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地理環境,地理信息,氣候特徵,主要景點,四大寨門,爾雅書院,沱灣碼頭,湖廣會館,水碾,趙氏宗祠,大榮橋,十八梯,煙雨巷,影視基地,白銀灘,古城牆,趙家龍橋,小姐繡樓,明清老街,抗戰船閘,特色小吃,古鎮文化,名字由來,移民文化,茶館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日活動,影視作品,旅遊信息,旅遊線路,旅遊季節,交通線路,
歷史發展
南宋時期,由於此地通漕運兼出產宮庭貢品蜂蜜,萬靈成為了水碼頭與物資集散地,官府的錢糧兵器都需要從這裡經過,便修了一些供南來北往的客商住宿的客棧,以及堆放貨物的碼頭商鋪。
宋、明時期,在這裡建成一些供行商休息、住宿和堆放貨物的店鋪,叫水碼頭。
清代,路孔屬於峰高里,有集市名路孔場。康熙、乾隆年間,也有些外省移民來到了萬靈。這些外省移民,為了方便同鄉間的交流,集資修建了會館,並修築了供奉大禹的“禹王宮”。清代嘉慶五年(1800年),當地紳士及鄉民,為了防禦川東
白蓮教起義的戰火,就在當時水碼頭的基礎上擴建了大榮寨。鹹豐十一年(1861年),為了防堵雲南
李永和、
藍大順的抗清農民起義軍,當地土紳又捐錢、捐糧對大榮寨進行了補修,同年,起義軍張國福部曾圍攻大榮寨。歷經200多年,大榮寨的舊貌已經改觀,但城牆上幾百年的榕樹和幾處尚存的彩繪圖案依舊殘存。
民國元年(1912),設路孔鄉,沿襲到解放後。
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內二警部隊敗兵試圖進寨受阻。
1958年,此地先後置為高店、路孔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為路孔鄉。1993年,改設為路孔鎮。
2002年,先後評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9年,被評為重慶市“最具魅力小城鎮”。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3月,被評為首批“中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2010年12月,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12年,
萬靈鎮投入資金25萬元修復了恆升門和太平門兩道古城門;同時投入資金500萬元實施了古鎮“一街五景”建設工程,對新街1萬餘平方米建築進行整治,統一了風貌;對明清老街70餘戶1.3萬平方米的傳統民居進行了維修重建,包括趙氏宗祠門廳和爾雅書院等古建築。10月,被評為重慶十大最美古鎮。
2013年,通過翻查歷史資料發現“路孔”的稱呼僅有200餘年歷史,而“萬靈”的稱呼遠在路孔之前,有450多年的歷史,其中的萬靈寺名稱可以追溯到東晉
鹹和元年(公元326年),曾與
大足石刻、
樂山大佛齊名。9月24日,為更好地還原古鎮歷史,經過反覆論證,在全鎮98%的居民支持下,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路孔”正式更名為“萬靈”。
2014年,萬靈古鎮申報湖廣會館、三聖宮為市級文保單位,申報“年豬祭祀”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爭取到國家發改委資金啟動了古鎮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2014年12月,萬靈古鎮風景區正式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4A)級風景名勝區。
地理環境
地理信息
萬靈古鎮位於
榮昌區東部,行政隸屬重慶市榮昌區,東、北與
大足區相連,南接
峰高街道,西鄰
昌州街道和
