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46年1月31日政治協商會議閉幕。為慶祝政協會議的成功,促使5項決議貫徹實施,2月2日,由政協
陪都各界協進會等19個團體發起,定於2月10日上午在重慶較場口廣場舉行慶祝政協成功大會,並邀請李德全為總主席,
李公朴為總指揮,推選李公朴、
郭沫若、
施復亮、
章乃器等20餘人組成大會主席團。
陳立夫召集方治、
葉秀峰、王思誠等人開會,密謀破壞。
發展
10日晨,當參加大會的民眾團體陸續進入會場時,由中統特務組織秘密拼湊的另外一個所謂“主席團”成員吳人初(重慶市工會理事長)、劉野樵(重慶市農會常務理事)、
周德侯(重慶市商會理事)等登上了主席台。會場兩側布滿了特務打手。周德侯叫嚷:要劉野樵當執行主席,並悍然宣布開會。
李公朴、
施復亮上前阻攔遭到毒打。
郭沫若、
陶行知、
章乃器、
馬寅初等和新聞記者及勞協會員60餘人也被打傷。這就是“較場口血案”。正當暴徒、特務行兇的時候,
周恩來、
馮玉祥等趕到。於是特務暴徒遂四散而去。當晚,政協各方代表舉行緊急會議,推出周恩來等四代表向
蔣介石當面交涉,並帶去周恩來、
沈鈞儒、
梁漱溟、
羅隆基聯名寫給蔣介石的抗議信,信中,對國民黨暴徒行徑進行了嚴厲的抨擊。這件血案引起了海內外極大的震驚。有識之士慨嘆道:“嗜權而致如此下作,也就無藥可救了!”
影響
這件血案的產生直接破壞了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人民對於和平民主建國的呼聲,讓人民民眾看清了了
國民黨反動派破壞政協決議、堅持獨裁內戰、踐踏人民民主權利的反動面目的,也暴露出國民黨殘暴統治下的舊中國毫無人權和民主的事實。
對華政策
較場口這一打,時局急轉直下。其一,政協決議是
馬歇爾費了很多心力促成的,閉幕不久就出現這么一件令人瞠目的蠢劇,在馬歇爾看來,等於是國民黨開了他一次格調極低的玩笑。盛怒之下,建議美國政府立即凍結對國民黨政權的經援,使隨時可以提取的五億美元從此化為烏有,同時也停止了軍援,使國民黨軍隊賴以殺戮人民的武裝斷了貨源。其二,中共對決議的形成作了決定性的貢獻,本來還想在參加聯合政府後在蘇北
新四軍軍部駐地建立第二個延安,與國民黨共襄國是。這一打,和平希望灰飛煙滅,中國人民被逼上全力進行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即人民解放戰爭的道路。其三,對中國相當一大批知識分子來講,本來也是希望國家太平的,但太平不了怎么辦?不太平的禍根又在哪裡?人民看清了真相,只有群起而攻之,舉起“爭民主、反獨裁”的大旗討伐,同
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了。
此後,不識時務的蔣介石統治集團越走越遠、一意孤行,竟撇開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及社會賢達,於1946年11月召開根本不能代表中國人民的“
國民大會”,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徹底決裂。美國的智囊們由此認識到:中國大規模內戰隨時可能發生,美國若不撤退,將會直接陷入不祥的漩渦,由此還有可能引發更為嚴重的後果。儘管美國不希望看到一個新生的“共產政權”在中國出現,但去扶持一個“不足為謀”的蔣記政府也不見得就有什麼希望,可能還會招致更加慘重的失敗。權衡利弊之後,只有“挾起黑皮包遠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