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縣市志(1989-2002)

輝縣市志(1989-2002)

《輝縣市志(1989-2002)》是輝縣市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輝縣市志(1989-2002)
  • 作者: 郭宇等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09月
  • ISBN: 978753482872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為《輝縣市志》1992年版的續志,稱《輝縣市志》(1989—2002)。 二、本志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照國家的法律法規,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編纂方法,全面、客觀、系統地記述輝縣市域內的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著要突出時代特點、地方特色,並力求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的統一。

作品目錄

封面
輝縣市志
《輝縣市志》(1989-2002)編纂人員
題詞
市委書記崔學勇題詞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學勝題詞
原北疆軍區司令員郭興題詞
海軍指揮學院政委、少將閻紅志題詞
南海艦隊政治部主任、少將侯建題詞
二炮裝備部副總工程師、少將李建國題詞
圖片
輝縣市區域位置圖
輝縣市旅遊資源分布圖
輝縣市旅遊資源分布圖
《輝縣市志》(1989~2002)評審會與會人員合影
《輝縣市志》(1989~2002)編審人員合影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區域環境
第一章 政區
第一節 境域邊界
第二節 歷史沿革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三節 水文
第四節 氣候
第五節 土壤生物
第三章 氣象服務與地震監測
第一節 氣象服務
第二節 地震監測
第二篇 太行山
第一章 峰嶺洞穴關隘
第一節 峰嶺
第二節 洞穴與關隘
第二章 關山國家地質公園
第一節 主要地質遺蹟
第二節 關山園區
第三節 八里溝園區
第四節 萬仙山園區
第五節 回龍園區
第六節 寶泉園區
第三章 白雲寺國家森林公園
第一節 機構與森林資源
第二節 開發建設與經營
第三節 森林防火
第四章 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第一節 自然保護區基本情況
第二節 自然保護區機構
第三節 輝縣市保護區建設與保護
第五章 遺址勝跡
第一節 趙魏長城遺址
第二節 竹林七賢遺址
第三節 太行山嶽飛抗金遺蹟
第四節 鹿台山凌雲寺塔
第五節 大佛殿
第六節 九蓮山西新寺
第七節 華石嶺魁星塔
第八節 三湖寺院
第三篇 百泉
第一章 百泉古園林
第一節 百泉名稱由來
第二節 百泉歷史形成
第三節 園林建築布局與藝術
第四節 百泉風景名勝
第五節 百泉文化
第二章 百泉藥材交流大會
第一節 百泉藥交會的起源
第二節 歷屆百泉藥交會
第三節 藥城開發與建設
第四節 藥材貿易
第三章 城區古遺址、古建築
第一節 共城遺址
第二節 文昌閣
第三節 文廟
第四節 山西會館
第五節 天王寺善濟塔
第四篇 資源管理
第一章 國土資源與管理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土地規劃
第三節 土地保護
第四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五節 地政地籍
第六節 建設用地
第七節 土地監察
第二章 礦產資源管理
第一節 礦產資源
第二節 礦產開發監督
第三節 主要礦產行業
第四節 礦產資源勘察開發利用
第五節 地質災害
第三章 砂資源管理
第一節 河沙管理
第二節 開採與退砂還田
第四章 水資源管理
第一節 水資源
第二節 水行政執法管理
第五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狀況
第二節 污染防治與管理
第三節 環境監測與管理
第四節 生態環境保護
第五篇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狀況
第二節 人口結構
第二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計生政策
第二節 計生管理
第三節 計生政務公開
第四節 計生組織與服務機構
第六篇 民情風俗
第一章 居民生活
第一節 居民收入
第二節 居民消費水平
第二章 社會風俗
第一節 生活習俗
第二節 禮儀習俗
第三節 歲時習俗
第三章 民族宗教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四章 家庭與姓氏
第一節 家庭
第二節 姓氏
第七篇 交通郵電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公路
第二節 橋樑
第三節 隧道
第四節 公路管理
第五節 路政管理
第六節 公路規費
第七節 運輸管理
第八節 車輛維修管理
第九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郵政電信
第一節 電信機構改革
