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解放後,
歷史
歷史上旱澇交替並存,糧食產量很低。清以後為丹徒縣八大集鎮之一,素有“水陸碼頭”之稱。鎮黃公路旁經東側,大運河縱貫鎮中,河上有明萬曆年間建的馬公橋(後改名辛豐橋),是縣內最大的古代橋樑,沿河東岸有商業街一條。1958年拓寬運河,拆老橋及街西側房屋,建木結構便橋一座,河西新街與老街平行,1985年後改建為瀝青路面,寬20米,長1.2公里,為鎮內主要商業區;大橋東西街,與河西大街成“丁”字形,瀝青路面,東至汽車站。1972年重建新橋,長92米,仍名辛豐橋,為縣內淨跨最大的橋。1985年,有常住人口6172人,國營商店3家,集體商店13家,個體商販137戶,駐鎮縣屬單位10餘家。
解放後
解放後,新開勝利河,拓寬疏通人民溝,挖引水河38條,長18.5公里,中溝7條,長12.2公里,興建電灌站49座,擁有大中型拖拉機23台,小型拖拉機358台,排灌動力機械117台,有效灌溉面積3.97萬畝。1985年糧食總產量2089.74萬公斤,年均畝產567.5公斤,水稻單產432.5公斤,比1978年分別增長6%、25%和41%。向國家提供商品糧1004.82萬公斤,人均315.5公斤。糧食總產和提供商品糧數居全縣之首。副業方面:產水果2.51萬公斤,家禽6.7萬隻,鮮蛋39.84萬公斤,淡水養魚產量66噸,總產值183.22萬元。
鄉辦工業,1985年有燈管、工藝排筆、皮件、製鞋、五金機械等17個廠,總產值1084.54萬元,上繳利稅104.9萬元。工藝筆刷遠銷亞、美各國,滾珠軸承出口法國,保險柜為省優產品。村辦廠117個,總產值2363.18萬元,上繳利稅321.3萬元。蘇游村的鐘表元件產品,列入國家計畫生產,鐘錶三針銷售26個省市,全村民眾得福利建設之益5.55萬元。個體工業總產值265萬元。全鄉務工農民7208人,全年工資總額524.4萬元。
1985年社會總產值6083.37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173.76萬元,農業總產值1366.29萬元,收益分配人均477.5元。
1985年中書村村委會主任戴桂英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個人,受到全國計畫生育“雙先會”的表彰。
1985年有國中6所,教師93人,學生1267人;國小42所,教師216人,學生3994人;鄉醫院1所,醫護人員39人,病床4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