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九十一團位於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境內,東與烏蘇縣國營牧場接壤,西與精河縣托托鄉相鄰,北抵古爾圖老河道,南至天山北麓的博樂霍洛山,東距首府烏魯木齊360公里,西距博樂市170公里,312國道公路和北疆鐵路橫貫全境,奎—賽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極為便利,自治區北疆電網在此下網建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五師九十一團
- 位置: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境內
- 總人口:4500人
- 轄區面積:398平方公里
基本簡介
歷史溯源
九十一團在開發建設初期,經歷了十分艱苦的過程,開發初期這裡是一片鹽鹼荒漠,雜草叢生,古有“鹼面灘”之稱。土壤含鹽鹼量較高,當時正是國家三年困難時期,軍墾戰士缺吃少穿,在生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為開墾這片土地,搭帳篷,挖地窩,揮鍬舞鎬,頂烈日,冒風寒,第一代軍墾戰士用自己的雙手,開墾近萬畝的良田,修建了獨立的托托河水系和水利發電站。70年代,團場開挖排渠,修建水利,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培肥地力,植樹造林,農區條田鹽鹼化得到了根本治理,經過兩代軍墾兒女卓越的努力奮鬥,經過40年的創業建設,九十一團已成為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工、交、建、商綜合經營的現代化國營農場。
建團40年來,團場內林網岔織渠路相連,水利設施配套齊全,職工住宅樓拔地而起。90%的職工告別土木的危房,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團場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團場相繼出台多項富民措施,實施民主管理,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團場凝聚力、向心力大為增強,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建團40並來,九十一團科技、文化、衛生事業蓬勃發展。調頻廣播有線電視覆蓋全團,聯通、移動通訊公司在此建立基站通訊暢通,學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積極與湖北省天門市對接援建工作,落實了對口援建規劃項目的編寫基礎工作,重點是改善教育環境、醫療衛生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機構功能進一步完善。集體引進寧夏隆德勞務工1500人,極大地緩解了拾花壓力降低了拾花成本,團場教學樓,醫院樓、文化活動中心等設施齊全,多媒體教學覆蓋全校,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配套齊全,自來水普及率100%。
九十一團有著豐富的水土資源,適宜棉花、糧食、瓜果、蔬菜等大宗農作物生長,擁有獨立的托托河水系,年平均引水量 3530萬立方米。充分利用我團托托河水資源,利用國家項目先後興建四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5060千瓦,年發電量1000萬度。地下水儲量豐富,農牧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團場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先後打機井100眼,團場種植噴、滴灌農作物36000餘畝。近年來,團黨委緊緊抓著西部大開發和對口援建工作的機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突出發展林果業,培育有機葡萄產業,大面積引進適宜本地栽培紅提葡萄3000餘畝,新植有機克瑞森葡萄5000畝,等級果率達94.5%,並因單粒重、含糖量等多項指標達到國家標準而受客戶青睞。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強化兩個突出、抓好三項工程,突出發展畜牧業:建設高標準規模化的有機雞養殖基地。新建大棚230座,養殖有機雞規模達130萬隻。牲畜存欄7400頭只(不含雞)。抓好優質棉花工程。種植了3.6萬畝棉花,推廣機采棉面積2萬畝,新增4台采棉機,實現籽棉總產12000噸。抓好特色作物種植工程。示範種植了甘草、打瓜、油葵、五味子、蓖麻等作物。為打造兵團第一個有機生態團,九十一團黨委在植樹造林,保護植被,興建防風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資金,在治理沙化、土壤鹽漬化、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該團抓著退耕還林還草的契機,積極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宜林荒山荒坡的綠化工程,利用托托河水,實施完成南山坡2.2萬畝重點公益林補植項目,2011年3月開工建設,2011年完成1.2萬畝,栽植楊樹、沙棗、枸杞等苗木234萬株。2012年完成1萬畝,栽植楊樹、沙棗、沙棘、榆樹、蛋白桑等苗木172萬株,對2011年完成區域進行補植17萬株。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2.2萬畝的建設內容。新增條田防護林1800畝,增強公益林的防風減災能力;完成萬畝退耕還林地節水灌溉配套工程和5950畝園藝的節水滴灌工程等項目。使昔日狂風飛揚的黃土梁成為一道綠色屏障,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促進了團場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團場已形成棉花、有機葡萄、林牧業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並盛產枸杞、甘草、大芸、鎖陽等各種名貴中藥材而聲名遠播,團場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