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晉,1945年出生於印度印尼亞,1963年畢業於江西師大美術系,2000年就讀於文化部岩彩高研班,2009年就讀於中國美院首屆岩彩研修班,2010年就讀於中國美院國畫山水進修班。著名畫家,現僑居美國。
基本介紹
- 別名:石晉
- 出生地:印度印尼亞
- 出生日期:1945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江西師大美術系
- 主要成就:石晉-中國當代名家畫集
- 經紀公司:東莞市文韜書畫有限公司
人物簡介,國外出生,“石晉”一名來由,探究岩彩,夢回苗鄉,創辦工作室,北航首位駐校藝術家石晉山水畫展,
人物簡介
一個舉著蠟燭的小和尚面向降龍羅漢,問他如何能獲得降伏惡魔的本領,小和尚目光如斯,禪意幽幽,畫面中的火焰與光芒恰與岩彩的堆疊形成了強烈的時光穿透力,在古典靜謐的氛圍中似淡了一世的繁華。這便是《中國當代名家畫集·石晉》收錄的第一張畫《問禪》。
石晉先生生於印度尼西亞,遊歷於中南美洲,後定居於美國。1999年遊子回國。輾轉的人生經歷讓他的許多畫都充滿著人生之禪意,對於他來說,畫畫就是一種尋找,是一場艱辛又快樂無比的藝術苦旅。
國外出生
中國袓父、荷蘭奶奶、日本媽媽
“范兒”有很多種,有的范兒流於表面,有的范兒是精神氣質的流露,初見石晉先生,黃髮披肩,牛仔衣牛仔褲很有一種范兒,這種范兒把玩的正是他的人生命運和深厚的藝術底蘊。
1944年,石晉出生於素有“千島之國”著稱的印度尼西亞,“我袓父是中國人,奶奶是荷蘭人,媽媽是日本人,我是個純種混血。”新中國成立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大批印尼華僑青年離開印尼“投入祖國的懷抱”,形成了一股回國大潮,石晉跟隨父母也回國了。
少年的石晉因各門成績均優異,保送上了大學。酷愛繪畫的他,選擇了美術專業。早年的他,繪畫藝術師從江西師範大學美術系許又碩教授、彭友善(超真)教授、李柏樵。文化大革命開始,石晉的繪畫夢想也隨之消失,進入漫長的人生冬季。等到80年代出國政策一開放,恐政治有變的他匆匆帶領全家移居海外,遊歷於巴拿馬、哥斯大黎加、中南美洲和美國,從事繪畫工作。
1999年,因摯愛中國繪畫,為尋找文化歸宿,他毅然放棄國外的優裕生活回到北京。並於2000年進入文化部第六屆岩彩高研班,受業於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校長市川保道先生。作為一位海外歸來的畫家,正是這種複雜的人生經歷和文化對撞給他帶來了蓬勃的藝術生命。
“石晉”一名來由
石晉先生本名歐陽偉,說起“石晉”一名的來由,卻頗有故事。這要從石濤畫論說起。
石濤畫論中,以“一畫論”為基礎,對繪畫的道與法、感受與創造、了法和變法分別進行了探討,論述了繪畫創作中法則和自由的統一,繼承和創新的統一,整體性和多樣性的統一。他的書畫藝術對後來的“揚州畫派”及近現代書畫家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傅抱石等人均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傅抱石,他說:“余於石濤上人妙諦, 可謂癖嗜甚深,無能自已。”遂改名“瑞麟”為“抱石”。改了自己的還不夠,又把他的表弟也是學生許建奎改名為許又石,寓意為“又是一個石濤”,以此表達追隨石濤的思想、繼承和發展中國畫的決心。而許又石呢,又將他的學生也是後來的女婿歐陽偉更名為石晉。晉,為晉升、繼承發展之意,足見三代藝術家對繼承與發揚石濤創新精神的發願。
探究岩彩
探究 “中國式表達”的岩彩作品
方向感和歸宿感始終是藝術家們的靈魂所在。
雖然石晉是個頗為全面的畫家,但找到“岩彩”畫才真正成為他藝術之旅的重要拐點。這十多年裡,它成了石晉生活的全部,他每天在無與倫比的耀眼的晶體裡尋找著快樂,尋找新的表現技法,更尋找繪畫變革的突破。
一個長時間困擾著岩彩畫家的問題是,岩彩畫做為重彩畫自“二戰”之後一直在日本盛行,成為日本繪畫的主流,中國在重彩畫上似乎逃脫不了一種問責就是畫得太像日本畫了。如何創作出“中國式的表達”的作品,曾令他困惑。
在藝術主張上,他推崇中國的岩彩畫必須學習古典的傳統繪畫,在借鑑其他畫種和賦予以中國文化內涵等方面認真努力。中國的敦煌、克孜爾、永樂宮、法海寺等古典壁畫就是岩彩畫家重要的學習資源。
由此,他推出了岩彩山水畫,既保留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傳統,又在視覺衝擊上加重了堅硬的質感和體量感。
石晉還看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國內的人是無法理解一個久居國外的人對中國文化的深深依戀,我愛中國,我愛中國文化,我愛中國畫,這種愛我無法語言表達,只有畫,把這種苦戀用畫表達出來。”所以,他一直執著於筆墨簡淡的美感與境界,這是他永遠揮之不去的鄉愁和文化情結。
由此,他創作了岩彩畫“藍月亮”。藍白相間的山體,色彩的濃郁、筆觸的厚重隱藏著幽閉已久的個人感懷,淋漓盡致地呈現出其純粹、單純又質樸的“新古典藝術”主義的回歸。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徐恩存對他評價道:“以技入境,以心悟道”。
夢回苗鄉
目前,石龍鎮又迎來了一件文化藝術盛事——旅美著名畫家石晉和5位愛徒在石龍博物館舉辦的寫生作品聯展揭幕,60多幅寫生作品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祖國西南自然風光之美。