古昌鎮,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3.5公里,榮路公路貫穿整個鎮。古鎮依山而建,街道與建築物沿瀨溪河呈二級台地分布,形成“山、水、城”交相輝映的三維立體空間結構形態,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自然觀和環境觀。
氣候特徵
氣候屬亞熱帶東南濕潤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327天;年均氣溫17.7℃,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3.4℃,年積溫6482度;全年日照1282小時。年降雨量1117.8毫米,氣象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冰雹、低溫凍寒、大風及秋綿雨。
主要景點
四大寨門
太平門 太平門系萬靈鎮大榮寨四大寨門之東門,取“天下太平,萬物安寧”之意,寨門內過去是古鎮的政治中心,因而位列四大寨門之首,以下按反時針方向,依次為日月門、獅子門、恆升門。
獅子門
獅子門為大榮寨保存最為完好的一道寨門,系大榮寨西門。有寨門二道,分為大門、二門,門板厚實,門槓粗壯,寨門十分堅固。門內壁上的圓洞用於插門槓,抵禦外侵。此處曾為古戰場,清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曾攻破大門,但未進入二門。
恆升門
恆升門,萬靈古鎮大榮寨四大寨門之南門,與“日月門”遙相呼應,取“日升月恆”之意,寨內明清老街上行至此為最高處,寓意凡過此門,仕宦者會官運亨通,商人則財運旺盛,人生境界將不斷升華。
日月門
日月門系大榮寨的四大城門之北門,門樓上有日月亭,門內即煙雨巷,“橋橫古渡煙霞聚,寨聳雄關日月巡”。門內有一瓮形古井,深12.2米,內設暗道通往河心,由重一噸多的石板遮蓋。該井系嘉慶年間修建的戰備設施,以備遭兵匪長期圍困時取水傳信之用。
爾雅書院
爾雅書院為明朝刑部尚書
喻茂堅所建。嘉靖二十七年, 因替彈劾
嚴嵩而獲罪的諫官
夏言陳辭,受到奪俸處分。次年,喻茂堅辭官回榮昌故里,鐘情於瀨溪河畔的佳山秀水,定居萬靈,修建了這座“爾雅書院”,以耕讀教習子弟。“爾雅”,言詔辭雅正而深厚。古鎮附近至今還存有喻茂堅夫婦的合葬墓。
沱灣碼頭
沱灣碼頭建於公元998年(宋真宗鹹平元年),距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此碼頭曾幾度損壞,幾度修繕,但原貌未變。南宋時期,萬靈出產的宮廷貢品蜂蜜、蜂王漿以及宮廷美容用品花粉都在沱灣碼頭裝船轉運,並順瀨溪河而下,直抵都城臨安,貢奉朝廷。
湖廣會館
湖廣會館系嘉慶九年由湖廣來此移民集資修建的同鄉集會活動場所,分為神殿、議事廳、廂房、戲樓、院壩五部分。正殿塑有禹王神像;兩側耳房,供會首議事;戲樓、院壩供聚會或文化娛樂;廂房供讀書或食宿。因會館奉祀大禹,故民間又稱“禹王宮”稱“禹廟”。
水碾
水碾是古人為節約人力建造的水力碾米設施。即在較低處設定碾米的石磨,然後從高處引一股水,衝動石磨轉動即可碾出米。現存水碾不再用於碾米,修復為供遊客觀賞的水車。
趙氏宗祠
趙氏宗祠系趙氏族人填川至此一輪甲子後(1804年)建成,清光緒34年(1908年)重修。祠亦幾經修葺,保留四進三重堂的規模。一重供族人聚會,子弟課讀;二重供家族議事,嚴肅家規;三重供奉兩宋十八帝君及祖宗靈位,以行祭祀隆典。祠堂建築,抬梁穿斗,雕樑畫棟,刻石描金;硬山屋頂,風火牆兜,青磚瓦屋,矯若飛鷹。此宗祠展現了清代移民之文化。
大榮橋
大榮橋建於明朝正德初年,為石質平板橋,橋面由平整的大青石鋪就,每塊約重10噸,全長116米,寬1.75米,共有24跨,連線萬靈東西兩岸。中央橋礅上曾有龍頭龍尾石雕,文革中被破壞。現存大榮橋幾經修復,依舊保持原貌,為重慶市市級保護文物。
十八梯
十八梯,因此處梯坎有十八級台階而得名。從前,此處曾是商賈雲集,各種行幫勢利相互傾軋之地。幾百年來,老街雖經多次修整,但十八梯仍保持原貌,因而成為古鎮滄海桑田的見證。
煙雨巷
煙雨巷位於大榮寨日月門內。由於巷道兩壁高聳,間距較窄,看上去恍若一線天。每當雨霧天氣,寨門外江雨霏霏,巷道內則煙雨濛濛,很有一番江南煙雨的景象,故以“煙雨”命名。煙雨巷於2011年被評為重慶市最美小巷。
