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憂遠慮

近憂遠慮

全書涉及歷史人文、地理風俗、城市建設、時事熱點、教育文化等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協,下至機關、學校、民間團體,有感而發,有的放矢,撥雲見日,提振人心!充分體現了他憂國憂民的人文情懷,以及作為政協常委、知名學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基本介紹

  • 書名:近憂遠慮 
  • 作者:葛劍雄
  • ISBN:978-7-5080-6489-5
  • 類別:中國文學-當代作品
  • 頁數:294
  • 定價:48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4
  • 裝幀:精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系列書介紹,目錄,自序,作者簡介,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進入21世紀,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但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良社會風氣也潛滋暗長,成為社會的不和諧音符。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先生,有感於當前國家大政方針、社情民生等現狀,以其敏銳的觀察力、獨到的見解、鋒芒畢露的文字,進行入木三分的評議。
全書涉及歷史人文、地理風俗、城市建設、時事熱點、教育文化等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協,下至機關、學校、民間團體,有感而發,有的放矢,撥雲見日,提振人心!充分體現了他憂國憂民的人文情懷,以及作為政協常委、知名學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系列書介紹

內容上兼容並包,旨在展現繽紛世相;
思想上鞭辟入裡,意在構建美好未來。
繼第一輯(蕭功秦的《家書中的百年史》、馮克利的《雖敗猶榮的先知》、虞雲國的《放言有忌》、羽戈的《豈有文章覺天下》,以及婁軍的《在他鄉尋找自己》)閃耀上市後,“主見文叢”第二輯火熱推出葛劍雄的《遠憂近慮》、王彬彬的《大道與歧途》、周實的《老先生》、劉統的《本相尋蹤》和張中行、朱正等的《眾說鐘叔河》。這五本書或針砭時事、評議社會民情,或講述書生與政治的糾葛與離合,或追溯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氣象和家國情懷,或回味有細節的近代往事和人物,或說人論書、全貌呈現文化出版名人對當代精神生活的影響力與風采。

目錄

自 序
第一卷中國的城市在哪裡
城·市·城市——從中國的城市體制看舊城破壞
中國遷都:歷史和現實,需要與可能
中國能消除現代城市的貧民窟嗎?
移民的門檻
你是哪裡人?
中國的城市在哪裡?
上海居,大不易
善待外來的城市建設者
文明建設,任重道遠
社會需要這樣的報導
這個包票打得大了些
民生第一——什麼樣的城市能使居民的生活更美好
好事為什麼不能做好
這樣的上座率有什麼意義?
光靠鐵道部解決不了春運難題
建立獨立的投訴受理機構——解決航班延誤賠償糾紛的根本辦法
“黑車”與“拼車”
高速的另一面
為高速公路節假日免費開放說幾句話
一份有關第二代身份證的提案及其結果
王小帥們戶口進京的麻煩說明什麼
火災與火災之外——央視新樓火災三周年
女碩士被拘:不是因亂穿馬路
“幸福指標體系”答《南方日報》問
第二卷災異與人事
面對災害,我們應該怎么辦?
日食與“天人感應”
反思雪災
古代旱災
今夏高溫
災異與人事
地圖應有更廣泛的套用
更改地名之憂
地名就是地名
請不要再折騰地名
關鍵在於地名的準確和規範
淮安真的恢復了嗎?
旅遊點的成本為什麼會越來越高
關於以每年5月19日為國家旅遊日的建議
新疆不“新”,新疆常“新”
新疆好地方
讚美拉薩!祝福西藏!
從現在做起,聖地淨土將永駐雪域
江河源頭青藏文化
第三卷異地當官古已有之
為什麼總是聽不到人大的聲音
以立法保證城市發展——寄希望於人代會
政協委員的名聲
關鍵在於講究實效
浦東新區的擴大與湖北隨縣的重置——中國行政區劃的兩種新趨勢
財政省管縣質疑
撤市(縣)建區的另一面
縣官升廳級應慎重
建立收入申報制度談何容易
異地當官古已有之
了解是理解的前提
無知導致未富先驕
對陸克文當選的意義不要作過度解讀
盧武鉉自殺能告訴我們什麼
體育節的設立應該因時制宜
反興奮劑的最大障礙是特殊利益集團
孔子、章子怡應各得其所
為什麼世博會沒有產生在中國
世博會與文化交流
第四卷我對“開學第一課”的憂慮
誰代表90後?
兒歌不能一味依賴傳統
我對“開學第一課”的憂慮
鼓勵教科書循環使用要有具體措施
少數民族考生的分應該如何加
范進中舉與高考狀元
香港“搶生源”是好事,無奈內地高校難撼動
“飢餓行動”——理解而不倡導
大學該不該有這些“圍牆”
樹立優良學風,研究生階段是關鍵
冷眼看排名,冷靜找差距
中國的教授為什麼“申請科研基金很勇敢”
有感於楊振寧在揚州大學做講座的報導
學術,科普,還是明星出場?
高校亂收費,源頭在哪裡?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蜜月過後是煩惱
學術腐敗、學術失范與學風不正
就“學術規範”若干問題復《中國青年報》“祈鈺”
奉勸李院士反躬自問
請查一下王益博士的來歷
書法家嚴重過剩?
簡化是大勢所趨

