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
輕軌電車分為4軸的腳踏車廂電車、6軸的單鉸接電車和 8軸的雙鉸接電車。一輛單鉸接輕軌電車的兩個車廂通過中間的鉸接機構固定連線,由3台轉向架承載,兩頭是動力轉向架,每台動力轉向架上通常懸掛一台牽引電動機,同時驅動兩根動軸。雙鉸接輕軌電車由3個車廂和兩套鉸接裝置構成。一輛30米長的雙鉸接輕軌電車重約40噸。為了減輕車輛的自重,轉向架採用空心梁結構,車體用鋁和不鏽鋼。為了提高車輛乘坐的舒適性,轉向架結構多採用橡膠減震元件、
彈性車輪、
空氣彈簧、空心車軸等新技術。車廂內部的設計也比傳統的公車輛寬敞、舒適。
電氣系統
輕軌電車所用電能由牽引變電所通過600伏或 750伏的架空
接觸網提供。電流通過車頂部的單臂受電弓、電源開關和調壓裝置進入車內,驅動直流串勵牽引電動機。每台電動機的功率約為100~200千瓦。牽引電動機的調速裝置多採用直流斬波器,其電路原理與電車基本相同,能實現電阻制動或再生制動。在控制裝置中還引入了微機處理及程式控制系統,不僅能自動檢測和顯示系統的故障、便於採取應急措施,還能實現車門及車梯的自動開閉和升降、對旅客自動計數、預報站名、自動防止誤操作等。有些車輛上還裝有自動駕駛系統,車輛能完全自動地在隔離的車道上運行,車上和站上不需要乘務和服務人員,地面調度人員還可隨時識別車輛的位置、正點情況及乘客數量。
80年代的輕軌電車有的已經採用交流異步
電動機變頻調速驅動系統,有的則採用直流電動機。
特點
輕軌電車與有軌電車相比,在客運能力、軌道線路、車輛功率、運行速度、自動化程度、以及材料和
製造工藝等各方面都有了重大發展。輕軌交通的客流量介於地下鐵道和傳統的城市交通有軌電車之間,最大客流量每小時可達10000~40000人。為了提高運行速度,在交通信號的管理上各國都規定了輕軌電車的優先通行權。輕軌交通一般都有專用線路,而在與其他車輛混合通行地段則有隔離措施。輕軌線路的形式有隧道、高架或地面3種。有時一條線路上可以同時具有上述3種形式。在採用地面線路時,採用的隔離措施有劃線、設定欄桿、或線上路兩側設定一種稱為道牙的簡單的路障。輕軌電車的每輛單鉸接電車載客量約為200人,可以由數輛車重聯運行。運送速度(即旅行速度)為25~35公里/時,最高運行速度為 60~80公里/時。每列車的最短髮車間隔達1~1.5分鐘。 輕軌交通採用高架線路時,其投資約為捷運投資的三分之一。輕軌電車的使用壽命約為30年,其維護保養費用比公共汽車少,噪聲高於電車,而略低於公共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