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意義的足跡:漢日語言研究與探索》是2023年9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追尋意義的足跡:漢日語言研究與探索
- 作者:林璋
- 出版時間:2023年9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2823140
- 定價:128 元
《追尋意義的足跡:漢日語言研究與探索》是2023年9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璋。
《追尋意義的足跡:漢日語言研究與探索》是2023年9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璋。內容簡介本文集收錄了作者近三十年於國內外期刊發表的漢日語言本體研究和對比研究論文。“漢語研究”部分探討了“時體”的基本概念,...
劉丹青,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語文》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原所長(2013-2020)。主要研究興趣為語言類型學、語法學和方言學。人物經歷 劉丹青,男,漢族。1958年8月生於江蘇無錫,長於蘇州吳江縣(現吳江區)。1976年高中畢業,1977年1月作為知青下鄉,旋任教於吳江同里中學。高考恢復後於1978年...
“在過程中尋找意義”是王榮文重要的人生信念之一,遠流的出版理念就在不斷的追尋與探索的過程當中,藉由與社會環境的對應、與許多人物和事件的互動,而逐漸成形、落實,從而衍生新意。1975年10月,創業處女作《拒絕聯考的小子》,打響名號“辦出版社,必須一開始就要有暢銷書才能成功,而暢銷書的機會有些是創造出來的...
追尋文化源流 河姆渡文化——江南水鄉的文明源頭 排澇挖出的文明 早期的水稻種植 最早的乾欄式建築 繁榮的南方製造業 驟然消失的古文明 仰韶文化——中原文化的搖籃 收集石器發現的文明 中原先民的定居生活 興盛的陶器製作 中華文明的曙光 半坡遺址 紅山文化——神秘的女神崇拜文化 長期沉默的獨特文化 山頂的積石冢和...
立足西部、面向全國教育界,以反映我國西部地區素質教育領域最新實踐和研究成果,介紹發達地區乃至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秀教育研究成果,反映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新動向,打造西部教育研究與交流的平台,推動西部教育事業的進步,促進中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為辦刊宗旨。本刊恪守“追蹤教育研究前沿,關注教育實踐熱點,探索創新教育...
我所熟識的金殿國既是一位攝影師也是一位詩人,他將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生活體驗凝結為一件件藝術作品——《年輕的天空》(詩集)、《心智的漫遊——如詩如畫歐洲行》(攝影詩集)就是他的人生智慧和實踐精神的外化表現,從中我看到了他追尋真善美的身影,體會到了他那顆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痴心。攝影是一種造型藝術與...
九龍坡區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田建設老師稱讚謝彥是一位“情商很高”的老師,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喬樺老師連用四個“很有”來評價謝彥老師的說課:“他是一位很有個性,很有激情,很有思想,很有才氣的老師,他的說課應該說是相當的精彩。這位年輕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的功底,感情很投入,...
夸父般追尋著自己美好的夢想。你走進奇台一中、走入昌吉師專、走到江西教育學院、一路走向自己尋夢的地方。夢的開始,你就與書籍結成了兄弟,高高的書山上記載著你攀登的足跡。文學、哲學、儒學、佛學、教育學、心理學……你勤勉著自己在學海中盡情暢遊,孔子、老子、韓愈,朱熹、魯迅、季羨林……你仰視著,並常常與...
建校二十餘載,棗莊市薛城區實驗國小致力於追尋教育理想,先後被評為國家綠色學校、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教學工作示範學校、山東省校本研究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山東省少先隊工作規範化學校、山東省科普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交通安全教育示範學校等多項殊榮,躋身齊魯名校行列。這輝煌的發展歷程正...
中華民族精神支柱的追尋 ――近年來學習鄧小平理論的獲獎著作總體評述 簡評 高 楠 作者小傳 為人生造境 ――談《渴望蒼茫 冬風意境攝影作品選》聚珍斂寶,獨辟新境 ―讀《西方美學思想史》敘述學的理論建構 ――讀《講故事的奧秘――文學敘述論》簡評 葛兆光 作者小傳 古代中國還有多少奧秘?――讀李學勤《簡帛佚籍...
將近一個世紀前,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經呼籲“以美育代宗教”。一個世紀過去了,我們是否應該重新聆聽、認真思考蔡先生的話呢?是的,我們都不知道“美育”是否真地能夠替代“宗教”;但是,難道我們倒今天還不知道,美,人性之美,是值得我們畢生去追尋、去皈依的嗎?在尋美的路上,我之所以願意追隨文進先生,...
內容宏富,蘊涵深刻,而其基調則是哀悼南明覆亡,頌揚愛國精神,探索人生理想。它既是哀悼南明之亡的一曲輓歌,又是包含強烈民族情緒、抒發愛國思想的一曲頌歌,也是他假借優孟衣冠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探索人生理想的沉痛反思。作者成功塑造了阮大鋮的權奸形象,深刻揭示了權奸誤國導致南明滅亡的原因。劇中所寫侯方域等...
猛烈的批駁和政治形式下的生存處境下的弱者這是他們堅定的語言。他們用這種象徵的語言表示永不妥協。這就是立場。它形象地說明了聖經時代以來人們對於真知的渴望和追尋,仍然建立在不屈的鬥爭中。(三)石器象徵著正義,公平,良知。很難想像石頭,火,筆與紙張哪一種會首先被蠻橫地取消生存的權利。投石是一個求生的...
在對考古足跡的追尋中,我們既驚嘆於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又對中華文明的神秘莫測產生了深深的敬畏感:北京人頭蓋骨橫空出世,卻又離奇失蹤;河姆渡人和良渚人創造了高度成熟的農業文明,卻突然問神秘消失;三星堆遺址、馬王堆漢墓、樓蘭古城遺址的相繼發掘,讓我們嘖嘖嘆服,卻又深陷迷霧之中;還有那仍無法一窺究竟的...
