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的中國科研

轉型中的中國科研

《轉型中的中國科研》是2015年11月自然出版集團以中英文兩種語言在全球發布的一份白皮書,該書被認為是對處在關鍵發展期的中國科研進行“把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轉型中的中國科研
  • 類型:白皮書
  • 出版社:自然出版集團
  • 發布時間:2015年11月26日
  • 語言:中文、英文
內容簡介,信息來源,發現及建議,科研資助,科研實施,科研傳播,

內容簡介

《轉型中的中國科研》調查分析了科研過程的三個重要階段:科研資助、科研實施和科研傳播。
科研資助白皮書建議:中國科研資助機構可更多地資助基礎研究,以推動有深遠影響的創新;持續資凝匙敬助更多看似“天馬行空”的創新想法;更多地投資於青年科學家,以提高科研生產力。
科研實施白皮書建議:中國增加科研人員薪酬預算的靈活性;最大程芝企充幾度地減少行政障礙,並增加資金使用彈性;簡化資金使用的報告、評估和財務審計流程,讓科研人員有更多時間專注於科研工作本身。
科研傳播階段,白皮書指出,這個階段不僅是科學家之間分享成果,還包括在交流活動中與公眾、政策制訂者和商業領袖建立密切的聯繫。儘管中國科研人員都意識到了向公眾傳播科學的重要性,但只有二分之一左右受訪者表示,在過去3年裡參與過某種形式的科學傳播活動。

信息來源

白皮書的信息來自NPG2015年囑阿尋槓對1700多名中國一線科研人員進行的問卷調查和當面訪談,他們分屬不同學科,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工作。

發現及建議

科研資助

中國科研資助體系正逐步採用更為嚴格的專家評估的方法,並已取得顯著的進步。但受訪者仍指出了一些尚可改善的地方。受訪者中有超過80%的人指出,中國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資助。此外,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為,對於潛在影響和實際價值尚不清晰的研究項目,資助機構敢於承受風險予以資助的力度還不夠。“比如納什的博弈論……當時沒人預見到這種純理論研究有什麼商業價值,但它後來被證明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一名科研人員說。
許多受訪者還希望資助機構能更多地投資於年輕科學家,為他們提供撥款更多挨局婚、持續時間更長的支持。在資助申請流程方面,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評審過程的公平性和效率都已提高。作為中國科學家主要的資助來源之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諒臭朵會對此功不可沒。不過,改善霸放汗空間仍然存在,尤其是在重大項目的資助方面。此外,許多受訪者認為,資金使用上過於嚴格的規定是影響其工作效率和科研產出的一個重要障礙。大約有五分之二的受訪者反映,他們20%以上的工作時間要花在與資金申請和評估相關的活動上。
主要建議:
· 科研資助機構可更多地資助基礎研究,以推動有深遠影響的創新。
· 持續投資於看似‘天馬行空’的創新想法,有望帶來長期收益。
· 更多地投資於青年科學家,以提高科研生產力。
· 增加科研人員薪酬預算的靈活性有助於改善研究效率。
· 更廣泛地採用專業的同行評議機制,有助於提高項目撥款效率和透明度。
· 在設計和發放重大項目資助時,擴大科研界的參與面可提高資金分配的公平性及改善項目的投資回報。
· 最大程度地減少行政障礙,並增加資金使用彈性,有助於科研人員提高生產力和效率。
· 簡化資金使用的報告、評估和財務審計流程,讓科研人員有更多時間專注於科研工作本身。