畫展開幕吸引了不少領導、嘉賓和藝術愛好者到場觀看,其中包括公安邊防部隊士官學校校長馮祖權大校、東莞市政府副秘書長羅斌、市文廣新局副調研員周漢標、市第三監獄副監獄長謝羅夫、石龍鎮委副書記林汝輝、鎮委委員王敬波等。一眾領導共同為畫展剪彩揭幕。期間,旅美著名畫家石晉還將特意創作的作品《夢回苗鄉》贈送給石龍鎮委鎮政府,並由石龍博物館收藏。
王敬波十分希望日後能夠有更多中、外藝術名家到龍城演出、辦展覽,促進石龍的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
據了解,石晉1945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改革開放初期舉家移民到美國,1999年因為對祖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熱愛而回到了北京,2012年來到東莞創辦工作室和“書畫高研班”,致力於推動中國水墨畫藝術創新和培養青年藝術家。今年5月他與愛徒深入到祖國西南貴州黃果樹天星橋、廣西元寶山青山寨等地寫生,通過畫筆去展現祖國西南風光,人與自然相互結合的美。
旅美著名畫家石晉:“我們每天只畫一幅畫,小的作品。大的作品可能要兩三天完成,所有作品包括構圖、用筆、還有取材、還有渲染,全部在現場完成,回來不再加工,對我們畫畫而言,畫的都是非常優美的地方,能夠感動我們的地方,可以讓我們其中發現美的地方,充分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而在剛過去的六月份,同是旅美書畫名家的王聞善也首度來莞,在石龍博物館辦起個人作品展。對於藝術大師多次蒞臨龍城辦展覽,不少藝術愛好者表示大大活躍了龍城文化氛圍,實在是大飽眼福的好機會。
市民:“ 我本人對書畫水墨比較感興趣,我看這邊的水墨畫畫得很不錯,當然這些(展覽)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陶冶我們的眼球,我們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市民:“能感受一下藝術氣氛,我覺得挺好的。”(記者 蔡艷君 陳毅德)
創辦工作室
在獲得藝術肯定的同時,作為當代畫家,他不趨時尚、不求聞達,守望著自己的藝術理想與精神家園。他提倡畫家一定要潛心學習,打好基本功,盲目追求名利等於慢性自殺。“我畫的每一幅都是在跟靈魂對話,因為我敬畏它。”
2012年10月3日,他在東莞創辦“石晉工作室”即石晉書畫高研班,為更多的畫家源源不斷地提供藝術滋養。
石晉工作室位於運河西路合和大廈內,不大的地方掛滿了字畫和待修研的習作,麾下現有成員四名:夏新春、盧育華、張俊偉、周成海。他們是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畫家,在中國畫創作的道路上已小有所成,像夏新春的作品已多次參加省展,並為國際友人收藏,盧育華的作品也被港台民間機構收藏,張俊偉是從事美術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他的畫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創辦了慧立方雕塑藝術有限公司的周成海在雕塑和繪畫藝術上也已進入佳境。
他們的作品都有多次參展的經歷,近年來已逐步被認知,走向了大眾視野。藉助工作室這個平台,他們孜孜以求、彼此影響促進,這或可代表東莞這座新秀城市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所凸顯出來的對精神文明的渴求與包容。這正是一個文化藝術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真正土壤。
石晉常常對工作室的畫家們說:不畏古人,為之有勇;能容今人,為之有度。在剛剛觀看完一次展覽後,他發簡訊給工作室的畫家:世間,虛名者眾,泥石俱下,魚龍混雜,吾等當謹記也。
對話
讓岩彩畫 變得不再陌生
東莞時報:岩彩畫是怎樣一種書寫?
石晉:岩彩是一種不同於傳統的繪畫材料,岩彩畫是一種以天然礦物晶體顆粒繪製成的作品,用傳統畫法無法獲得皴、擦、染的筆觸效果,那些寶石般晶體折射著光的魅力。針對岩彩固有的特性,我在繪畫中採用“流、沖、疊、撒、刮”等技法來實現它豐富的表現力和獨特的質感。
東莞時報:為什麼選擇了東莞作為您岩彩畫的延展地?
東莞的地域特點很強,在深圳和廣州之間,無論氣候還是人文環境都很適合作畫。讓我很高興的是,這些年岩彩畫一直得到東莞人民的喜愛,雖然畫家被稱為藝術的苦行僧,但也很需要這種藝術認同感。我創辦石晉工作室也是為了讓更多的畫家走進岩彩,讓岩彩更多地走入人民生活。
北航首位駐校藝術家石晉山水畫展
“水墨造境·北航首位駐校藝術家石晉山水畫展”正式亮相沙河校區藝文空間。展覽共展出了藝術家石晉先生近年來創作的山水畫近80幅,其中絕大多數為遊歷寫生作品,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其在中國山水畫藝術領域探索和實踐取得的豐碩成果。作品多以濕筆潤墨,又不乏經典畫家慣用的苔點、米點、勾皴和渲染,布局稠密、筆勢縱橫、有高有低,有隱有現、有穿插、有交錯,充分展現了藝術家的筆墨功力與畫作的無窮意境。展覽將於2013年11月5日至11月17日期間,移師至學院路校區北航藝術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