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船招商局

輪船招商局

輪船招商局簡稱“招商局”。清末最早設立的大型輪船航運企業,也是清政府經營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業,1872年洋務派代表李鴻章招商籌辦,實際上是官商合辦。招集商股銀73萬多兩,又由各海關撥官銀190多萬兩作為資本。官撥規定分年由招商局輪船為政府運輸漕米等物抵還:“所有盈虧,全歸商認,與官無涉。”1873年正式成立,總局設上海,分局設煙臺、牛莊、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橫濱、神戶、呂宋等地。

2019年4月12日,入選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輪船招商局
  • 外文名:China Merchants Steamship Navigation Company
  • 性質:中國第一家官督商辦的近代企業
  • 成立時間:1872年
  • 發起人李鴻章(北洋大臣、晚清名臣)
基本概述,成立背景,歷史沿革,近代發展,現代進程,與外競爭,結構運作,章程,

基本概述

輪船招商局,總局設在上海,自1872年創立,到1949年終結,77年間輪船招商局產權變化紛繁蕪雜,是自強運動中開辦的第一家民用企業,其官督商辦,打破了晚清洋務企業純粹官辦的格局,首采股份制,也多為後世稱道。在國內各大港口和日本的長崎、橫濱、神戶、新加坡等處設立分局,從事客運和漕運等項運輸業務,為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航運公司,1872年7 月李鴻章改輪船招商公司為輪船招商局,招商局總局設在上海,分局設在天津、牛莊、煙臺、漢口、福州、廣州、香港以及國外的橫濱、神戶、呂宋、新加坡等處,資本總計420餘萬兩,是民用企業中最有成績的企業之一。
李鴻章李鴻章

成立背景

1867年在總理衙門和曾國藩的來往信件中,已到通商口岸有不少商人購買或租雇洋船而又寄名在洋商名下。這種現象使清政府不得不開放購買或租雇洋船的禁令。在這種形勢下,一些商人提出由中國人自組新式輪船企業。清政府其實相當擔心中國航運業會完全落入外國公司手中,以致漕糧輸受制於人。因此總理衙門對當時容閎建議按西方公司章程,去籌組新式輪船企業,有相當大的戒心。總理衙門對建議批示的條件是,輪船必須為華人所有。這事一再延遲,直到李鴻章改以官督商辦方式才能成事。
李鴻章《論試辦輪船招商》中說:“目下既無官造商船在內,自無庸官商合辦,應仍官督商辦,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
結果是當時擁有政治實權的李鴻章得皇帝的許可,於1872年成立輪船招商局。

歷史沿革

近代發展

1872年12月26日,清廷批准李鴻章奏摺,設立輪船招商局。
1875年11月初發起組建保險招商局,是為中國人自辦保險業之始。
1875年招商局請上海英國工部局技術協助,架設從總局至虹口碼頭的電纜,這是中國人自己架設的第一條專用電話線。
1876年3月,招商局收購美資旗昌輪船公司舉行換旗過戶。該公司7艘海輪、9艘江輪及各種躉船、駁船、碼頭、棧房等全部財產作價白銀222萬兩,購歸局有。這也是中國民族工商企業第一次收購外商資產。
12月與英資太古、怡和簽訂第一次齊價契約。是為中國民族企業對抗外商傾軋的一次重大勝利。
1882年
投資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礦開採企業——開平礦務局。
1887年
在上海開始試辦中國近代第一家保稅倉棧。
1896年11月
投資創設中國近代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
同年投資創設南洋公學(現西安交通大學前身)。
1929年6月
國民黨二中全會議決,招商局脫離交通部改隸國民政府。
1949年3月26日
國民黨當局對招商局全面實行軍管。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上海市軍管會接管招商局,招商局從此回到人民手中。9月19日,招商局“海遼”輪從香港赴汕頭應差途中,在船長方枕流率領下莊嚴宣告起義。