第二節 郵政
第三節 電信
第八篇 水利電力
第一章 水利
第一節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第二節 北乾渠與引水工程
第三節 河道治理與水庫管護
第四節 水土保持與小流域治理
第五節 人畜飲水工程
第六節 防汛防洪
第七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電力
第一節 電力體制改革
第二節 電源建設
第三節 電網建設
第四節 供電
第五節 用電
第六節 電力調度
第九篇 城鄉建設
第一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城市規劃
第二節 城市道路
第三節 公園與環島
第四節 道路照明與供排水
第五節 城市管理
第六節 村鎮規劃建設
第七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建築業與房地產開發
第一節 建築業
第二節 房地產開發
第十篇 經濟綜述
第一章 國民經濟
第一節 綜合經濟
第二節 經濟結構
第三節 就業形勢
第四節 國民經濟主要問題
第五節 個體私營經濟
第二章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節 企業體制改革
第三節 商貿體制改革
第三章 對外開放與招商引資
第一節 對外開放
第二節 招商引資活動
第四章 固定資產投資
第一節 投資規模
第二節 大型投資項目
第十一篇 工業鄉鎮企業
第一章 工業發展與結構
第一節 工業發展
第二節 工業結構
第二章 工業行業
第一節 電力工業
第二節 煤炭工業
第三節 建材工業
第四節 紡織工業
第五節 造紙工業
第六節 化學工業
第七節 機械製造工業
第八節 食品工業
第九節 其他工業
第三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所有制形式
第二節 企業結構
第三節 企業管理
第四章 企業簡介
第一節 市屬企業
第二節 鄉鎮企業
第三節 民營股份制企業
第四節 駐輝企業單位
第五章 工業管理
第一節 質量管理
第二節 著名商標品牌
第三節 工業管理機構
第六章 工業開發園區
第一節 城西工業園區
第二節 孟莊工業園區
第三節 趙固(生活用紙)工業園區
第四節 洪洲工業園區
第十二篇 農業
第一章 農業綜合開發
第一節 農村經濟管理
第二節 農業開發
第三節 扶貧開發
第四節 農業區劃
第二章 種植業
第一節 農作物
第二節 種植技術
第三節 種子
第四節 植物保護
第三章 養殖業
第一節 畜禽生產
第二節 養殖基地及龍頭企業
第三節 品種改良
第四節 疫病防治與檢疫
第四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農用機械
第二節 農機培訓與監理
第三節 農機服務體系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五章 新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北院)
第一節 新品種選育與示範
第二節 科技成果開發與實用技術研究
第十三篇 林業
第一章 森林與野生動物資源
第一節 林木種類與蓄積量
第二節 古樹名木
第三節 野生動物
第二章 植樹造林
第一節 太行山綠化
第二節 平原綠化與義務植樹
第三節 退耕還林與通道綠化
第三章 經濟林
第一節 山楂園與百里林果帶
第二節 林果基地
第三節 林果產量
第四章 林場與育苗
第一節 林場
第二節 育苗
第五章 林業科技
第一節 科技成果與推廣
第二節 病蟲害防治
第六章 林木管護
第一節 伐木管理與護林防火
第二節 林地與林權管理
第七章 管理機構
第一節 林業局
第二節 林業公安分局
第十四篇 商貿流通
第一章 商貿經營
第一節 國有商業公司與個體商販
第二節 批發與零售
第三節 商貿市場
第四節 商品購銷
第二章 供銷合作
第一節 農業生產資料和農副產品
第二節 土產、棉花、廢舊回收
第三節 供銷經營機構
第三章 糧油貿易
第一節 糧油購銷
第二節 糧油儲運
第三節 糧食管理機構
第四章 物資供應
第一節 物資購銷
第二節 物資經營機構
第五章 菸草專賣
第一節 捲菸購銷
第二節 專賣管理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六章 石油經營
第一節 石油購銷
第二節 液化氣購銷
第七章 鹽業專營
第一節 食鹽購銷
第二節 儲備與加工
第八章 醫藥經營
第一節 經行銷售
第二節 醫藥市場整頓
第九章 對外經貿
第一節 對外貿易
第二節 外貿機構
第十五篇 旅遊服務業
第一章 風景名勝區
第一節 百泉景區
第二節 萬仙山景區
第三節 八里溝景區
第四節 回龍景區
第五節 白雲寺景區
第六節 寶泉景區
第七節 關山景區
第八節 齊王寨、秋溝景區
第九節 方山景區
第二章 規劃建設
第一節 旅遊規劃
第二節 景區開發建設
第三章 宣傳推介
第一節 宣傳接待
第二節 影視拍攝與名人題詞
第四章 餐飲服務業
第一節 賓館餐飲
第二節 洗浴美發
第三節 文化娛樂
第十六篇 金融
第一章 銀行業
第一節 金融改革
第二節 金融機構
第三節 儲蓄
第四節 信貸
第五節 資金管理
第六節 金融監督
第二章 保險業
第一節 保險機構
第二節 險種
第三節 承保業務
第四節 理賠
第十七篇 財政稅務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體制改革
第二節 財政收支
第三節 預算管理
第四節 國有資產管理
第五節 財政管理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統徵稅務
