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法律與政治》是2016年0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李在全。
基本介紹
- 書名:近代中國的法律與政治
- 作者: 李在全
-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05月
- 頁數:356 頁
- 定價:89.00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9790465
- 叢書名:近代法律史研究(第1輯)
- 執行主編:李在全
《近代中國的法律與政治》是2016年0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李在全。
”“法學近代化”主要是指法學的(自由)資本主義化,即法學作為一門學術,具有了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各國法學近代化 在英國,由於其社會發展的特殊性,其經濟、政治和法律的近代化(資本主義化)不是在短時間內、通過...
《近代中國的主權、法權與社會》是2014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仁善。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的是近代中國的法律變革注定與主權問題難以切割。中國司法主權自1843年列強在華享有“領事裁判權”而喪失起,到1949年完全收復止,歷時百年有...
現代法治與此則有很大不同。老百姓的行為雖然也要受法律的約束,但法律的作用主要是治官,這是由民主政治代替了專制政治所決定的。憲法出現在近代就是一個突出的例證。憲法的內容很多,但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
中華法系成為世界獨樹一幟的法系,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制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近代的中國對於建立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和政權組織形式有過長期爭論和激烈鬥爭。中國共產黨拯救民族於危難之時,而且不管在什麼時候,都緊緊依靠人民。因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後就確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西方民主模式在近代中國屢試屢敗、不能拯救中國的條件下產生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同時學習借鑑世界民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經過長期的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實踐證明,中國特色...
《立憲主義與近代中國政治變革》是2017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繼良、褚江麗、葉立周。內容簡介 《立憲主義與近代中國政治變革》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考察和研究近代中國政治變革,並通過對近代中西方所處的不同社會...
《議會政治與近代中國政治變遷》指出了議會政治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議會政治實踐給後人留下的彌足珍貴的政治經驗和思考。作者簡介 張睿麗,女,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學理論與中西政治制度比較研究,發表相關文章多...
從此,在思想領域中,儒家學說被奉為正統,儒家的法律思想壟斷了長達2000年的法學領域。通常所講的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法律思想就是指這2000年的儒家法律思想,事實上是推行政治上、思想上的專制主義,其結果是導致法學在中國的衰落。
既是中國近代鼓吹變法維新的風雲人物,輿論界的驕子,又是中國近代蜚聲中外的政治活動家、思想家和著名學者。在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立憲運動、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他“文名滿天下”,留下近兩千萬字的著述...
“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等外來的近代政治鬥爭目標開始深刻地衝擊原有政治制度,通過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和革命運動,西方的一些行政、法律、財政、軍事、教育、學校等新制度逐步地被引入到中國,使原有古老的封建政治制度開始發生翻天...
(一)法制與教育的關係 (二)執法的重要與改法的必然 (三)改舊律立新法的主要內容 (四)博採眾議,中外兼取 四、總結舊律、修訂新律及其思想學術的意義 中國第一個留洋法學博士伍廷芳 一、求學就業與主要政治法律活動 (一)留英...
學界一般將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三代萌芽時期、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帝制時代的儒家正統時期、近代中西融合時期。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中國法律思想學科的研究亦向多學科領域發展,其對我們全面地認識中國古代法,認識中國...
1906年,上海寶山選派8人赴日本留學,張君勱和他的弟弟張公權(字嘉璈,為近代中國極為著名的金融家)雙雙入選。同年3月,還在蜜月期的張君勱告別新娘沈氏,啟程東渡日本。這年秋天,他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科。按照清政府的規定,只能...
進入民國時期,由於對政治的不滿又進一步導致知識分子們提出全盤西化的主張,在五四時期這種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一波的西學東漸,一直持續到當代而未止。 儘管如此,縱觀中國近代西學東漸的歷史,它的成就是巨大的。雖然經歷了由表及...
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
《南京條約》也對中國法律的近代化產生影響。一方面,《南京條約》使得中國在外貿管理制度上仿行西法或與西方接軌。另一方面,清廷逐漸意識到西方以領事裁判權(在近代中國又被稱為“治外法權”,一說這兩個概念的混淆含有西方人的有意...
這種狀態的基本的啟動和維持力量是治者從法。治者從法是法治的基本要件。近代以來世界各國實行的法治的核心是憲法之治,因為近代各國的治者需要服從的法首先是憲法。中國實行法治是人民的要求和歷史的必然,是近代中國在做了放棄帝制建立...
書中簡略回顧了從近代中國到當代中國在追求憲政的道路上的歷史途程,比較了世界各憲政國家的政黨制度,並本著一個曾為新中國的誕生奮鬥過、為在中國建立民主憲政付出過沉重代價、而今已步入耄耋暮年的老共產黨員拳拳憂黨報國之心,提出了...
因此,洋務派要在中國興辦近代工業企業和籌辦海防,都不得不在工業技術、資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國主義的左右和牽制。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控制。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中國遭到了失敗,...
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思想來源 在中國傳統法治文化中,齊國的法治思想獨樹一幟,被稱為齊法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學者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