現代進程

1951年2月1日,招商局(上海總公司)改組為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香港招商局歸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領導。
1951年3月15日,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復函香港招商局同意該公司繼續保留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稱。
1985年,11月12日,國務院批准交通部《關於香港招商局集團董事會調整的請示》,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為交通部直屬一級企業。
1986年6月,收購在香港上市的友聯銀行,成為第一家利用股票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中資企業,也成為第一家擁有銀行的非金融性企業。10月14日,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12月18日,谷牧及國家旅遊局批准招商局集團在北京成立中國招商國際旅遊總公司。
1987年4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招商局發起創立招商銀行。這是新中國第一家企業投資創辦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1992年5月12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招商局成立120周年題詞:“繼承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奮鬥”。
1992年6月,海虹集團(現招商局國際)在香港上市,開創了中資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先例。
2009年,集團利潤總額178.52億元,增長23% ,母公司淨利潤97.9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4.1億元,增幅16.4%。總資產 2682.76億元,淨資產720.44億元,管理總資產2.2萬多億元。連續五年被國資委考核為A級中央企業。

與外競爭

招商局成立後,在 艱苦、險惡的環境中與外輪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華的英國太古、怡和、美國旗昌等輪船公司,聯成一氣,採用大 幅度降低運費等手段想擠垮招商局。李鴻章採取籌借官款、增撥漕糧及承運官物等措施,予以回擊,使招商局轉虧為盈。結果旗昌公司反遭破產,而太古、怡和等公司,不得不與招商局三次(分別為1877、1883、1889)簽訂“齊價契約”:中外公司在各條航線上共同議定統一的價格,確定水腳收入和貨源分配方案。這是一個雙方妥協折中的方案。但從招商局講,卻具有打破外輪壟斷中國航運業的積極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國的權利。輪船招商局是晚清洋務運動,官督商辦企業之一。
輪船招商局輪船招商局

結構運作

輪船招商局最早核定資本為一百萬兩,1882年增至二百萬兩。李鴻章對輪船招商局有委任董事的權力。輪船招商局在李鴻章的保護下,除了有漕糧專利生意外,還得得到政府的貸款,興建碼頭貨棧所需的土地,而且所承運的貨品還免徵厘金。雖然有這樣優厚的條件,商人最初對官督商辦的招商局十分懷疑,投資入股並不踴躍。輪船招商局的股票主要通過私人網路出售。直到1880年,情況開始轉變,在上海買賣盛行。
曾國藩曾國藩
成立之初,輪船招商局就加入與美資旗昌洋行和英資太古洋行的激烈競爭。1877年,輪船招商局收購了旗昌輪船公司的所有產業,包括船隻、碼頭和位於上海外灘9號的辦公大樓,成為規模最大的輪船公司。輪船招商局與2家英資輪船公司-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達成協定,共同壟斷中國水運。由於在制度上落後於對手,英資輪船公司不久重新占據了主導地位。
輪船招商局的受任者與作為主要股東的商人一起管理公司。然而政策性的決定都掌握在由政府委任的官董手中。公眾持股並未象西方一樣,帶來經營權和擁有權分離,反而股份制適應過來吸納到中國生意傳統中。輪船招商局為了吸引商人入股,有主要持股人直接管理公司分號的安排。1873年章程規定(第一條):將股份較大之人公舉入局作為商董,在主要港口協助商總經營業務。最初上海設商董二名,天津、漢口、香港、汕頭各設一名,以後如另有別口貿易,或遇附入股份較大者,再行酌量選充。在1909年由股東選舉董事會以前,股東只能極少量地參與公司事務的管理。

章程

輪船招商局的創辦章程中表明:“輪船之有商局,有外國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貿易章程,集股辦理”。在實際的創辦過程中無論在集資、組織經營管理、盈利以及分配等方式上它都已經具備了近代資本主義股份制公司的基本特徵。在集資方式上,招商局採用入股形式,即把資本分為若干份股份面向社會招股集資;在經營管理上,招商局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其章程規定局務的具體管理和實施者是商總和商董階層;在贏利分配方面,實行按股付息分紅,股票持有者憑證取息。從輪船招商局的集股章程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的合夥經營有本質的區別。其股票是唯一的取息憑證,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抽回性,可以自由轉讓。招商局在組織上也比較規範,由股東們選出的經營管理機構--董事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