影視基地
影視文化基地建於2012年,為電視劇《
填四川》的主要拍攝場景。總建築面積近兩萬平方米,主要包括縣衙、州府大院、趙家宅院、鄉約宅院、徽式家園、廣式家園、寧徙家園、街道店鋪、城門樓、城牆、土地廟等,較完整地展示了清代徽派建築風貌。
白銀灘
白銀灘原名“大榮灘”,為瀨溪河上傳說故事“二十四個望娘灘”中的第五灘,因河面堤壩截流在此形成白銀一樣的瀑布而得名。白銀灘上有大大小小的圓孔數百個,據考證,這些圓孔都是在冰川時期形成的冰臼,長時間經過流水的衝擊形成了現在這些大小不一的小洞。
古城牆
大榮寨古城牆系修建寨子時為保護寨內居民安全依山臨水而建,始建於清代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為城堡式建築,全長246米。城牆由一塊塊巨石用糯米、泥漿、糠殼和蛋清等黏合起來築成,城牆周遭築有四大寨門,寨牆高俊厚實,雖經二百多年,依然和原貌無恙。
趙家龍橋
趙家龍橋位於萬靈場鎮東南1公里處,此橋是潘思渠,由趙景文等籌建於嘉慶八年,為石質拱橋。橋的總跨度12米,橋高3米,拱內空跨度3.5米,橋長8米,寬2米。整個橋面平直,橋的面部塑有龍首龍尾。橋洞內“嘉慶八年春三月會首募化眾善同建”等字仍清晰可見。
小姐繡樓
繡樓又名“沁芳閣”,原為一賀姓大戶人家的住所,二樓的閣樓是專門為女兒所建。古代,大戶人家的小姐不能拋頭露面,她們的生活起居都在繡樓上。此建築的幾扇門體現出嚴格的等級制度,中間的大門供長輩及貴客進出,二門供家屬、家眷進出,小門供傭人、下人進出。
明清老街
明清老街系清朝嘉慶時期,在明代水碼頭的基礎上擴建而成,並保留部分明代建築。全長502米,有石階102級,由山頂蜿蜒而下直達瀨溪河邊,猶如長龍汲水。布局精巧、造型獨特,其建築特色為:青磚青瓦青石板,板門板牆鑲格窗,飛檐翹角,穿斗抬梁。
抗戰船閘
萬靈船閘於1942年設計修建。船閘的修建,瀨溪河水流至白銀灘,航道受阻,上下貨物必須轉船或採用人力拉縴,方否則不能運行。抗戰時期,為保障陪都重慶的物資供給,特修建此船閘,採用水漲船升,水降船降的原理,加快運送速度。故又稱抗戰船閘。
特色小吃
母豬殼
母豬殼,即桂魚,因其嘴翹肚大,像母豬似的,俗稱它為母豬殼魚。古鎮的母豬殼多為漁民在瀨溪河打撈的野生魚,其肉質豐厚堅實,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肉刺少,清蒸味道最佳。
艾耙
艾粑是用野生艾葉經過熬煮後加入浸泡磨成粉的糯米中,再經過揉制形成葉綠色的米糰,搓成大小適中的長形米糰裹上粽葉放蒸籠上蒸熟便可食用。
手工麻園
麻圓是用糯米粉加白糖、豬油和水揉製成形,再經入鍋油炸而成的。因其呈圓團形,表面又沾裹有
芝麻,故名,古鎮麻圓採用純手工工藝製作而成。
黃涼粉
黃涼粉是榮昌的地域美食,榮昌黃涼粉切得像土豆絲一樣細,卻成條不爛,軟而不斷,味鹹鮮,微辣帶麻,姜、蔥、蒜香味突出,成菜後色澤紅亮,吃起來有粉質感。因其不放醬油、醋,碗中便沒有水汁,用鹽和豆粉做成的粘稠鹽芡,將各種佐料都粘附在涼粉上。
鋪蓋面
鋪蓋面是重慶榮昌的一種
湯麵,因為麵皮很寬大像鋪蓋,所以得名鋪蓋面。榮昌鋪蓋面碗底鋪的是豌豆,湯是骨頭湯,再舀幾勺雜醬餡,撒少量蔥花。
鹵白鵝
榮昌滷鵝是一道傳統的漢族名菜。榮昌滷鵝的特點是色澤金黃髮亮、調料微辣、適口,姜蔥味齊備。
油炸川子魚
川子魚為瀨溪河野生小魚,約為食指一般大小。將魚肚清理乾淨,用鹽、料酒、味素、花椒麵、胡椒麵碼味之後過油酥炸,起鍋後撒上辣椒麵和蔥花,既可當小吃,又是飯桌上的開胃菜。
灰水粽子
灰水粽子是採用植物燒灰,柴灰慮水所得的鹼水將
糯米浸泡透,使糯米染上淡淡的黃色,再用葦葉包成四角小粽,紮緊。古鎮的灰水粽子多為原味,形狀以三角棕和馬蹄棕居多,撥開後沾上混有芝麻面的白糖食用更為入味。
豬油泡粑
豬油泡粑由大米、黃豆、生米飯摻白糖、雞蛋、豬油組成,質疏而嫩,味甘而軟綿,色澤白黃,松泡發亮,入口化渣。
羊肉湯
榮昌羊肉湯最早起源於解放前,羊肉具有溫補作用是冬令時節滋補的佳品,榮昌羊肉湯被授予“重慶名特小吃”稱號。
(以上資料來源於:) 古鎮文化
名字由來