科研實施

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開始擁有和管理自己的實驗室和研究項目。不過,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受訪者感覺自己在從事科研的起步階段沒有獲得足夠指導(mentoring),年輕科研人員對此更是深有感觸。這一問題在本土培養的科研人員中更為普遍,受訪者中有66%的博士、72%的博士後和77%的研究員都表示獲得的指導不夠。
除了資助和指導之外,科研人員還需要其他形式的支持,這包括撰寫論文和資金申請的培訓、數據管理和科研項目管理的培訓等。NPG的調查顯示,博士後研究員和實驗室技術員的缺乏也是一個挑戰。有經驗的博士後能讓學術帶頭人(PI)更有效地利用時間,還可以在指導年輕學生和員工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科研合作方面,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中國的科研合作機會正在改善,但他們也指出了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礙,例如對第一作者身份的爭奪、繁複的行政流程等。“我們過分強調尋定第一作者和第一責任單位,或者是第一通訊作者。這其實很不合理,明顯是一種行政干預,問題還是來自於我們的評估制度上的障礙。”一位受訪者的話明顯反映了這個情況。
此外,白皮書還調查了學術不端這一全球問題。有五分之二的受訪科研人員認為,中國學術不端的嚴重程度與國外大致相同,但也有差不多比例的人認為中國的情況更嚴重,有些人則強調目前缺乏成熟的科研道德培訓。“例如,我實驗室有個學生,他投稿了一篇文章, 然後把相同的圖表又用到另外一篇文章里。他不知道這是不允許的。”一名科研人員說。
主要建議:
· 科研機構可減少資深科學家的行政工作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指導年輕人。
· 有必要提升撰寫論文和資金申請的培訓,以幫助中國科學家參與全球競爭。
· 增加數據管理和科研項目管理的培訓,有利於提高科研效率和科研成果的可複製性。
· 科研機構應更加重視實驗室技術員和博士後研究員這兩個崗位,提高短聘科研人員的薪酬,並改革編制體制使之更具靈活性,這將有助於解決中國科研人員短缺的問題。
· 科研機構宜調整聘用決策,使之重在研究產出,而非過度強調海外經歷,把更多有才幹的科學家留在中國。
· 資助機構和科研機構可考慮採用更細緻的科研評估方式,以減少對第一作者身份的爭奪,推動國內科研合作。
· 有關部門宜消除不利於正常學術交流的行政障礙,促進國際科研合作。
· 採取系統培訓等措施減少學術不端行為,必要時可進行獨立調查,對違背職業道德準則的人員加以懲罰。

科研傳播

科研傳播不僅是科學家之間分享科研成果,還包括在科研交流活動中與公眾、政策制定者和商業領袖建立密切的聯繫。儘管中國科研人員意識到向公眾傳播科學的重要性,但只有二分之一左右的受訪者在過去三年實際參與過某種形式的科學傳播活動。
撰寫論文通常是科研工作的最後一步。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每周要花一個工作日以上的時間撰寫論文,有些人甚至要花二分之一以上的工作時間寫作論文。這不單是語言上的問題:“像在一些西方國家,他們很早就開始論文寫作的訓練。這貫穿於他們的本科教育之中, 甚至從更早的國小中學就開始( 強調寫作) 。但這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是缺乏的。”
隨著中國科研論文數量的日益增長,科研人員也有了更高的目標。87%的受訪科研人員表示,他們今後可能降低每年發表論文的數量,但會瞄準水平更高的期刊。不過,能否有公平的競爭環境是一大擔憂:“我覺得論文發表過程中對中國作者是有偏見的。大部分的(學術期刊)編輯和審稿人都是西方國家的。所以也就不奇怪他們會更信任來自西方某個知名院校或實驗室的文章,也會花更多時間去看。而對來自中國某個他們從沒聽說過的實驗室投的文章, 他們肯定會重視度低一些,也更苛刻。”一位PI評論說。
NPG的調查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對於開放共享數據這一全球趨勢熱情不高,甚至不甚知曉。
主要建議:
· 採取措施鼓勵科研人員更多地分享科研數據和成果,將有助於他們參與開放共享數據的全球運動。
· 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好的科學論文寫作培訓,將有助於解決其論文寫作和科研傳播中所遇到的困難。
· 為解決商業化編輯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有必要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業內認證系統,以維護質量標準。
· 科研院所和資助機構宜支持和獎勵優秀的科學傳播活動,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科研傳播,增進公眾對科學的理解。
· 建立更加專業、有效的科學媒體傳播渠道。
原文地址
除了資助和指導之外,科研人員還需要其他形式的支持,這包括撰寫論文和資金申請的培訓、數據管理和科研項目管理的培訓等。NPG的調查顯示,博士後研究員和實驗室技術員的缺乏也是一個挑戰。有經驗的博士後能讓學術帶頭人(PI)更有效地利用時間,還可以在指導年輕學生和員工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科研合作方面,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中國的科研合作機會正在改善,但他們也指出了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礙,例如對第一作者身份的爭奪、繁複的行政流程等。“我們過分強調第一作者和第一責任單位,或者是第一通訊作者。這其實很不合理,明顯是一種行政干預,問題還是來自於我們的評估制度上的障礙。”一位受訪者的話明顯反映了這個情況。
此外,白皮書還調查了學術不端這一全球問題。有五分之二的受訪科研人員認為,中國學術不端的嚴重程度與國外大致相同,但也有差不多比例的人認為中國的情況更嚴重,有些人則強調目前缺乏成熟的科研道德培訓。“例如,我實驗室有個學生,他投稿了一篇文章, 然後把相同的圖表又用到另外一篇文章里。他不知道這是不允許的。”一名科研人員說。
主要建議:
· 科研機構可減少資深科學家的行政工作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指導年輕人。
· 有必要提升撰寫論文和資金申請的培訓,以幫助中國科學家參與全球競爭。
· 增加數據管理和科研項目管理的培訓,有利於提高科研效率和科研成果的可複製性。
· 科研機構應更加重視實驗室技術員和博士後研究員這兩個崗位,提高短聘科研人員的薪酬,並改革編制體制使之更具靈活性,這將有助於解決中國科研人員短缺的問題。
· 科研機構宜調整聘用決策,使之重在研究產出,而非過度強調海外經歷,把更多有才幹的科學家留在中國。
· 資助機構和科研機構可考慮採用更細緻的科研評估方式,以減少對第一作者身份的爭奪,推動國內科研合作。
· 有關部門宜消除不利於正常學術交流的行政障礙,促進國際科研合作。
· 採取系統培訓等措施減少學術不端行為,必要時可進行獨立調查,對違背職業道德準則的人員加以懲罰。

