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與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機制研究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與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機制研究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與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機制研究》是一本2019年09月27日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毅,李娜。

基本介紹

  • 書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與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機制研究
  • 作者:杜毅等  
  • 出版社: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9月1日
  • 頁數:24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044153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農村貧困是我國長期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制約我國城鄉均衡發展和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村脫貧工作,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和社會救助工作力度。低生活保障是國家和社會為生活在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社會成員提供滿足其低生活需要的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救助制度安排。低生活保障被喻為社會的“穩定器”和最後一道“安全網”。扶貧開發是國家和社會通過包括政策、資金、物資、技術、信息、就業等方面的外部投入,對貧困地區的經濟運行進行調整、最佳化,在此基礎上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的良性增長,進而緩解貧困地區的貧困,促使貧困對象逐漸擺脫貧困的政策體系。我國農村扶貧工作起步於改革開放初期,至今已走過近40年的歷程。2007年中央1號檔案明確提出要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農村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簡稱“農村低保”),標誌著我國農村扶貧工作進入了扶貧開發和生活救助“兩輪驅動”的新階段。十餘年來的實踐表明,兩項制度(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對緩解和消除農村貧困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由於兩項制度實施的時間較短,加之我國農村貧困問題非常複雜,諸多政策和措施還處於探索階段,兩項制度在實際運行中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其中,如何有效地對貧困對象進行動態管理,成為影響制度公平和制度實施效率的一大難題。

作者簡介

  杜毅,重慶奉節人,碩士,重慶三峽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公共管理、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重慶社科規劃項目2項,市級、校級等項目5項;主研省部級以上項目5項。在《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保障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CSSCI來源期刊8篇;出版著作2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的背景
第二節 研究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三節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四節 研究的創新點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論
第一節 概念界定
一、貧困
二、制度性貧困
三、社會救助
四、最低生活保障
五、扶貧開發
六、公平
七、效率
八、精準扶貧
第二節 基本理論
一、社會支持理論
二、社會風險管理理論
三、社會分層理論
四、社會剝奪理論
五、人力資本理論
六、可持續發展理論
七、資源配置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