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陳培勛(1922一2006)廣西合浦人,出生於
香港。自幼隨叔父學習鋼琴,先後在
香港、上海學習鋼琴、管風琴和作曲。1939年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師從譚小麟深造興德米特的作曲技法。在
香港、曲江、重慶、上海等地的藝術院校任教。1949後,長期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教授、兼配器教研室主任。80年代,在
香港浸會學院藝術教育系任教。;
80年代,在香港浸會學院藝術教育系任教。曾隨蘇聯專家亞拉波夫和古諾夫學習配器,之後返回
香港居住,這個時期,他創作了許多在中國大陸鮮為人知的音樂作品:小交響曲《迎春》(第一樂章∶抒情的前奏曲《迎春》;第二樂章∶交響舞曲之一《紅梅》;第三樂章∶間奏曲──兩首雲南民歌;第四樂章∶交響舞曲之二《春節慶會》,1982年);高胡協奏曲《廣東音樂主題》(1983年);樂隊與合唱《兒童節序曲》(與葉惠康合作,1984年);小交響曲《青年》(1986年)等;2006年2月在香港逝世。
主要作品有鋼琴曲《
賣雜貨》、《思春》、《雙飛蝴蝶變奏曲》,交響詩《心潮逐浪高》、《從頭越》,音畫《流水》、幻想序曲《王昭君》、交響樂《
我的祖國》、《清明祭》等。其中,《從頭越》曾獲國慶三十周年創作一等獎,《清明祭》獲第一屆全國交響作品優秀獎。
音樂作品
陳培勛對祖國滿懷深情,不僅創作過《
賣雜貨》、《思春》等充滿民族風情的鋼琴小品,更在交響詩和交響樂中寫出深厚的民族底蘊。中國的土地、文化、歷史和中國人的精神氣節都濃縮在這幅“
我的祖國”的宏偉畫卷中。
交響詩《心潮逐浪高——讀<黃鶴樓>詞有感》
樂曲開始描寫由黃鶴樓遠眺,但見一片煙雨蒼茫。近觀龜、蛇兩山,橫鎖奔騰大江,一片山河美景,心潮起伏。至此寓情於景,樂曲轉而像江河海浪般動盪起來。高潮中的銅管樂三連音表達了人們對惡勢力的憤怒和痛恨,悲憤激烈之情與浪潮共高。樂曲中段明朗樂觀,情緒不斷高漲,象徵改革的潮流像江上浪濤,翻騰起伏,勢不可當地捲去一切意圖阻止前進的絆腳石,一瀉千里地勇往直前。樂隊全奏呈現出自豪樂觀的感情、光輝燦爛的前景。樂曲的結束,有如一片春光明媚的黃昏景色,在寧靜的畫面里傳來遠處的鐘聲,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
“
我的祖國”是任何一個有人格力量的作曲家都無法忘懷的題材。一個國家最深層的精神底蘊也只有它自己的兒女才可能譜寫。陳培勛對祖國滿懷深情,將中國的土地、文化、歷史和中國人的精神氣節都濃縮在第一交響曲《
我的祖國》中。
《
我的祖國》由三首交響詩組成,原寫於1960—1964年,“文革”中總譜遺失,1976年重寫第一、二樂章,1989年重寫第三樂章。第一樂章《前奏曲“詠雪”》、第二樂章《英雄的詩篇“婁山關”》都出色地表現了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清平樂·婁山關》中的壯闊情懷。第三樂章《敘事曲“追懷、展望與前進”》則以更加高遠的視野和胸懷為祖國追懷歷史、展望未來、奮發前進,中間插部的進行曲引用了民眾歌曲《在勝利的旗幟下前進》。
陳培勛出生於20世紀20年代初,童年時期趕上了中國人面臨民族存亡的艱難歲月。抗日戰爭的顛沛流離日子,他也跟許多中國人一樣,在自己的國土上四處逃難,跟命運抗衡。抵禦外辱的戰事結束之後就是內戰、抗美援朝戰爭以及各種形式的運動,其間更有動盪不安的十年“文革”。他的第一交響樂《
我的祖國》的創作過程,便透露了作曲家藝術人生的坎坷:這一部交響作品,可說是作曲家的心血結晶。因而,不難理解,有過作曲家那樣坎坷經歷的那一代人,不管走到哪裡,對祖國的感情,總是難以割捨;他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在陳培勛的作品裡,從起音的第一個音符開始,到樂曲結束時畫下的休止符,每一個音符與頓句之間,幾乎都貫徹著作曲家堅定不移的愛國情操與堅毅不拔的民族精神,華夏的血脈洶湧澎湃地貫穿其中。
《
我的祖國》可說是為20世紀中國人的歷史經驗作總結。作曲家親自執筆寫下的樂曲說明,最後一句話便是:“願
我的祖國永遠安定與繁榮!”這是一個從苦難歲月中走過來的中國人,寫下的一個最真誠的願望!
第二交響曲《清明祭》
“文革”是我們民族歷史上最沉重的一頁。反思中國的歷史,認識民族的性格,尋找民族的力量,只有靠我們自己來完成。可以說,陳培勛的第二交響曲《清明祭》是目前為止反思“文革”的最佳音樂作品。
第二交響曲《清明祭》作於1980年。作品取材於1976年的《天安門詩抄》中的三首詩,獻給“文革”中為真理而獻身的勇士們,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為真理而英勇獻身的追懷,體現了人民對烈士們堅貞不屈的懷念。作品以單章性奏鳴曲結構寫成,全曲分三段,三段連續演奏。該曲於1981年獲得第一屆全國交響樂作品比賽優秀獎,1993年入選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連續演奏的三個樂章的內容皆來自《天安門詩抄》,分別是:第一樂章 烈士碑前:初春寒意濃,哀思涌心中。丹心映山河,碧血染旗紅。第二樂章 忠魂舞:悲風平地起,狂飆從天落。英雄別故土,肝膽照山河。第三樂章 遺願化宏圖:巍巍青山聳,崢崢松柏蔥。遺願震人寰,壯志貫長虹。
樂曲紮根於民族歷史和民族精神的最深處,把中國人的苦難、理想和力量都融為一體。每個樂章都從慢板開始,情緒逐漸推進到中間的高潮,再轉入寧靜和沉思。結構嚴密,旋律優美。第二樂章“忠魂舞”尤其動人心魄。整個交響曲大氣磅礴,沁人肺腑,催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