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逋仙)

林逋

逋仙一般指本詞條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林和靖,漢族,奉化大里黃賢村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

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天聖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

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概述內圖片來源:清·顧沅輯《古聖賢像傳略·林和靖像》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個人成就,梅妻鶴子,宋史記載,林逋世系,後人,代表作品,詩作,詞作,作品鑑賞,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林逋少孤力學,好古,通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貧困,勿趨榮利。及長,漫遊江淮,40餘歲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以湖山為伴,相傳20餘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終身。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丞相王隨、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為人,又愛其詩,時趨孤山與之唱和,並出俸銀為之重建新宅。與范仲淹梅堯臣有詩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聞其名,賜,並詔告府縣存恤之。逋雖感激,但不以此驕人。人多勸其出仕,均被婉言謝絕同,自謂:“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林逋終生不仕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既老,自為墓於廬側,作詩云:“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有人問:“何不錄以示後世?”答曰:“我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有心人竊記之,得300餘首傳世。天聖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州為上聞,仁宗嗟悼,賜謚“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廬側。事見《宋史》卷四五七《隱逸傳》。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傳》。
今存詞三首,詩三百餘首。後人輯有《林和靖先生詩集》四卷,其中《將歸四明夜話別任君》、《送丁秀才歸四明》等為思鄉之作。故宮繪畫館藏有所書詩卷。
張岱在《西湖夢尋》說,南宋滅亡後,有盜墓賊挖開林逋的墳墓,只找到一個端硯和一支玉簪。現杭州西湖孤山面對北山路一側,仍有“放鶴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紀念林和靖的景勝。

個人成就

林逋善繪事,惜畫從不傳。工行草,書法瘦挺勁健,筆意類歐陽詢李建中而清勁處尤妙。長為詩,其語孤峭浹澹,自寫胸意,多奇句,而未嘗存稿。風格澄澈淡遠,多寫西湖的優美景色,反映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一詩,清冷幽靜,閒淡渾遠,是其詩風的典型體現。《山園小梅》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成功地描繪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風姿,被譽為“千古絕唱”。
林逋攜鶴林逋攜鶴
陸游謂其書法高絕勝人。蘇軾高度讚揚林逋之詩、書及人品,並詩跋其書:“詩如東野(孟郊)不言寒,書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黃庭堅云:“君復書法高勝絕人,予每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飢不食而飽。”明沈周詩云:“我愛翁書得瘦硬,雲腴濯盡西湖綠。西台少肉是真評,數行清瑩含冰玉。宛然風節溢其間,此字此翁俱絕俗。”。林逋書法存世作品僅3件,《自書詩帖》是其中篇幅最長者。

梅妻鶴子

更有甚者,宋室南渡之後,杭州變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廟,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遷出,可唯獨留下了林逋的墳墓。而這也給林逋帶來了最後的禍事,南宋滅亡之後,有盜墓賊以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寶必定極多,於是去挖。可是墳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隻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乃硯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終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著怎樣的往事,才讓他在青年時就灰心於仕途,歸隱林泉終老此生?
或許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寫的小詞才是他的心聲――“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己平。”小詞一闋,隱藏著文人的幾多傷心惆悵,俱往矣!至今我們為林逋嘆息,不如為他祝福,願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見到他一生懷念的人……但無論怎樣,他再高潔出塵,也只是個人的情懷,清和淡雅之風敵不過剛烈直腸之輩。人類社會延續,一個民族的興旺都離不開心懷天下的人的支撐。
這樣的人,和他們的詞,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華。
關於林逋孤山種梅,最 近有學者考證,認為林逋生前其孤山居處只植梅一株,而且一直如此,並非如人們常說的三五百株。請參考程傑《杭州西湖孤山梅花名勝考》,《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12期;《林逋孤山植梅事跡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宋史記載