科研傳播

科研傳播不僅是科學家之間分享科研成果,還包括在科研交流活動中與公眾、政策制定者和商業領袖建立密切的聯繫。儘管中國科研人員意識到向公眾傳播科學的重要性,但只有二分之一左右的受訪者在過去三年實際參與過某種形式的科學傳播活動。
撰寫論文通常是科研工作的最後一步。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每周要花一個工作日以上的時間撰寫論文,有些人甚至要花二分之一以上的工作時間寫作論文。這不單是語言上的問題:“像在一些西方國家,他們很早就開始論文寫作的訓練。這貫穿於他們的本科教育之中, 甚至從更早的國小中學就開始( 強調寫作) 。但這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是缺乏的。”
隨著中國科研論文數量的日益增長,科研人員也有了更高的目標。87%的受訪科研人員表示,他們今後可能降低每年發表論文的數量,但會瞄準水平更高的期刊。不過,能否有公平的競爭環境是一大擔憂:“我覺得論文發表過程中對中國作者是有偏見的。大部分的(學術期刊)編輯和審稿人都是西方國家的。所以也就不奇怪他們會更信任來自西方某個知名院校或實驗室的文章,也會花更多時間去看。而對來自中國某個他們從沒聽說過的實驗室投的文章, 他們肯定會重視度低一些,也更苛刻。”一位PI評論說。
NPG的調查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對於開放共享數據這一全球趨勢熱情不高,甚至不甚知曉。
主要建議:
· 採取措施鼓勵科研人員更多地分享科研數據和成果,將有助於他們參與開放共享數據的全球運動。
· 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好的科學論文寫作培訓,將有助於解決其論文寫作和科研傳播中所遇到的困難。
· 為解決商業化編輯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有必要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業內認證系統,以維護質量標準。
· 科研院所和資助機構宜支持和獎勵優秀的科學傳播活動,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科研傳播,增進公眾對科學的理解。
· 建立更加專業、有效的科學媒體傳播渠道。
原文地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