追尋著夢想,成為神聖的人。長征不僅屬於中國,還屬於世界。”馮建國 馮建國在日本學習攝影,1988年獲藝術學(攝影)碩士學位,現在北京電影學院任副教授,主講安塞爾·亞當斯風格的大畫幅攝影、廣告攝影。馮建國曾多次到新疆、西藏、四川、甘肅、青海等地,致力於用影像體現西部的土地與人的風貌與神韻。馮說,此次採訪使...
《商族源流史 》是2010年2月1日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史記類書籍,作者是黃懿陸。該書通過對遺址古蹟文字及圖案的研究,追尋商族的歷史足跡。內容簡介 《商族源流史》內容簡介:撫仙湖水下遺址時代的上下限距離朝約分別有1.4萬年和0.5萬年,在這么遙遠的時空距離里,與中國本土其他文化遺址出土的文字元號和圖案...
為此,他們篳路藍縷,風餐露宿,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追尋著“金釘子”的蛛絲馬跡。他們的汗水滴落在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他們的足跡叩響了一座座荒無人跡的深山,他們的身影一代代傳承,見證了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與古生物研究水平的提升,也見證了共和國從百廢待興到逐步強盛的偉大曆程。1997年,中國的第一枚...
徐華很重視對中國畫傳統筆墨的理解和遵循。顯然,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他在這方面的種種努力和探索。有了筆墨,他便有了自己藝術追尋的出發點和參照系。也有了前進的基礎。相信他今後某一天回首現在的這一段歷程,一定會感觸良多,一定會慶幸自己選擇的正確。因為倘若畫中國畫而無良好的中國畫筆墨基礎,那是非常危險的...
2015年《佛山鄉組畫》入展“薪火相傳”追尋悲鴻大師足跡”系列活動---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宜興市人民政府、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共同主辦-江蘇宜興市美術館 2015年《雪山飛渡又一春》入展“風韻承傳”江蘇書畫精品展-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江蘇省全媒體館 2014年《金陵匯》等七件作品入展-第三屆“...
經過反覆多次的嘗試、探索和追尋,經過多次的失敗、苦悶和惶惑,他“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終於達到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藝術境界,“宋家雲山”以遺世獨立的精神風采展現在世人面前。第五,堅守自我的人格魅力。“畫品即人品”,宋玉增先生雖然創立了“宋家雲山”,建立了屬於自己的...
當畫家為自己形成風格而苦苦追尋時,選擇正路,從“本”入手,在傳統上下功夫,從藝術本源中去追尋,從主流文化中吸納營養,才能有大作為。劉樹楓是一個典型的個案。保持作品學術性 在走向市場上使畫家處於主動地位,才能始終保持作品的學術性 如今,在供職於繪畫這一神聖的專業中,畫家們都面臨著一個課題,這就是...
這種“寫”的意味主要不是詩意化的,而是更生活化的,表達更貼近自然的空間氛圍。它得益於兩個方面:對現實生活的體驗與感悟,對傳統文人畫筆墨語言的汲取和研究。他曾花過很多的時間在文人畫傳統和古典法則中追尋,奠定了他的花鳥畫的筆墨基礎;但他花精力更多的則是感受自然、體驗自然,去向現實生活尋找靈感與激情...
同學們欣賞著既古樸又雅致的精美建築,聆聽著坊巷說不完的故事,追尋著愛國志士的生命足跡。整整一個上午,同學們不停地用相機、紙筆記錄著,用眼耳感受著,用心靈品味著福州這座古城文化底蘊和歷史魅力。在福州非物質文化博物館中,學生們有幸遇見了來這裡視察工作的市委常委,市教育工委林彬書記。林書記仔細詢問...
這些作品不僅在創作構思上追尋蘇聯批判的審美理想,而且在油畫技巧上也多受蘇式畫風的影響。那是一種介於印象主義與古典主義之間的風格,既講求光色,也講究素描。筆觸穩健而灑脫,厚堆與輕塗相結合。除了主題性的油畫,他也畫了許多所謂習作性的作品,如《八達嶺》、《自畫像》和《女兒》等,這些作品不受題材限制,...
“閃”和“肖”的故事幾乎與壹耳微蚵沒有任何聯繫,兩個兄弟時而一起探索母親的秘密,時而以妹妹艾絲為軸心,相互競爭,直到“肖”的勝利和“閃”的流亡又把“閃”擠到聚焦燈外。然後,敘述回到了葉爾委克一家睡覺的場景,夫妻的恩愛和孩子的夢中驚呼似乎把讀者帶到了現實,可是,當敘述漸趨明晰的時候,故事卻...
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是我一貫追尋的目標,《家鄉美》、《永遠是朋友》、《窮快活》、《說和道順》、《張鐵頭》等一系列全國大獎的獲得,足以證明自己仍在奮鬥拼搏著。近幾年來,中央電視台的“心連心”藝術團深受人們的歡迎,所到之處無不人山人海,實際上,類似於“心連心”藝術團的演出,我們文化館...
看著同時代的朋友、對手紛紛離世,自身對於劍道的探索終於完成,無名劍法找到傳人,兩把寶劍有了歸宿,有生之年得聆佳樂,張丹楓走得幾許滿足,甚至是有著幾分期待,他期待著再到另一個世界追尋他此生的摯愛。生命的最後時刻,張丹楓那一番內心的表白足以感動著所有的人,那一幕幕的往事從心頭揭過,有多少歡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