萬靈古鎮原名“路孔古鎮”,得名來源於一段民間傳說:相傳明朝有位叫曾傲的和尚,雲遊到此,見河對岸一帶風景宜人,適於修身養性,決定在此建座寺廟。發覺坡邊有六個石孔,似與河中相通,便往石孔倒入糠殼上試一試,不久糠殼果然從河中冒出,於是就把這裡叫作“六孔河”,後來又喊做“路孔河”。路孔場、路孔鄉、
路孔鎮也因此得名。
移民文化
明末清初時期,榮昌地區經歷了長達近30年的戰火,人口銳減。清朝廷採取“移民入川”的措施,動員湖廣、貴州、江西等地人民來川落戶。康熙、乾隆年間,也有些外省移民來到了萬靈。這些外省移民,為了方便同鄉間的交流,集資修建了會館,並修築了供奉大禹的“禹王宮”,趙氏宗祠、湖廣會館也是移民後的建築。榮昌是一個移民大縣,境內有85%的人口屬於“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後裔,隨著電視劇《
填四川》的拍攝,進一步挖掘萬靈的古鎮“移民文化”內涵。
茶館文化
萬靈的茶館起於何時,已無從查證。有人說:萬靈人一輩子有五分之一的時間泡在茶館裡;還有人說,舊萬靈有三多:閒人多、茶館多、把子客多(吹牛皮的多)。現今502米長的老街上就有老茶館28家之多,可見茶館在萬靈的普及程度。
萬靈的茶館,有多種功用,它集文化、經濟以至政治的功能於一體。茶館是人們休息、喝茶、娛樂、消遣、打發時光的地方,也是享受各種文化藝術的地方。在那裡,你可以聽到川戲、曲藝、評書,也可以擺龍門陣,交流各種信息,還可以聽到各種小道訊息,人們高談闊論,目中無人。有人說:萬靈人能言善辯者多(把子客多),是泡茶館泡出來的。是否如此,有待人們研究。
在舊社會,許多生意都是在茶館裡做成的。那些喝茶的人把手伸出來,在對方的袖筒里捏著對方的手,那就是在做交易了。茶館還是各種社會勢力活動的場所,許多茶館都有自己的後台。他們在那裡策劃私運槍枝,販賣 鴉片,販賣人口,抓壯丁,逮捕革命者。茶館還是各種黑社會進行談判妥協的地方。萬靈人過去叫“吃茶”或“吃講茶”,所謂“一張桌子四隻腳,說得脫來走得脫”。如果講得好,輸理一方給“茶錢”;如果講得不好,彼此大動干戈的也時有發生。
萬靈的茶館大多擺設黑漆茶桌,長條凳,坐起來可用手支撐頭部,打盹時也可伏在桌上稍憩。茶具大多用三件頭,即茶碗、茶蓋、茶船。三件頭極具巧思,有了茶船,既穩定了茶碗的重心,又不致有燙手之虞;有了茶蓋,因茶碗蓋得不太嚴,茶味可以徐徐沁出,可以慢慢地品。還可以隨茶客自己的需要,控制溶解速度、溫度,還可以刮動茶葉。總之對於茶客而言,不用三件頭喝茶,便沒有了喝茶的氛圍。
非物質文化遺產
殺年豬
榮昌生豬養殖業十分發達,並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年豬屠宰祭祀。榮昌豬是我國著名的地方優良品種。殺年豬和吃殺豬飯以豐富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反應出了這一特有的社會民俗現象,由此反映了民眾慶祝一年來養豬所取得成效的喜悅心情和對來年養豬興旺的期盼。這一民俗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現被列為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放河燈
放河燈,是瀨溪河流域流傳至今的重要民俗活動之一。宋代道教的提倡,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蓮戲,不少詩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燈歡騰的詩篇。此後,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並隨道教、佛教傳播流行。宋真宗年間,瀨溪河流域漕運初興,沿岸有多處寺廟興建,佛事活動得以在民間廣為傳播。於是,放河燈便成了路孔鎮的重要民俗活動之一。明清時期,瀨溪河河運昌盛,船家和商賈期望河運平安順利,沿河居民希望風調雨順,遂於每年七月半大放河燈,賑濟亡魂。另外,大戶人家事喪,也要放河燈。目的是替亡人救拔十方三世一切沉淪於地獄的餓鬼,廣行功德,使其早升極樂世界。據說,在放了河燈後,沿河不再有孤魂野鬼滋事,能確保沿河及兩岸行船、居民平安。歷經了無數個歲月,如今,放河燈則被人們用以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祥安康,寄託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纏絲拳