第二節 稅務機構改革
第三節 國家稅務
第四節 地方稅務
第十八篇 計畫統計審計
第一章 計畫
第一節 計畫與執行
第二節 計畫投資項目
第二章 統計
第一節 專業統計與普查調查
第二節 統計方法與服務
第三章 審計
第一節 國家審計
第二節 內部與社會審計
第十九篇 工商物價質監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市場管理
第二節 企業登記註冊管理
第三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四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五節 經濟監督檢查
第六節 消協、個協、私協工作
第二章 物價
第一節 價格水平
第二節 收費管理
第三節 物價監督檢查
第四節 價格服務
第三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質量管理
第二節 標準化管理
第三節 計量與特種設備安全
第二十篇 政治體制改革
第一章 黨政機構改革
第一節 第一次改革
第二節 第二次改革
第三節 第三次改革
第二章 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一節 幹部制度改革
第二節 推行公務員制度
第三節 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章 依法行政
第一節 行政複議、應訴
第二節 行政執法管理
第四章 民主制度建設
第一節 村民自治
第二節 “六公開”辦事制度
第三節 月末鄉村乾群聯席會議制度
第二十一篇 共產黨
第一章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一節 黨員代表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二章 中共輝縣市委員會
第一節 市委委員與會議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三章 重大決策
第一節 實施“科技興輝”戰略
第二節 發展鄉鎮企業
第三節 發展個體私營經濟
第四節 畜牧產業化
第五節 發展旅遊業
第六節 發展市屬工業
第七節 發展交通事業
第八節 發展城市建設
第九節 發展第三產業
第四章 紀檢監察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違紀案件
第三節 黨風廉政建設
第四節 行政執法
第五節 效能監察
第六節 糾正行業不正之風
第五章 組織建設
第一節 黨員發展與管理
第二節 基層組織建設
第三節 幹部管理
第四節 老幹部管理
第六章 宣傳教育
第一節 理論教育
第二節 新聞宣傳
第三節 文化宣傳教育
第七章 政法
第一節 嚴厲打擊刑事犯罪
第二節 綜合治理
第八章 統一戰線
第一節 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
第二節 民族宗教工作
第三節 經濟統戰
第四節 對台灣工作
第九章 信訪
第一節 信訪制度與接待
第二節 集體上訪處理
第三節 基層信訪
第十章 黨校
第一節 幹部培訓
第二節 函授教育
第十一章 政研與機要保密
第一節 政策研究
第二節 機要保密
第二十二篇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 歷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大代表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 歷屆人大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人大常委會委員與會議
第二節 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
第三章 履行職能
第一節 決定重大事項
第二節 依法監督
第三節 人事任免
第四節 檢查視察
第五節 議案建議
第六節 民主評議
第七節 代表聯絡
第四章 鄉鎮人大工作
第二十三篇 人民政府
第一章 市(縣)級人民政府
第一節 政府機構
第二節 施政方式
第二章 鄉鎮人民政府
第三章 人事
第一節 編制管理
第二節 幹部管理
第三節 職稱與工資
第四節 畢業生分配與軍轉幹部安置
第五節 老齡工作
第四章 民政
第一節 社會救濟
第二節 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
第三節 優撫安置與社會事務
第四節 地名勘界
第五章 勞動保障
第一節 勞動管理與仲裁
第二節 職工離退休
第三節 勞動安全監察
第四節 勞動就業
第五節 社會保險
第二十四篇 政協輝縣市委員會
第一章 歷屆政協委員會
第一節 政協委員
第二節 政協全會
第二章 歷屆政協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常務委員與會議
第二節 內設機構
第三章 履行職能
第一節 參政議政
第二節 監督視察
第三節 調查研究
第四節 提案辦理
第五節 文史資料
第二十五篇 社會團體
第一章 總工會
第一節 工會組織與代表大會
第二節 工會工作
第二章 共青團
第一節 團組織與代表大會
第二節 團委工作
第三節 少年先鋒隊
第三章 婦女聯合會
第一節 婦聯組織與代表大會
第二節 婦聯工作
第四章 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一節 僑聯代表大會與聯誼活動
第二節 僑聯工作
第五章 工商業聯合會
第一節 工商聯組織與代表大會
