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地天體相機
- 外文名:NEOCam
近地天體相機(NEOCam)是一種紅外探測器,用於探測對地球構成威脅的近地小行星。簡介 近地天體相機 近地天體相機(NEOCam)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用於對靠近地球並構成威脅的小行星進行探測,可發現4500萬公里外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是美國宇航局一項旨在監測近地小天體的空間望遠鏡項目的核心技術設備。2013年4月,近地...
近地天體監視任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畫建造的一款紅外望遠鏡,希望其能監視可能與地球發生碰撞的小行星,該望遠鏡於2025年升空。項目簡介 這款望遠鏡名為“近地天體監視任務”,耗資5億—6億美元,脫胎於15年前提出的醞釀已久的“近地天體照相機”(NEOCam)項目。預計的發射時間也可以滿足國會的要求—...
NEOCam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一項旨在監測近地小天體的空間望遠鏡項目的核心技術設備 北京訊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一項可以幫助美國宇航局提升其未來針對小行星和彗星偵測追蹤能力的紅外探測器通過了關鍵的設計階段測試。這一探測器名為“近地天體相機”(NEOCam),在模擬深空環境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的測試中達到了設計指標...
感謝LONEOS計畫的效率,由於CCD攝影機和數據處理軟體的升級,在1990-200年發現的近地天體數量已經明顯的增加。望遠鏡 LONEOS使用的是1990年從俄亥俄州衛斯理大學獲得的0.6米 f/1.8的施密特攝星儀,配合天空視野3.17 X 1.58度的1,600萬像素的CCD 照相機,每晚可以觀察1,000平方度的天空(大約一個月可以觀察整個...
最受矚目的探索近地天體的計畫,是美國、德國、英國和台灣合作發展的“泛星計畫”(Pan-STARRS),預計在夏威夷毛納基峰建造四座口徑1.8米、一次可看到7度×7度星空(月亮的視角約0.5度)的超廣角望遠鏡,使用14億畫素的超高解析度相機,每30秒拍一張照片,約4~7天可以巡天一次(把整個夜空拍一遍),然後再拍下一...
除了選中“露西”和“靈神星”兩項計畫之外,宇航局同時還將為另一項計畫“近地天體相機”(NEOCam)項目延長一年的研究資助期限。“近地天體相機”空間望遠鏡項目計畫對地球軌道附近空間展開監視,搜尋任何可能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小天體目標。這些都是真正的發現項目,它們被整合進了美國宇航局查明太陽系如何形成的宏偉...
卡特林那巡天系統(Catalina Sky Survey)是一個發現彗星和小行星,包括搜尋近地小行星的計畫。更具體的說,搜尋可能對地球構成撞擊威脅,有潛在威脅小行星 ( 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PHAs)的高危險群。近地天體觀測計畫 ( NEOO) 是1998年美國國會交付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任務:至少確認90%以上,直徑大於1...
奧西里斯-REx的任務是NASA的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奧西里斯-REx將為研究太陽系的形成和生命起源提供線索,也有助於了解潛在危險的近地天體,並完成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的2025年把太空人送上小行星的目標。探測計畫 2020年7月,奧西里斯-REx機器手臂將接觸“貝努”表面,採集60克物質樣本並將其收進返回艙。2021年3月...
它最初攜帶有廣角行星照相機、高解析攝譜儀、 高速光度計、暗天體照相機和暗天體攝譜儀等等。廣角行星照相機是進行光學觀測使用的高解析度照相機, 可拍攝上百個恆星的照片, 其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遠鏡的 10 倍以上, 1.6 萬公里以外的一隻螢火蟲都難逃脫它的“ 法眼” 。高解析攝譜儀是設計在紫外線波段使用的攝譜...
而從狹義上來講,空間目標監視主要套用在空間對抗和空間安全維護上,因此天基深空探測部分不在空間態勢感知的範圍內,但在技術實現能力上近地空間目標監視和天基深空探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太空照片一般是太空人拍攝或者攝影設備自動拍攝,用於記錄太空景象,也是太空探索的資料之一。衛星觀測 用來觀測紅外輻射天體的天文...
七星天文台是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的南部山區,是由濟南天文愛好者協會發起成立的一處科普科研基地,是山東天文學會會員單位,主要開展近地天體監測及研究。地理位置 七星天文台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的南部山區,處於平均海拔700米的群山環抱之中,常年平均氣溫較濟南市區低5℃-8℃,台址在海拔666米,屬於低光污染區域,觀星...
通過對比同一天區不同的時刻的區別,該計畫期望發現大量新的小行星、彗星、變星及其他天體。其最初的目的是尋找可能與地球產生碰撞的近地天體。該計畫期望能夠建立一個在夏威夷所能看見的(整個天空的四分之三)所有小於目視星等小於24的天體的資料庫。泛星計畫的首個望遠鏡稱為PS1,位於哈里亞基山(Haleakala,Maui ...
這台望遠鏡口徑1.8米,並且加裝了一台14億像素的超級數碼相機。這台設備每45秒鐘拍攝一張夜空的照片,每一張照片的大小都超過3G。彗星C/2011L4(PANSTARRS)最有可能的誕生地是在奧爾特雲,這是一個包圍著太陽系的巨大空間區域,據估計其中分布著數以千億計的冰雪質小天體。當有其他恆星行經太陽系附近時,其引潮力...
墨子”為名,不僅蘊含著求知求真的科學精神,也寄託著人類對探索宇宙的期盼。歷史意義 建成後,WFST將成為北半球具備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學時域巡測設備,有望在高能時域天文、外太陽系天體搜尋、銀河繫結構和近場宇宙學等領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創新成果。同時,巡天數據還可用於開展空間碎片監測,滿足國家航天安全戰略需求。
2021 LJ4 2021 LJ4,近地小行星,它的軌道安全地保持在地球軌道內部。發現歷史 2022年,一個國際團隊使用智利托洛洛山美洲天文台Víctor M.Blanco 4米望遠鏡上安裝的暗能量相機(DECam),發現了3顆隱藏在太陽強光中的近地小行星(NEA),其中一顆小行星名為2021 LJ4。
N3 Lulin (鹿林彗星) /發現者: 葉泉志 林啟生 C/2008 C1 Chen-Gao (陳-高彗星) /發現者:陳韜 高興 P/2009 L2 Yang-Gao (楊-高彗星) /發現者: 楊睿 高興 C/2015 F5 SWAN-XINGMING(斯萬-星明彗星) /發現者: 孫國佑 高興 C/2017 E2 (Tsuchinshan)(紫金山)/發現者:紫台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 ...
2022 AP7,近地小行星,其軌道有朝一日可能會進入地球軌道。發現歷史 2022年,一個國際團隊使用智利托洛洛山美洲天文台Víctor M.Blanco 4米望遠鏡上安裝的暗能量相機(DECam),發現了3顆隱藏在太陽強光中的近地小行星(NEA),其中小行星名為2022 AP7是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最大天體。物理特徵 直徑1.5公里。
2014年10月19日,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辦公室”表示,科學家通過對彗星C/2013 A1的進一步觀測,進一步修正了這顆彗星的軌道,並發現這顆彗星與火星撞擊的機率降低到1/12000。最近的觀測數據表明,這顆彗星與火星的最近距離比之前估計的要近一些,但與火星撞擊的機率卻降低了,據估計,兩顆天體的最近距離大約在6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