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階級和階層

農村階級和階層

農村階級是指一定農村社會結構中具有不同經濟利益、處於不同社會地位的社會集團;農村階層是指農村同一階級內或本階級外,由於經濟狀況、社會地位、政治權力等的不同而形成的社會層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階級和階層
  • 所屬行業:課題研究
  • 類型:社會學術語
研究理論,中國農民劃分,

研究理論

社會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劃分農村階級的基本前提
劃分農村階級的基本前提是對生產資料的占有關係。由於生產方式不同,劃分農村階級的具體標準各不相同,農村階級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但是,農村社區的階級都可以歸結為基本階級和非基本階級兩類。例如,封建社會的農村,除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外,還有手工業者和商人等;資本主義社會的農村,除了農業資本家和農業工人外,還有大土地所有者及其他自耕農。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從有階級向無階級過渡的社會,農村階級也在不斷變化。
對立的階級
1949年之前,中國農村存在著地主和農民兩個基本對立的階級。地主、富農約占農村總人口的10%,貧僱農占70%,中農約占20%。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過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農村的階級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地主、富農作為階級已經被消滅;農民由小生產者變成了合作農民,他們是社會主義的新型農民階級。此外,在農村的文教、衛生、行政管理等單位,小城鎮的集體或全民所有制企業中的工作人員,一般屬於工人階級範疇。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農村,還存在著一部分個體勞動者和私營企業主,他們是社會主義經濟必要的、有益的補充。
層次劃分
在同一階級內部,由於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不同,可以劃分為若干層次。如地主階級由於擁有土地數量不同而分為大、中、小地主;農民階級由於經濟地位不同,劃分為貧農、中農和僱農。中國農村由於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農戶勞力和智力的差別等因素,農村居民之間經濟狀況存在較大的差別。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按照年人均純收入將農戶劃分為4個層次:①貧困戶(200元以下);②溫飽戶(200~500元);③寬裕戶(500~1000);④小康戶(1000元以上)。此外,還可以根據社會分工、職業狀況、教育水平等標準,對農村社區居民作進一步的階層分析。

中國農民劃分

80年代末,中國有的學者綜合各項指標,將中國農民劃分為8個階層:①農業勞動者階層。他們承包集體的耕地,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勞動,主要以農業收入為生活來源。②農民工。他們常年在第二、第三產業勞動,但戶籍還在農村,身份仍是農民,在農村有自己承包的責任田與住房。③僱工階層。與農民工有類似之處,但受僱於私營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而不是集體或國營企業。④農村知識分子階層。主要是在農村從事教育、科技、醫藥、文化、藝術等智力型職業的知識分子。⑤個體勞動者與個體工商戶階層。他們擁有某項專門技術或特殊的經營能力,自有一定規模的生產資料與資金,從事某項專業勞動或經營小型的工商服務行業。⑥私營企業主階層。主要指企業和生產資料私有,有自主經營權,以贏利為目的,且僱工在8人以上的企業主。⑦鄉鎮企業管理者階層。主要指鄉鎮集體所有制企業的廠長、經理以及主要科室領導與供銷人員。⑧農村管理者階層。主要指鄉、村兩級的農村基層幹部。
階層分析是階級分析的進一步展開,特別是在同一階級中的不同階層,他們的經濟地位、政治態度、生活方式都有明顯的差異。在管理社會生活,進行社會改革和社會革命時,必須對農村的階級與階層作出科學的分析,制定相應的策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