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滬光

辛滬光

辛滬光(1933-2011 ),女作曲家,原籍江西萬載。1951年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從師於江定仙陳培勛等,畢業後任內蒙歌舞團專職作曲,後調內蒙古藝術學校教。1956年以創作交響詩《嘎達梅林》而一舉成名。辛滬光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11年10月17日1時(台北時間2011年10月17日13時)在美國紐約不幸逝世,享年7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滬光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3年
  • 逝世日期:2011年10月17日
  • 職業:作曲家
  • 畢業院校:中央音樂學院
  • 代表作品:《祖國啊,母親》
個人經歷,主要作品,作品風格,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個人經歷

辛滬光1948年考入南昌一中,開始接受正規音樂教育,1951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在校期間,辛受到同學美麗其格的影響,開始接觸蒙古族音樂,並與單簧管專業的包玉山相戀。1956年,辛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其畢業作品《嘎達梅林》引起了轟動,使其一舉成名。畢業後,辛追隨包玉山前往內蒙古歌舞團,後調入內蒙古藝術學校任教,培養出阿拉騰奧勒(《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等歌曲作者)等蒙古族傑出音樂家,在內蒙工作26年後,於1982年調回北京歌舞團。1991年前後一度移居美國,但在其長子遇害後回國,現居住於北京。辛與丈夫包玉山育有三子,長子於1991年遇害,三子三寶現為中國著名音樂人。
不幸離世
因病在美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北京市歌舞團國家一級作曲、北京市音樂家協會理事、北京市音樂家協會理論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原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教師、內蒙古音樂家協會原副主席、當代中國著名女作曲家、蒙古族交響樂奠基人、著名教育家辛滬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11年10月17日1時(台北時間2011年10月17日13時)在美國紐約不幸逝世,享年78歲。

主要作品

管弦樂《草原組曲》,馬頭琴協奏曲《草原音詩》,弦樂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單簧管獨奏《蒙古情歌》、《歡樂的那達慕》,雙簧管獨奏《黃昏牧歸》,電影音樂《祖國啊,母親》等。2004年《辛滬光作品專輯》出版CD唱片,列入中國當代作曲家經典作品專輯。

作品風格

由於長期在牧區生活,她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內蒙民間音樂,熟悉蒙族的生活習俗和語言,所以作品大多富於內蒙音樂的民族特色,具有草原的氣息和牧民的性格。

個人生活

目前,她的二兒子二寶在美國,三兒子三寶是國內著名的作曲家。

人物評價

辛滬光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批有成就的女作曲家,也是我國享有國際聲譽的作曲家之一。1956年,年僅22歲的辛滬光,以氣勢磅礴的交響詩《嘎達梅林》震動了整個樂壇,幾十年來長演不衰,唱片一版再版,並被東歐許多國家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已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優秀交響樂作品。在50年創作生涯中,辛滬光完成了近千部(首)作品。
辛滬光將原生態蒙古族音樂與交響樂這一西方音樂形式完美融合,對音樂創作產生了廣泛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