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問題論:基於新供給經濟學的效率問題再認識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問題論:基於新供給經濟學的效率問題再認識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問題論:基於新供給經濟學的效率問題再認識》是李燕凌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1月。

該書從新供給經濟學視角對縣鄉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標準、供給決策體制、供給結構、供給模式和績效評價五個基本問題展開分析,把解除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抑制”、提高縣鄉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放到整個農村發展大視角中加以考察,探討實現縣鄉政府農村公共產品有效供給的方略和可能的路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問題論:基於新供給經濟學的效率問題再認識
  • 作者:李燕凌
  • 首版時間:2016年1月
  • 字數:503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主題思想,內容特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首先從供給方面提出縣鄉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的五個基本問題並界定其內涵;其次,按照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效率目標、決策體制、供給結構、供給模式和績效評價的順序,對縣鄉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基本問題逐一加以討論;最後,該書在對上述五個基本問題的分析結論基礎上,探索解決五大基本問題、提高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的可能路徑。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的基本問題
第三章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標準分析
第四章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決策分析
第五章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分析
第六章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模式分析
第七章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績效分析
第八章 解決五大基本問題的路徑與對策
第九章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該書忠實地貫徹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用新的市場經濟理論思想分析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問題。該書提出通過培育農村社區組織、農民和企業等多種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與政府共同形成縣鄉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體系,削弱對中央政府財政轉移支付的過度依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擴大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該書提出應當通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以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和實現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根本目標,迅速減少農村公共產品在制度和政策領域內的各種“供給抑制”,為市場釋放農村公共產品特別是準公共產品的新供給創造條件,通過引導新供給來創造新的需求,以達到調整供給結構促進農村公共產品供求運行回到“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理想軌道的最終目的,恢復供給與需求的自動平衡機制。

內容特點

該書沒有沿襲傳統做法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作為一個孤立的問題加以研究,而是從新供給經濟學角度,將這一問題分解為五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基本問題”,並對這五個問題逐個加以分析和研究,再用系統論的觀點把這五個問題結合起來,從頂層設計上提出中國縣鄉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該書在方法創新方面的特色就是從理論與經驗的視角,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五個基本問題均採用“理論+實證”的分析方法,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從而更加全面地把握效率問題的實質。在一些具體問題的研究方法上,該書也跳出了過去的做法尋求新突破。例如,該書採取“雙層多因素效率分析”方法,實證分析中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多種投入要素與產出結果混合在一起,運用DEA-Tobit模型進行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評價及其效率分布分析。
該書研究存在不足:一方面,該書雖然以湖南省為例做了大量案例分析,但未能在全國其他省份做更廣泛的調查研究。因此,在把握中國縣鄉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基本問題全貌的前提下,對不同省份縣鄉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問題的地區差異研究不夠深入,缺乏從國家層面研究不同區域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協調機制的研究;另一方面,該書提出了一系列解除縣鄉政府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抑制”的制度與政策建議,甚至從巨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提出了縣鄉政府供給農村公共產品的基本指標體系。但這些研究成果尚未得到政策實踐的檢驗,因而未必完全正確。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0年12月,該書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問題論:基於新供給經濟學的效率問題再認識》
2016年1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7705-1

作者簡介

李燕凌,男,1964年生,湖南邵陽人,管理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博士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現任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