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巡天望遠鏡

墨子巡天望遠鏡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英文名稱 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簡稱WFST),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鎮海拔4200米的賽什騰山天文台址。

它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簽署的建設“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

2023年9月17日,墨子巡天望遠鏡正式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視場巡天望遠鏡
  • 外文名:WFST
  • 用途: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光學時域巡測設備
  • 地理位置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台址
發展歷史,選址特點,研究成果,文化特色,歷史意義,

發展歷史

WFST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雙一流”學科平台,包括望遠鏡本體、主焦相機、望遠鏡圓頂台址和數據存儲分析四大分系統,其中望遠鏡口徑2.5米,採用國際先進的主焦光學設計,提供大視場、高精度和寬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進;配備7.65億像素拼接CCD探測器,通光面積大、雜散光少,系統探測靈敏度高,具備強大的巡天能力,能夠每3夜巡天整個北天球一遍。
WFST項目於2018年3月1日啟動,2019年7月1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簽署了WFST本體項目建設契約,主鏡已開始磨製工作;主焦相機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聯合研製,數據存儲分析系統擬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超算中心建設。
2021年5月1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視場巡天望遠鏡基建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冷湖天文觀測基地隆重舉行,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志文出席開工奠基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
2022年4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由該校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組成的研製團隊,順利完成了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的科學級電荷耦合器件(CCD)測試系統及其主焦相機——CCD290相機的驗證工作。
2022年11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天文“雙一流”學科平台大視場巡天望遠鏡已獲命名,其中文名稱為“墨子”巡天望遠鏡。預計2023年建設完成。
2023年9月17日,墨子巡天望遠鏡在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正式投入觀測。由這架望遠鏡試觀測階段拍攝的一張仙女座星系照片同日公布。
2023年11月22日,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發布公告確認墨子巡天望遠鏡(WFST)新發現兩顆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這是墨子巡天望遠鏡發現的首批近地小行星。

選址特點

望遠鏡選址是WFST建設、運行和取得科學成果的關鍵基礎性工作,通過對國內多個天文台址監測數據的對比和考察,WFST項目工作組認為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地區的晴夜數、夜天光背景、大氣消光和視寧度等參數均達到世界級優良天文台址觀測條件,可以滿足WFST對台址的要求。

研究成果

2022年,青海省首個基礎研究重大專項“天文大科學裝置冷湖台址監測與先導科學研究”在開展引力波事件等宇宙暫現源的時域巡天和先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項目承擔單位紫金山天文台基於2.5米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開展了一系列前期科學研究,開發了GPU運算的SFFT圖像相減算法圖像處理管線系統,提出了長短期記憶(LSTM)神經網路的數據驅動方法,對任意時間採樣的Ia型超新星光譜觀測重構其完整光譜演化,最佳化了暫現源光譜後隨觀測策略,節約望遠鏡時間,緩解了時域巡天光譜資源緊缺困境。同時,通過分析空間和地面望遠鏡數據,開展伽瑪暴和千新星及WFST未來可能探測到的重要暫現源的相關研究;基於WFST觀測能力開展了星系形成和演化的一系列預研究,最佳化了不同巡天模式下超新星、千新星等不同暫現源的觀測策略,並建立了遠程控制望遠鏡系統進行自動常規觀測、後隨觀測、數據處理的軟硬體系統。

文化特色

2023年12月16日,墨子巡天被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列入“2023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墨子在兩千多年前首次發現了光線是沿直線傳播的原理,並進行了類似小孔成像的實驗,被譽為“世界光學第一人”。以“墨子”為名,不僅蘊含著求知求真的科學精神,也寄託著人類對探索宇宙的期盼。

歷史意義

建成後,WFST將成為北半球具備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學時域巡測設備,有望在高能時域天文、外太陽系天體搜尋、銀河繫結構和近場宇宙學等領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創新成果。同時,巡天數據還可用於開展空間碎片監測,滿足國家航天安全戰略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