林逋,字君復,杭州錢塘人(一說奉化黃賢人)。少孤,力學,不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趨榮利,家貧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間,久之歸杭州,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聞其名,賜粟帛,詔長吏歲時勞問。薛映、李及在杭州,每造其廬,清談終日而去。嘗自為墓於其廬側。臨終為詩,有“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之句。既卒,州為上聞,仁宗嗟悼,賜謚和靖先生,賜粟帛。
林逋石刻像林逋石刻像
逋善行書,喜為詩,其詞澄浹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隨輒棄之。或謂:“何不錄以示後世?”逋曰:“吾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竊記之,今所傳尚三百餘篇。
逋嘗客臨江,時李諮方舉進士,未有知者,逋謂人曰:“此公輔器也。”及逋卒,諮適罷三司使為州守,為素服,與其門人臨七日,葬之,刻遺句內壙中。
逋不娶,無子,教兄子宥,登進士甲科。宥子大年,頗介潔自喜,英宗時,為侍御史,連被台移出治獄,拒不肯行,為中丞唐介所奏,降知蘄州,卒於官。

林逋世系

林逋祖上在晚唐五代時由福建遷入定居大里黃賢村(今奉化區裘村鎮黃賢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孫,故宅在奉化大脈岙口(今大茅岙)。
梅鶴圖梅鶴圖
《黃賢林氏宗譜序》開篇:“黃賢以漢四皓夏黃公之所隱居而名也…林氏居於斯,自五代始。”林氏家族世居福建長樂縣,五代時,十世祖林登雲居閩,婚配趙氏育有四子,即林鈃、林釧、林鐶、林釴。此後四子分別由閩徙居浙東,鈃居象山雞鳴山;釧居奉化林家鈸耳山;鐶與釴則合居奉化黃賢大脈岙,成為黃賢村林氏之祖。"指出林逋家族世居福建長樂。
《西湖拾遺》記載:林逋的祖父名克己,曾出仕五代時吳越錢鏐王,“為通儒學士”。
1、 據涵芬樓藏版《說郛》卷二十二引(宋林洪) “先太祖(瓚)在唐以孝旌,七世祖逋寓孤山,國朝謚和靖先生。高祖卿材,曾祖之邵,祖全皆仕。”
2、《鄱公傳略》記述:祿公第四世孫鄱公(公元401年)舉孝廉,值桓(huán)玄反晉,公不滿時政,隱居杭州萬松文迪嶺,夫人鄭氏生二子高之、遠之,其後裔林逋。

