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排律。此詩主要描繪了越中會稽的山水之美,表達了作者對越地山水風物以及友人才幹品格的讚美之情。全詩聲律和諧,對仗工整,表現出李白詩歌少有的整飭美,另外詩中移動鏡頭的運用,賦予作品強烈的動感,體現出很強的視覺衝擊力,極富震撼力。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
千岩泉灑落,萬壑樹縈迴
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台
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
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台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越中:指越州會稽郡治(今浙江紹興),春秋時期越國曾建都於此。
⑵聞道:聽說。稽(jī)山:即會稽山,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晉書·隱逸傳·夏統》:“先公惟寓稽山,朝會萬國。”
⑶偏宜:最宜,特別合適。謝客:即謝靈運,乳名客兒,故稱。南朝梁鐘嶸詩品》總論:“謝客為元嘉之雄。”此處借指友人。
⑷“千岩”二句:借古人語句描述會稽山水之美。《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精還,人問山川之美。顧曰:‘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萬壑(hè),形容峰巒、山谷極多。縈(yíng)回,曲折環繞,盤旋往復。漢應瑒《馳射賦》:“爾乃縈迴盤厲,按節和旋。”
⑸秦望:山名,在紹興市區東南,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曾登上此山以望南海,故名。王琦註:“施宿《會稽志》:‘秦望山,在會稽縣東南四十里,舊經雲眾嶺最高者。’”
⑹西陵:春秋越國范蠡所築固陵城遺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西。越台:即越王台,越王勾踐所建,在會稽山上。王琦註:“《述異記》:勾踐延四方之士,作台於外而館之。今會稽山有越王台。”
⑺湖:指紹興鏡湖。
⑻“八月”句:用《七發》中所寫八月觀濤事。枚乘(chéng),西漢辭賦家。其賦作《七發》云:“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
⑼張翰杯:西晉名士張翰,字季鷹,縱酒任誕,時人號為“江東步兵”,自言“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世說新語·任誕》)。另《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⑽逸興:超逸豪放的意興。《藝文類聚》卷一引晉湛方生《風賦》:“軒濠梁之逸興,暢方外之冥適。”
⑾早晚:何日,幾時。天台(tāi):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台州。

白話譯文

聽說您將去遊覽會稽山,會稽山水如畫最適宜您這如謝客的詩才。
會稽山有千岩競秀與飛瀑懸泉之奇景,山中萬壑在綠蔭之中曲回。
高峻的秦望山遙對著茫茫東海,古老的西陵城環繞著巍巍越王台。
八百里鏡湖的水面明澈如鏡,錢塘江的潮水如雪山一樣崩傾而來。
您可以拿起枚乘之筆及張翰之杯,以抒發越中山水間的興致感慨。
什麼時候再往天台山一游,那裡的仙境詩趣更適合您的豪情逸懷。

創作背景

李白曾在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初秋、開元二十七年(739)秋、天寶六年(747)夏、天寶十二年(753)暮春四次入越,因此他對越中山水景物比較熟悉。李白大約有五十首傳世詩篇涉及越鄉剡中。這些詩篇不是他在越中時所作,便是他在送別、留贈等題材中所抒發的對於越鄉剡中的嚮往和留戀之情。《送友人尋越中山水》屬於後者,此詩寫作時間及所送友人均已無考。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是一首送別詩,但此詩並非重在表現送者與行者的離別之情,而是讚美了越中的山水之美和友人的詩才逸興。
開篇“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作者把友人的才幹比作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毫不掩飾地對友人才幹加以讚賞。接著“千岩泉灑落,萬壑樹縈迴”兩句化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語句,以描述會稽山水之美。李白另一首詩《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也有類似的句子:“萬壑與千岩,崢嶸鏡湖裡。”“東海橫秦望”至“濤白雪山來”四句高度概括了越中美景。作者在選景上既選擇有代表性的勝地,如“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台”;又注重捕捉真切的山水畫面,如“湖清霜境曉,濤白雪山來”。尤其是“湖清”兩句,一方面寫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寫大浪從對面排沓而來,相向而動,強化了大浪的動感,讓人驚為雪山傾倒,體現出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兩句,運用枚乘筆、張翰杯兩個典故讚美友人的文才與逸興。這兩個典故主人公都是江南籍文學家,很貼合詩意。這裡的用典不僅為江南山光水色增彩,而且使之增加了悠久文明的意韻。最後“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台”,點出作者對越中美景的獨特感受。
由於多次遊覽越中,李白對越中山水可謂如數家珍。他就像一個資深的導遊,介紹越中各個著名景點、人文典故和民間傳說,並且充滿熱情。此詩並沒有像《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那樣細膩地描繪越地山水,整體上偏概括、籠統,但還是將越地山水描畫得非常優美。
在格律上,此詩押韻合轍,平仄合律,講究粘對和對仗,表現出李白作品少有的整飭美。另外詩中移動鏡頭的運用,賦予作品強烈的動感,極富震撼力。

名家點評

明代張含楊慎李杜詩選》:桂曰:太白天才飄逸,長律雖法度嚴整,而清骨不泯。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蔣仲舒曰:李詩常清曠,而此獨刻畫。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卷十:周敬曰:得“湖清”一聯,通篇生色。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卷二十三:“湖清”二句,寫景清切。
清代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卷四十一:陳德公曰:尋常語入其筆端,便飄飄然有凌雲之氣。評:三、四灑落縈迴,字法排縱。“濤白雪山來”,眼前佳境,筆能道出。
清代潘德輿養一齋李杜詩話》卷三十六:按沈、宋排律,人巧而已。右丞明秀,實超沈、宋之上,若氣魄閎大,體勢飛動,亦未可與太白抗行也。“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地形連海盡,天影落江虛”等句,右丞恐當避席。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卷十五:謝云:太白專學鮑明遠,亦有全用其句處,如鮑雲“千岩盛阻積,萬壑勢縈迴”是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