自序

2006年11月,我曾從此前所寫的時評類文章中選了三十餘萬字,編為《冷眼熱言——葛劍雄時評自選集》,由長春出版社於2007年1月出版。此後,我在其他類的選集中也收錄過少量時評,但大多沒有選錄或結集。此次承梁由之兄鼎力促成,又從此後發表過的拙文中選了一部分,結成此集。本書還收錄了若干篇發表於2006年而《冷眼熱言》未收入的,還有個別篇目未在報刊發表過的。對於《冷眼熱言》命名的緣由,我在該書《自序》中寫過一段話:
“熱言”二字是受到了不久前《南方都市報》所編《熱言時代》的啟發。我在評論那本書時,認為“熱言”二字很恰當地反映了那些時評的共同特點:一是熱心,顯示了作者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一是及時,不少看法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時間發表的。我不敢說自己的言論有多少正確,產生過多大的影響,但這兩點是問心無愧的,所以就用了這兩個字。“冷眼”兩字則是補充了我另一方面的態度,就是在對各類社會現象發表意見時,應儘可能保持冷靜,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能始終或完全站在某一具體的立場。當然,無論如何我都恪守自己的信念,但對具體現象的分析和評判時,我總是希望能就事論事,實事求是。
這次本想沿用這一書名,但此前交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葛劍雄文集》第六卷已用了此名,為避免讀者混淆,另命名為《近憂遠慮》,此四字似乎可以涵蓋大部分文章的立意。
《冷眼熱言》沒有註明每篇文章發表或寫作的時間,這不能不說是一大缺陷。因為時評不同於其他文章,時效很重要。同樣的話,講早了不行,因為所評的事實尚未形成或公開。除非說明這是預測或預言,否則即使說對了也屬臆斷,對敏感的事或屬關聯人士則更有泄漏之嫌。講遲了更麻煩,東施、南郭兼而有之,或許就只能胎死腹中。既然是結集,就得如實記錄下寫作的時間,以便讀者全面了解和客觀評價。自己重讀,也更能自省自勵。
本書收錄的是我最初寫的原文,而不是在媒體上發表過的版本,因為媒體出於種種原因,即使能“一字不改”,難免也要略作刪節,或者換一個更能“吸引眼球”的題目,或者刻意使題目不那么引人注目。而我自己,除了改正明顯的錯漏字外(如我在電腦上使用五筆法輸入,經常會“的”“和”二字互錯,編者往往發現不了),不作任何改動。
同樣,註明的時間是我寫成的時間,而不是媒體發表的時間。因為有時某篇時評問世時,已經不“時”了,其中原因,或許連編輯也弄不明白,那么至少在這本書上可以看到時間差了。之所以沒有註明發表於何處,是因為我自己收錄不全,有的文章發表於多家媒體,有的文章則不勞讀者比較與媒體版的異同了。
葛劍雄 2014年10月30日

作者簡介

葛劍雄,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出生於浙江吳興縣南潯鎮。1965年成為中學教師,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師從譚其驤教授。此後在職考取歷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留校工作。1996年至2007年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2007年至2014年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為復旦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未來地球計畫”中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常委。

編輯推薦

●一位充滿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學者,就近10年來中國的社會萬象、民生百態,一抒己見。
●評議國家大政方針,指斥城市建設弊病,痛陳教育學術痼疾,關注國計民生動態。他在“兩會”上當面質詢教育部長,令人讚嘆。
●你不想說的,葛劍雄說了;你不敢說的,葛劍雄說了;你沒處說的,葛劍雄也說了!
●城市建設、行政區劃設定、環境治理、天文氣象……有理有據,值得我們每一個認真研讀,從中獲得思考和啟發。
●這本書像知己,在吐露心曲;像鏡子,會照出真假美醜;像苦口良藥,可以治病救人;像逆耳忠言,能夠利國利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