後人

一說:清施鴻保閩雜記》載:清嘉慶二十五年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親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及放鶴亭、巢居閣等古蹟,發現一塊碑記,記載林和靖確有後裔。據施鴻保分析,林和靖並非不娶,而是喪偶後不再續娶,自別家人,過著“梅妻鶴子”的隱居生活。(對照其三之讀林可山西湖衣缽佐證就分析其是否婚娶未免太過草率。古有過繼之說尚可理解,而林逋第七世孫林淨因東渡去了日本,成為日本饅頭來的創始人自有記載,而有林洪卻無家譜記載。)
清·任薰《飼鶴圖》清·任薰《飼鶴圖》
其二:《宋史》卷四五七:“林逋,字君復,杭州錢塘人(一說奉化黃賢人)。少孤,力學,不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趨榮利,家貧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間,久之歸杭州,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聞其名,賜粟帛,詔長吏歲時勞問。薛映、李及在杭州,每造其廬,清談終日而去。嘗自為墓於其廬側。臨終為詩,有‘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之句。既卒,州為上聞,仁宗嗟悼,賜謚和靖先生,賻粟帛。……逋不娶,無子,教兄子宥,登進士甲科。宥子大年,頗介潔自喜,英宗時,為侍御史,連被台移出治獄,拒不肯行,為中丞唐介所奏,降知蘄州,卒於官。”古人最重香火,逋或過繼兄子為其後也。
其三:《山家清供》作者林洪自證:林洪,字龍發,號可山。福建泉州人。宋紹興間進士。林逋七世孫。林洪青年時代游讀於杭州,想在江浙一帶躋身士林,卻受到排擠打擊。有一次,他談及自己是林逋七世孫,卻被那些自命學識淵博的詩翁們譏諷,甚至有人還作詩云:“和靖當年不娶妻,只留一鶴一童兒;可山認作孤山種,正是瓜皮搭李皮。”另有《閩雜記》中記載與林洪同時代的詩人施樞之《讀林可山西湖衣缽詩》佐證。詩云:“梅花花下月黃昏,獨自行歌掩竹門;只道梅花全屬我,不知和靖有乃孫。”施樞認為,林洪自稱是林和靖七世孫沒有錯,可是當時林洪勢孤,又受到江浙士林的白眼,一直抬不起頭來,流寓江淮一帶二十年。林洪《山家清供·鵝黃豆生》云:“仆游江淮二十秋。”林洪善詩文書畫,著有《西湖衣缽集》、《文房圖贊》;收入《千家詩》的詩有《宮詞》二首、《冷水亭》一首;他還常遊園作畫為樂。林洪對園林、飲食也頗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供》二卷和《山家清事》一卷,常被後人引述。《山家清供》論述了閩菜的歷史源流,是我國寶貴的烹飪文化遺產。《山家清事》則記述山林清雅的玩賞娛樂項目。
其四:清光緒《奉化縣誌》第二十卷24頁林逋,從子宥。1180-1181頁載:林逋, 字君復, 忠義鄉黃賢人。少孤力學,不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趨榮利。放游江淮間後隱杭之西湖,結l廬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聞其名,賜粟帛,詔長吏歲時勞問,嘗自為墓於其廬側,臨終為詩,有“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之句。卒年六十一,州為上聞,仁宗嗟悼,賜謚和靖先生。逋善行書,喜為詩,其詞澄浹峭拔,多奇句。既就稿,隨輒棄之。或謂:“何不錄以示後世?”逋曰:“吾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竊記之,所傳尚三百餘篇。逋不娶,無子,教兄子宥,登進士甲科。(宋史本傳參歷志)
案崔應榴攤飯續談云:十國春秋林克己,錢塘人,忠獻王,時官通儒院學士,博學,善文章。宋隱士逋即其孫也,宋史亦以和靖為錢塘人。今考先生本集有將歸四明等作,邑之黃賢又有各靖舊宅,故鄉縣誌皆以先生為奉化人。諸家謂為錢塘人者殆其先世僑居錢塘而先生又廬隱孤山故耳。

代表作品

詩作

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 鶴閒臨水久,蜂懶採花疏。
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 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
孤山放鶴孤山放鶴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 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
涼陰一鳥下,落日亂蟬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貓兒
纖釣時得小溪魚,飽臥花陰興有餘。自是鼠嫌貧不到,莫慚屍素在吾廬。
夜鶴曉猿時復聞,寥寥長似耿離群。月中未要恨丹桂,嶺上且來看白雲。
棋子不妨臨水著,詩題兼好共僧分。新憂他日榮名後,難得幽棲事靜君
園池
一徑衡門數畝池,平湖分張草含滋。微風幾入扁舟意,新霽難忘獨繭期。
島上鶴毛遺野跡,岸旁花影動春枝。東嘉層構名今在,獨愧憑闌負碧漪。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孤山寺瑞上人房寫望
底處憑欄思眇然,孤山塔後閣西偏。 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春來看雪天。
【牽牛花】
天孫滴下相思淚,長向秋深結此花。
圓似流泉碧翦紗,牆頭藤蔓自交加。
黃家莊
黃家莊畔一維舟,總是沿流好宿頭。
野興幾多尋竹徑,風情些小上茶樓。
遙村雨暗鳴寒犢,淺漵沙平下晚鷗。
更有錦帆荒盪事,茫茫隨分起詩愁。

