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銀重錢論

輕銀重錢論是中國明代人靳學顏在明穆宗隆慶年間提出的反對用銀、流通銅錢的貨幣主張。靳學顏認為,“銀兩不足” 使政府、民間憂慮不安,而白銀 “寒不可衣、飢不可食,又非衣食所自出”,銅錢雖 “與銀異質而用神” 且可以 “貿遷通用”,“今奈何用銀而廢錢?” (《明經世文編》卷二百九十九,“講求財用疏”) 靳學顏指出,用銀的弊端在於 “錢益廢,銀益獨行,獨行則藏益深而銀益貴,貨益賤,而折色之辦益難,豪右乘其賤收之,時其貴糶之,銀積於豪右者愈厚,行於天下者愈少,更愈數十年,臣不知所底止矣” (同上書)。

靳學顏突出強調銅錢在流通中的地位,認為“錢者泉也,如水之行地中,不得一日廢者。……用錢則民生日裕,鑄錢則國用日饒”; 鑄行銅錢可使政府貨幣鑄造權不會旁落,“錢者權也,人主操富貴之權,以役使奔走於天下,奈何廢而不舉?”鑄行銅錢利於普通民眾而不利於 “奸豪”,“錢比鈔異,於小民無不利矣,獨所不便者奸豪爾; 一曰盜不便,一曰官為奸弊不便,一曰商賈持挾不便,一曰豪家蓋藏不便,此數不便者,與小民無與也” (同上書)。針對 “民不願行” 等困難,靳學顏提出行錢應 “自貴近始”,特別要 “自朝廷始”; 除由賦仍用銀行,國家的其他收入則以錢為主,支出也擴大用錢範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