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國農村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出現了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特別是出現了農民自發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為主要形式的包產到戶。在《人民日報》先後報導安徽、四川等地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有效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中共中央的積極支持和大力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初,全國農村已有93%的生產隊實行這種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取消人民公社,又沒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生...
包產制中又有包產到作業組,包產到勞動力,包產到戶,以及包乾到戶和綜合性的聯產承包和專業承包等。階段中國農村比較普遍實行的責任制形式是包產到戶和包乾到戶,而以包乾到戶居多。包產到戶是指以農戶為單位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一定的生產任務,並對所承包生產項目的產量(或產值)負責的一種經營方式。農戶的...
這種形式比包產到戶責任更明確,利益更直接,方法更簡便,因而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包乾到戶是1980年前後開始在中國農村出現的。至1983年底,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本核算單位占全國農村基本核算單位總數的98.6%,其中實行包乾到戶的約占總數的97%。以包乾到戶為主體形式的家庭承包制,使農民有了經營和勞動上的自主...
主要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體制。1978年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秘密訂約,決定在本生產隊實行包產到戶。當年產糧13萬多斤,戶的產量超過了1萬斤。鄧小平1980年5月發表《關於農村政策問題》的講話,肯定了包產到戶。同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討論加強完善...
家庭承包經營從定額包工、聯產到組、聯產到勞、包產到戶、包乾到戶等,並按包工→包產→包乾,貧困地區→中間地區→發達地區,種植業→林牧漁業→非農產業的順序演化、發展、完善起來的。農村土地承包形式變遷經歷了四個時期:一、定額包工和聯產到組及聯產到勞為主(1980年以前)聯產承包責任制始於20世紀50年代...
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全面推行,實質上已經開始了所有制改革的歷程。鄉鎮企業的出現,標誌著變革中開始形成的新的產業部門有了新的迅猛發展的增長點,導致農村經濟結構的劇烈變動,原有的分割、封閉的城鄉關係逐漸瓦解,農民的身份、地位開始發生質的變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放開了農民的手腳,但...
1980年9月,勐海縣率先在全州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總產值就達1.16萬元;糧食總產量9.77萬噸,平均畝產189公斤。90年代後,形成以糧、茶、蔗為骨幹產業,畜牧、水產、蔬菜、水果等全面提高。改革開放後的24年間,農業總產值連年以6.41%的平均速度增長。200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6.7億元,糧食麵積44....
1999年9月被山東省科協授予“先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稱號。人民生活 建國前,大多數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年人均糧5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30元。建國後,村民生活不斷提高,1956年人均糧食200公斤,人均純收入60元。1978年人均純收入200多元。1980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人民生活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純...
1979年以後,中國農村陸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動了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改革分為3個主要階段:①1979~1984年,對統購統銷體制實行部分改革,政府大幅度提高糧食收購價格,逐步減少糧食統購數量,恢復集市貿易,開展議購議銷,發展多渠道經營。②1985~1992年,實行契約定購和市場收購的“雙軌制”。即糧價“調...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肯定了包產到戶的社會主義性質。到1983年初,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廣。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比較系統地提出和闡明了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確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畫的...
1979年,在中共中央“指導下”,全國農村逐步開始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即“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初期,引進外資基本上處於嘗試階段,主要來源是外國政府貸款。引進外資,提供免稅優惠期,合作辦廠. 學習吸收國外...
同年9月,葉劍英發表《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的談話。19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 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1979年,在中共中央指導下,農村逐步開始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即“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普遍推行後,雖然這一制度沒有改變,但村民自治和農民集體經濟的整體式微,掣肘了農村社會保障事業的維繫和發展。所以,我國自2003年逐步建立了以國家財政供給為主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這是黨和政府當仁不讓的責任,以儘可能消除農民個體的社會風險。儘管如此,農民依託集體經濟發展社區社會保障事業,...
1978年,糧食總產達889.4萬公斤,畝產541公斤;農田全部實現機耕,年可提供蔬菜1080萬斤,水果產量達到了15萬斤。農村普遍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通過進行農業內部結構調整, 大力發展多種經營,農業呈大發展趨勢。1983年,農業總收入352.8萬元,固定資產...
1979年12月15日,衛生部、農業部、財政部、國家醫藥總局和中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下發通知,發布《農村合作醫療章程(試行草案)》,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參照執行。20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開展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重新成為農業生產的基本經營單位,集體經濟逐漸解體;以集體經濟為依託的合作...
