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科學社會基礎

軟科學社會基礎指軟科學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條件。縱觀人類文明史,任何科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與社會需要密不可分的,軟科學也是如此。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蓬勃興起,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日益表現出來,當代所有重大社會、經濟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參與,出現了社會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一體化的趨勢。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生產、技術、科學逐漸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前資本主義時期,生產的發展主要靠人們憑長期觀察和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科學上的變革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生產起到推動作用,但二者之間並不存在一個有機的結合方式。人們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技藝並不一定與科學上的創新有必然聯繫。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克服了生產和科學脫節的現象,產生了聯結二者的紐帶KGZ技術。本世紀初,隨著科學規模的日益擴大,成果愈來愈多,科學物化為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生產、技術、科學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形成了套用技術和技術科學,出現了由生產實踐,套用技術,技術科學和基礎科學四個環節組成的生產、技術、科學體系。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如何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不同經濟實力的情況下協調這四者之間的關係,確定它們之間的合理比例,就需要對生產的發展、技術的轉化、科學的進步等問題進行全面的、綜合的研究,這項工作單憑一個學科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需要有一個綜合性學科將上述諸問題聯繫起來系統地考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軟科學得以產生並發展起來了。2.科學研究的日益社會化。早期的科研工作,大都以個人為主,或者至多由幾個人合作。隨著科學技術向縱深發展,出現了高度綜合性的科研項目,有些項目涉及面廣,規模大,不是幾個人乃至幾個研究所的力量所能完成的,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有些項目的完成甚至需要跨出國界,進入國際規模的研究方式。科研規模的擴大,投入的科研經費和科學家數量的增加,科研工作和社會的關係日益密切,必然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來管理、協調和論證,於是,“科學的科學”—科學學就應運而生了。其次,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類所從事的行業越來越多,生產性企業逐漸增加,社會結構日益複雜化。由此必然產生兩方面問題:(1)隨著分工的細化,生產企業的專業化日益加深,勢必要求生產企業之間、生產企業和服務企業之間的協作更加密切,如美國圍繞通用汽車公司,為其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和進口工藝處理的企業多達4500多家,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依據經濟規律,運用經濟手段使相互關聯的生產企業、生產過程形成一個有機的動態穩定系統,便成了亟待解決的課題。而課題的討論與解決恰恰又促進了管理科學與管理技術的發展。(2)隨著社會結構的複雜化,產生的社會問題不斷增多,由於這些問題可能產生於各個領域,而社會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因而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就不能僅僅依靠一個或幾個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有關學科的知識在選擇、過慮後加以綜合,這就需要包涵各學科精華的新學科——軟科學。
綜上所述,正是由於社會的廣泛需要,作為各門獨立學科綜合的更高層次的科學——軟科學得以產生並發展起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