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輔岩縣
- 政區類別:古縣
- 始置年代:金興定三年(1219年)
- 政府駐地:輔岩城(今安陽縣阜城村)
- 所屬地區:彰德府、林州
- 地理位置:今安陽縣西部
- 存在時間:(1219年-1269年)50年
輔岩考述,建置沿革,典籍記載,《金史》,《元史》,《遺山集》,《河朔訪古記》,《大清一統志》,《讀史方輿紀要》,
輔岩考述
金興定二年(公元1218年),林州升為岩軍。興定三年,金政府在安陽縣西部增置輔岩縣,隸屬於林州岩軍,縣名有“輔助岩軍”之意。《金史·地理志》中也曾提及彰德府下轄輔岩縣。《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在縣東六十里,本安陽縣水冶村,金興定三年置為縣,屬林州。”公元1234年,金國滅亡後,元朝依金朝舊制,仍置輔岩縣,隸屬於彰徳路林州。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輔岩縣被撤銷劃歸安陽縣,故址在今安陽縣水冶鎮阜城村。《元史·地理志》在彰德路下也有相似的記載。至此,輔岩縣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從歷史上消失了。
建置沿革
蒙古太宗四年(1232年),立彰德總帥府,輔岩縣仍屬彰德府林州。
元至元四年(1267年),彰德路割出懷、孟、衛、輝,仍立總管,以林慮升為林州,輔岩縣復屬林州轄。
元至元六年(1269年),輔岩縣廢為鎮入安陽縣。
明、清時期,為府城村,隸屬安陽縣水冶鎮。
民國為阜城鄉,屬安陽縣第六區(駐水冶鎮)。
1949年,屬安陽縣第十區(駐水冶鎮)。
1954年,區下設鄉,阜城鄉屬安陽縣水冶區。
1957年,撤區並鄉,阜城村屬安陽縣水冶鎮。
1959年,改水冶鎮為水冶公社,阜城大隊屬安陽縣水冶公社。
1975年,水冶公社復改水冶鎮,阜城大隊屬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水冶鎮。
1983年,阜城村分阜城北街、阜城南街、阜城西街、阜城東街,屬安陽縣水冶鎮至今。
典籍記載
《金史》
《金史》卷二十五 志第六 地理中
林慮,舊林慮鎮,貞祐三年十月升為林州,置元帥府。興定三年九月升為節鎮,以安陽縣水冶村為輔岩縣隸焉。
《元史》
《元史》卷五十八 志十 地理志
*林州沿革與彰德路沿革記載有所出入,恐為撰者筆誤。依據彰德路沿革,林州“又並輔岩入焉,未幾復為州,割輔岩入安陽”,應為“未幾復為州,又並輔岩入焉。六年,割輔岩入安陽”。
《遺山集》
卷第二十
碑 銘 表 志 碣
碑 銘 表 志 碣
資善大夫吏部尚書張公神道碑銘並引
歲乙巳二月十有九日甲申,葬我吏部尚書張公於輔岩縣將相鄉新安里東南原之新塋,禮也。
…………
《河朔訪古記》
●卷中
魏郡部
魏郡部
林州。漢置隆慮縣,東漢改隆為林。隋析置湛陽縣,後改置岩州,金為林州。國朝至元二年,復為縣,又並輔岩入焉,未幾復為州,割輔岩入安陽,仍以州隸彰德路。
《大清一統志》
《大清一統志》
卷一百五十六
彰德府
彰德府
古蹟
輔岩故城在安陽縣西。《金史·地理志》:林慮升為林州,興定三年,以安陽縣水冶村為輔岩縣隸焉。《元史·地理志》:至元四年,以林慮升為林州,復立輔岩縣隸之。六年,並輔岩入安陽縣,治水冶鎮,在縣西四十里,即故縣。
《讀史方輿紀要》
《讀史方輿紀要》
卷四十九
◎河南四
◎河南四
輔岩城在縣東六十里。本安陽縣之水冶村。金興定三年,置為縣,屬林州。元廢。《志》云:縣東北二十五里有利城,唐置鐵冶處。宋至和中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