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施護

中醫治病強調人體是有機的整體和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辨證論治”是中醫精神實質,“辨證施護”則是中醫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辨證施護
  • 定義:中醫對疾病的一種研究和護理方法
  • 基本特點:整體觀念、同病異護、異病同護等
  • 觀察內容:舌象與脈象等
簡介,基本特點,內容和特點,

簡介

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關係,概括判斷為何病、何證。施護,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護理方法。辨證是決定護理的前提和依據,施護是護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過施護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
辨證和施護在護理疾病的過程中是相互聯繫和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又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具體體現。辨證施護它注重人、病、證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中醫護理的精華,是指導中醫臨床護理的基本原則。

基本特點

1.整體觀念 中醫護理的整體觀念包括兩個方面,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二注重人與自然界的關係。
2.同病異護 相同症狀由於引起疾病原因(機體自身、地區、季節)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如感冒,因發病季節、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現風寒證和風熱證,只有把風寒症和風熱證辨別清楚才能正確施護。又如腹脹,中醫認為“不通則痛”,無論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療腹痛根據“通則不痛”的理論依據,以“通”為原則,按臨床表現採取不同的“通法”。護理同樣以“實則攻之、虛則補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氣滯者理氣、血瘀者活血”確定護理措施。
3.異病同護 不同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可採用同一護理方法。如子宮脫垂和脫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現為中氣下陷證,都可採用提升中氣的護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過勞,以培育中氣,可針刺百會、關元等穴位,以補中益氣,可用黃芪、黨參燉母雞益氣健脾,促使回納為基本原則。
4.中醫護理不著眼於病的異同,而是著眼於病機和症狀不同 相同的病機或證可採用基本相同的護理方法。不同的病機或證要採用不同的護理措施。所謂“證同護亦同、證異護亦異”,實質是由於“證”的概念中包涵著病機在內的緣故,這種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的護理方法就是辨證施護。
5.正護與反護
5.1 正護 是逆其證候性質而護的一種常見護理原則,又稱逆護法。如寒則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均為正護法。臨床此為多用。
5.2反護 是順從疾病假象而護的一種護理方法。大多在特殊情況下用。如“陰盛格陽”的真寒假熱證,“陽盛格陰”的真熱假寒證,分別採用“熱因熱用寒因寒用、塞因塞 用、通因通用”的護理方法。這就是以寒護寒,以熱護熱的反護原則。

內容和特點

1.觀察的基本內容 對病情的觀察在中醫護理中尤為重要,通過神色、精神、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睡眠、飲食的觀察提供施護依據,觀察還要重視病情的主要病證,在一系列病證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導致惡變的症狀是觀察的重點。圍繞主證的觀察而作為觀察病情的重點是辨證施護的又一特點。
2.舌象與脈象
2.1舌象 舌象是中醫觀察病情的重要內容,尤其在外感熱病的辨證施護中更為重要。舌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經分布極其豐富,其黏膜上皮薄而透明,乳頭反應靈敏,故機體一般情況,消化系統和體液變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來。近年來研究舌象的資料日益增多,重視舌象觀察也是中醫護理觀察的又一特殊手段。正常舌象淡紅舌質,亦稱“淡紅舌、薄白苔”。舌象與臟腑關係一般以:舌根屬腎;舌中屬脾胃;舌尖屬心、肺;舌旁屬肝、膽。由此可觀察和推斷病證的進展。如肝硬變患者若原為淡紅舌薄白苔或薄黃苔,一旦轉鮮紅光剝,常為肝功能變壞之兆。
2.2 脈象 脈象是由脈搏的速率、節律、強度、位置和形態所組成,與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壓的高低、血管內血液的質和量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狀態等有關。正常脈象稱“常脈”,或“早脈”,常脈一息四至(約68~80次/min),不浮不沉,來去從容,和緩有力,節律均勻。但也常因年齡、性別、體質、氣候差異而不同。脈象以浮脈沉脈虛脈遲脈實脈洪脈細脈等表現病證。如:浮脈主病表證,沉脈主病里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