詞作

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
夢絕金獸,曉寒蘭燼滅。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
林逋塑像林逋塑像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作品鑑賞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林逋(九六七—一O二八)字君復,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死後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所以後世稱他為林和靖。他的一生從未做官,過著清靜淡泊的生活。他特別喜愛梅花,幾十年在孤山種梅養鶴,有“梅妻鶴子”之稱。寫出這樣美的梅花詩,是有他的生活基礎的。
林和靖林和靖
山園小梅》是一首詠物詩。在中國詩史上,有許多詩是通過對物的吟詠,抒發詩人的感情的,通稱為詠物詩。它與情古詩一樣,數量很多,成為古典詩歌中的一個大類。詠梅,又是詠物詩中所占比重較大的一個部分。古往今來,有不少詩人都詠過梅花。這么大量的詠梅作品中,最為歷代讀者稱道讚賞的,林逋的這首《山園小梅》就是 其中之一。
詩的開頭,先寫梅花的品質不同凡花。“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百花飄零凋謝,獨有梅花卻茂盛妍麗地開放。小園中只有她占盡美好的風光。歌頌梅花的傲雪耐寒,寄託詩人在逆境中堅貞不移的品格,這在古典詩詞中雖然不算是創見,但是把梅花寫得這樣美,卻是罕有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一聯詩,歷來被讀者譽為詠梅的絕唱。梅花的美,不同於牡丹的富麗,更不同於桃花的夭艷,而是一種淡雅和嫻靜的美。在這一聯詩中,正完美地表現出梅花的這種淡雅和嫻靜。怎么能取得這樣的藝術效果呢?作者不是簡單直接地介紹,而是寫她的姿態,寫她的香氣。
上句,疏疏落落的梅枝,縱橫交錯,映在清淺明澈的池塘中。寫的是姿態,但又不是直接寫姿態,而是著重寫水中的梅影。所以,讀者更加感到她的搖曳多姿。下句,黃昏的淡月下,飄散著縷縷幽香。這是寫梅花的香氣。我們中國傳統的欣賞趣味,講究雅和韻,不要求強烈的刺激。那種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韻味、情趣就不免略遜一籌。這裡所寫的香氣,正是那種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致,很有韻趣。而姿態、氣味之所以給人這樣的美感,是因為作者把這些放在一個特殊的背景下來寫。疏落的梅枝,是倒映在水中,讀者感受到的是搖曳的梅影,著筆處是水,而且是清淺明澈的水;縷縷幽香,是在月下遊動飄散,這裡,月也是黃昏的初月,是在淡淡的月下。這樣寫,環境氣氛,與梅花的姿態幽香顯得十分和諧協調,恰到好處。
可見,歷代讀者如此欣賞這一聯詩是很有道理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是說霜禽、粉蝶對梅花的態度,從側面加強前面一聯描繪出來的梅花的美。霜禽,既指寒霜中的飛禽,也指禽的毛羽潔白如霜。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須先偷眼看看。這裡寫出了霜禽對梅花不敢隨隨便便,而是既愛且敬。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是對她無限深情。這樣,梅花的美又從其他動物如何對待她的態度中表現出來了。在寫法上,上句,霜禽欲下當是實寫;下句,梅花開放時並沒有粉蝶,所以用“如”“合”這樣假設猜度的語言,是虛寫。用詞是十分講究的。“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與金尊”,這是說,可以親近梅花的,幸喜還有低吟詩句那樣的清雅;而不須要酒宴歌舞這樣的豪華。作者在這裡賦予梅花以人的品格。這個“人”,不是那種空虛庸下追求物質享受的俗人,而是品格高尚的風雅之士。這樣,詩中的梅花形象,就帶有作者本人的濃厚的感情色彩。
詩人與梅花就不是客觀的描寫與被描寫的關係,而是達到了精神上的無間契合。這首詩的影響很深遠。後來詞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從林和靖的這首詩中得到啟發。

後世紀念

林和靖墓
林和靖墓在建於元代的放鶴亭旁,墓畔曾有林和靖生前所養“鶴皋”的鶴冢。這裡曾被譽為“梅林歸鶴”,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2011年03月05日西湖孤山,林和靖墓2011年03月05日西湖孤山,林和靖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