20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開展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重新成為農業生產的基本經營單位,集體經濟逐漸解體;以集體經濟為依託的合作醫療失去了主要的資金來源。此外,在“文化大革命”中推進與普及合作醫療時,也存在著形式主義、一刀切等問題,使得一些人把合作醫療當成“左”的東西而全盤否定。再加...
1980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 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0.6萬元,人均收入106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00萬元, 人均純收入3438元。一、二、三產業比為7∶54∶39。集體固定資產1350萬元,人均占有1.1萬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600萬元。呂𡴭口是濟寧市首批經濟百強村,榮獲...
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集體土地一律採取了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個人原有的自留地全部納入實行承包經營的土地範圍。198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國家農業委員會《關於積極發展農村多種經營的報告》中規定,不搞包產到戶的地方,可以因...
建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純收入180元。 1980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3276元,多數村民已住上小康樓,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380輛,程控電話400部,彩色電視機290台,並大部分實現閉路化。村莊建設 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村民住房多以...
而鄧小平堅持民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突出表現在對待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態度與處理上面。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成效舉世矚目,它對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已經起到了並且繼續在起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它之所以能在全國廣大農村迅速推廣,並且堅持和鞏固下來,逐步完善,正是得益於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在改革中實行“從...
1983年初,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打破了我國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的局面,促進農業從自給半自給經濟向較大規模的商品生產轉化。這一年,經國務院同意,在完成糧油統購任務後實行多渠道經營,國營糧食商業是糧食多渠道經營中的主渠道,同時積極開展議購議銷業務,參與市場調節。供銷社和農村其他合作商業組織可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收入逐年提高。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一部分村民走出山岙,奔波於全國各地,經商務工,當時是丈亭鎮勞務輸出最多的村,足跡遍及全國14個省市區,後來,部分村民陸續成為鄉村企業的骨幹。七十年代後期,半岙、鄭家潭都辦起五金廠,一時成為丈亭鎮的骨幹企業。...
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了題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為新時期中國政治體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肯定了包產到戶的社會主義性質。 到1983年初,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廣。 1984年4月...
包乾到戶是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形式。農民享有對土地的經營管理權,但所有權仍歸集體所有,根據雙方簽訂的有關權利、責任和利益的承包契約,由農戶自行安排各項生產活動,產品除向國家交納農業稅、向集體交納積累和其他提留外,完全歸承包者所有。農戶承包集體的基本生產資料(主要是土地)自主經營,包交...
後來,農村推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生產小隊消亡了,胡德資照舊當農民,一直當到了現在。如今,胡德資與兄長鬍德全都已年過半百,仍在耕種著自家的幾畝農田。兩家的子女也大多在外打零工,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造福家鄉 胡耀福把改變家鄉窮困面貌看作當務之急。1982年8月,他來到北京,對弟弟胡耀邦說,希望對家鄉...
1983年,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民公社改為鄉鎮,大隊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合作社,轄2個鎮,18個鄉,210年行政村,1492個合作社,2個居民委員會。2001年,將五竹鄉、路園鄉、麻家集鄉、北寨鄉、蓮峰鄉改建為五竹鎮、路園鎮、麻家集鎮、北寨鎮、蓮峰鎮。2004年,撤鄉建鎮進行區劃調整,將黎...
1978年,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生產再次得到恢復,國家和社會的糧食儲備規模迅速擴大。此時中國糧食儲備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甲子糧;第二部分是“506”糧;最後一部分是商品庫存,實際上就是周轉儲備。除了以上三部分,還有一小部分叫做農村集體儲備,占總儲備量的5%左右。1990年9月,國務院頒布...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正式確立於1982年,無疑1982年就成為農村人口是否獲得集體土地經營權的一個分水嶺。從已獲得集體土地經營權的農村人口看,當前已有相當數量的人群通過各種途徑離開原先的農村而到城鎮就業或居住。一是1964年(按十八周歲高中畢業算起)到1982年出生的農村人口通過高考離開農村;二是部分農村青年通過...
中國農村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每年均有大量勞動力外流。有的年份,由於短期內有大量農村勞動力集中流動,甚至形成了“民工潮”現象,能否據此認為,中國農村已出現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呢?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一)農村的勞動力剩餘僅只是農業上的勞動力剩餘。通常我們談到農業,主要是指種植業;而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