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踏莎行·二社良辰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陳堯佐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踏莎行1
二社2良辰,千秋庭院。翩翩3又見新來燕。鳳凰巢穩許為鄰4,瀟湘5煙暝6來何晚。
亂入7紅樓8,低飛綠岸。畫梁9時拂歌塵10散。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11。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 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
- 二社:指春社與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節日。春社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 翩翩:輕快飛行的樣子。
- 許為鄰:同意燕子來作鄰居。
- 瀟湘:湘江的別稱,因湘江水深清得名。詞中泛指南方,是燕子所來的地方。
- 煙暝(míng):暮靄瀰漫。
- 亂入:紛紛飛入。
- 紅樓:指富貴人家。
- 畫梁:有雕刻繪畫的房梁。
- 歌塵:樑上的塵土。據劉向《別錄》載,漢代有一個叫虞公的人,善於歌唱,其歌聲能震散樑上灰塵。燕子棲於畫梁之上,故用歌塵指樑上塵土。
- 珠簾卷:捲起珠簾讓燕自由出入。
白話譯文
春光明媚,良辰美景,庭院鞦韆高掛。燕子翩然歸來。承蒙尊貴的鳳凰垂青,才能與之相鄰。飛越湘水煙波,相從恨晚。
爭先恐後飛入紅樓,成群結隊縈繞柳堤。雕梁之上輕歌漫唱。若問燕子為誰來,捲簾之恩重如山。
創作背景
據北宋文瑩《湘山野錄》記載,時宰相申國公呂夷簡欲致仕,宋仁宗問何人可代,呂夷簡於是推薦詞人。詞人拜相後,“極懷薦引之德,無以形其意,因撰燕詞一闋,攜觴相館,使人歌之。”可見,這首詞為感謝呂夷簡“薦引之德”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起首三句“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見新來燕。”點節序,寫環境,以燕子的翩然來歸,喻朝廷的濟濟多士,同時也寄寓了詞人對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讚美與熱愛,以及詞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千秋”有鞦韆之意,燕子於寒食前後歸來,而鞦韆正是寒食之戲。““千秋””暗點時令,與“二社”照應。“翩翩又見新來燕”,燕子一會兒飛向空中,一會兒貼近地面,自由之態可掬。句中著一“又”字,說明燕子的翩然來歸,非止一雙,“新來”切己之初就任,語雖淺而意深,進一步歌頌朝廷的無量恩德。“鳳凰巢穩許為鄰,瀟湘煙暝來何晚。”兩句暗喻呂夷簡的退位讓賢,並自謙依附得太晚。據《宋史》本傳,詞人任樞密副使時曾為呂夷簡的親信、祥符縣令陳詁開脫罪責。此事當使呂夷簡產生好感。後呂夷簡薦以自代,與此不無關係。這一層意思,自然不能明說,若是明說也沒有詞味。因此詞人將其表達得極為婉曲,含蓄蘊藉而不直白、浮淺。“鳳凰巢穩許為鄰”,詞人以鳳凰形容鄰座之巢,意突出其華美與高貴。不說“占得”,而說“許為鄰”,亦謙恭之意。“來何晚”三字,充滿感情色彩。從語氣上看,似為自責,其中大有“相從恨晚”之意。
下片“亂入紅樓,低飛綠岸。”二句以象徵、比擬手法,通過描寫心情舒暢的燕子亂入紅樓、低飛綠岸的意象,表達出詞人當時的歡樂、暢適心境。“畫梁時拂歌塵散”,華堂歌管,是富貴人家常事,燕子棲於畫梁,則梁塵亦可稱作“歌塵”。這也是居處之華貴作一點綴。結尾二句“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以“主人”喻呂夷簡,以“燕”喻詞人自身,含蓄曲折地表達了感恩之情。“為誰歸去為誰來”,純為口語,一句提問,引起讀者充分注意,然後輕輕逗出“主人恩重珠簾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題。這種代燕子立言以表示對主人感激的象徵手法,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雖然格調不高,但在宋代詞壇上也不失為特色之一。該詞以燕子自喻,有比興,有寄託,曲筆抒深情,韻味無窮。按當時審美標準,自然也是得“風人之旨”。這種通過燕子寄寓感恩思想的寫法,對後人也有影響。
名家點評
作者簡介
陳堯佐(963—1044年),字希元,號知餘子,世稱潁川先生,閬中(今屬四川)人。端拱間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罷相。慶曆四年(1044年)卒,年八十二,諡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