第二節 工商聯工作
第六章 科學技術協會
第一節 科協組織
第二節 科協工作
第七章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一節 組織與會員
第二節 文學藝術活動
第三節 名家採風寫生
第八章 殘疾人聯合會
第一節 殘聯組織與代表大會
第二節 殘聯工作
第二十六篇 政法武裝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刑事偵查
第二節 治安管理
第三節 監所獄政
第四節 交通管理
第五節 戶政管理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檢察體制改革
第二節 經濟檢察
第三節 刑事檢察
第四節 法紀檢察
第五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六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七節 監所檢察
第八節 技術檢察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刑事審判
第二節 民事審判
第三節 經濟審判
第四節 行政審判
第五節 執行
第六節 告訴申訴
第七節 管理機構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普法教育
第二節 依法治市
第三節 民事調解與法律服務
第四節 公證
第五節 “兩勞”安置幫教
第五章 武裝部
第一節 民兵
第二節 兵役動員與後勤工作
第六章 武裝警察
第一節 武警中隊
第二節 消防大隊
第二十七篇 教育科技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教育體制改革
第二節 基礎教育
第三節 職業成人教育
第四節 教育管理
第五節 集資辦學與私立學校
第六節 教學研究
第七節 學校選介
第八節 駐輝院校
第二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科技組織機構
第二節 科技工作
第三節 科技成果
第四節 科技管理
第二十八篇 文化
第一章 文化藝術
第一節 文化機構與設施
第二節 民眾文藝活動
第三節 專業文藝團體
第四節 文藝創作
第五節 圖書發行
第六節 文化市場管理
第二章 文物
第一節 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節 館藏文物
第三節 考古發掘
第四節 文物保護和管理
第三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廣播電視的發展和管理
第二節 廣播
第三節 電視
第四章 史志檔案報刊
第一節 黨史
第二節 史志
第三節 其他著述
第四節 檔案
第五節 報刊
第二十九篇 衛生體育
第一章 衛生
第一節 衛生體制改革
第二節 衛生機構
第三節 衛生防疫
第四節 愛國衛生運動與婦幼保健
第五節 醫療與藥政管理
第六節 公費醫療
第七節 醫學教育
第二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第二節 民眾體育
第三節 學校體育
第四節 體育訓練
第五節 體育比賽
第三十篇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一章 思想教育活動
第一節 思想教育
第二節 評比活動
第三節 倡導文明
第二章 文明創建活動
第一節 文明系統、單位、個人
第二節 文明單位典型
第三節 軍民共建
第四節 城市創“三優”
第五節 創建文明景區
第六節 輝縣市民行為道德規範
第三章 社會風尚
第一節 見義勇為
第二節 捐資助學
第三節 尊老愛幼
第四節 熱愛公益事業
第五節 拾金不昧
第三十一篇 人物
第一章 傳記
第一節 人物傳
第二節 補記人物
第二章 專記
鄭永和
范清榮
張榮鎖
第三章 簡介
第一節 “四大班子”正職領導人簡介
第二節 人物簡介
第四章 人物表
獲省部級表彰的先進人物表
在外地輝縣籍黨政軍知名人士表
輝縣籍在港、台和在美國知名人士表
第五章 人物錄
第一節 勞動模範
第二節 “五一勞動獎章 ”獲得者
第三節 優秀教師
第四節 其他榮譽稱號
第三十二篇 鄉鎮概況
城關鎮
百泉鎮
孟莊鎮
北雲門鎮
峪河鎮
吳村鎮
常村鎮
薄壁鎮
占城鎮
南村鎮
上八里鎮
南寨鎮
趙固鄉
高莊鄉
胡橋鄉
冀屯鄉
褚邱鄉
西平羅鄉
張村鄉
王敬屯鄉
黃水鄉
拍石頭鄉
洪洲鄉
后庄鄉
沙窯鄉
三郊口鄉
附錄
一、本屆修志檔案
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第二屆市志編纂工作的通知
關於調整輝縣市史志編纂委員會成員的通知
關於調整輝縣市史志編纂委員會成員的通知
關於調整輝縣市史志編纂委員會成員的通知
二、歷史考證
關於“輝北縣建制”的考證
“竹林七賢”故居考
三、前志補遺與勘誤
《輝縣市志》(1992年版補遺)
《輝縣市志》(1992年版)正誤表
四、限外輯要
2003年1月~2008年4月大事記
2003年~2008年中共輝縣市委書記、副書記、常委情況表
2003年~2008年輝縣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情況表
2003年~2008年輝縣市政府歷任市長、副市長情況表
2003年~2008年政協輝縣市委員會主席、副主席情況表
2008年市領導簡介
五、修志名錄
續志編纂期間史志辦公室人員
《輝縣市志》(1989~2002)參與分工情況表
編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