動一般戰術方法 (454)
14.4.3 跳頻佯動一般戰術方法 (455)
14.5 複雜電磁環境與通信抗干擾訓練 (456)
14.5.1 複雜電磁環境的實質 (456)
14.5.2 電磁環境對無線通信的影響 (457)
14.5.3 複雜電磁環境下的通信抗干擾訓練 (457)
本章小結 (459)
參考文獻 (460)
第15章 新型作戰理論與通信抗干擾的發展 (461)
15.1 新型作戰理論與通信電子防禦的關係 (461)
15.2 通信電子防禦的典型戰術需求 (461)
15.2.1 網路中心戰理論與通信電子防禦的戰術需求 (462)
15.2.2 全譜作戰理論與通信電子防禦的戰術需求 (462)
15.2.3 非對稱作戰理論與通信電子防禦的戰術需求 (463)
15.2.4 非接觸作戰理論與通信電子防禦的戰術需求 (463)
15.2.5 非線式作戰理論與通信電子防禦的戰術需求 (464)
15.2.6 精確打擊作戰理論與通信電子防禦的戰術需求 (464)
15.3 通信電子防禦的典型技術需求 (465)
15.3.1 地面、海面及近空通信電子防禦的典型技術需求 (465)
15.3.2 衛星通信電子防禦的典型技術需求 (465)
15.4 通信電子防禦的發展 (466)
15.4.1 通信電子防禦框架結構的形成 (466)
15.4.2 通信電子防禦發展策略的討論 (468)
本章小結 (475)
參考文獻 (475)
縮略語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