在榮昌活躍著一脈地方武術流派——
纏絲拳。近代纏絲拳在榮昌萬靈地區經過姚玉堂宗師的艱苦創業,總算有了十分可喜的基礎。纏絲拳以其獨特的技擊美、節奏美、勁力美、形神美、動作美等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特殊範疇,反映了東方古典藝術的神韻。更以“仁”與“和諧”的武德思想形象而執著地豐富著中華傳統美德。
節日活動
2014年5月29日,舉辦“全國媒體古鎮採風攝影大賽”。
2014年8月2日,舉辦“靈動古鎮,浪漫河燈”首屆榮昌萬靈古鎮七夕河燈文化旅遊節。
2015年1月23日至25日,舉辦“年味來襲—追尋童年的記憶”第八屆中國榮昌好吃香年豬文化節暨第二屆鄉村年貨採購節。該活動由榮昌區萬靈古鎮旅遊開發管理委員會、縣旅遊局、縣商務局、縣畜牧局主辦,榮昌區萬靈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重慶正陽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成都廣播電視台都市頻道(熱線188)欄目、崇州懷遠商會協辦。
2015年4月27日,舉辦榮昌首屆萬靈古鎮填川移民文化旅遊節。
2015年8月6日,舉辦萬靈古鎮七夕河燈旅遊文化節“與愛相約 情定萬靈”聯誼活動。
2015年9月29日,萬靈古鎮將聯合古昌鎮“花漾萬靈”景區舉辦首屆榮昌特產美食節。
2015年12月22日至2016年1月31日,舉辦榮昌第九屆中國好吃香年豬節。
影視作品
作品名 | 拍攝時間 | 主演 | 參考資料 |
---|
| 2013年4月 | | |
| 2013年7月24日 | | |
| 2014年2月26日
| | |
旅遊信息
旅遊線路
到景點後可以先遊覽西南影視基地,在這裡看到《兄弟兄弟》、《填四川》、《傻子傳奇》等國內影視劇中的熟悉場景。(約0.5小時)。
再遊覽古鎮核心區,以水興市、以市興鎮的寨堡式古鎮。從太平門出發,經趙氏宗祠-煙雨巷--日月門--沿河一帶--水碾巷--十八梯--圓形石磚柱--獅子門--湖廣會館--沁芳閣--爾雅書院--恆升門(約1.5小時左右)。
到了午飯時間,可以到古鎮各飯館午餐。午餐後可以在古鎮喝茶、聊天,欣賞古鎮景色。
休息好後,來到遊船碼頭。乘坐遊船,畫舫往返時間約1小時左右,手划船往返時間約2小時左右。
旅遊季節
3月中旬
賞花、采果、烤羊——賞花之餘,親手體驗採摘的樂趣。陽春三月,萬靈花香,清邁櫻花園花開正當時。
“五一”節
活動特色以傳統的方式傳承古人移民的艱辛,感受這段輝煌的歷史。
端午節
活動特色觀看、參與龍舟賽,吃粽子(兩年一屆)。萬靈鎮地處瀨溪河畔,是歷代重要水運口岸,當地民眾特別注重一年一度辟邪祈福的龍舟競渡,逐漸形成了濃郁的地方特色,賽龍舟也被列為榮昌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七夕節
活動特色相親,情侶互動,金婚、銀婚夫婦講述感人的愛情故事。
萬靈古鎮七夕河燈旅遊文化節,放河燈已成為萬靈古鎮的重要民俗活動。活動中遊客們沿河放置河燈,祈禱風調雨順、吉祥安康,寄託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盼,被列為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農曆臘月冬至節至臘月二十九
活動特色現場觀看殺年豬習俗表演,品嘗刨豬湯。榮昌生豬養殖業十分發達,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年豬宰殺祭。殺年豬、吃殺豬飯已成為榮昌人對一年收穫的喜悅慶祝和對來年日子興旺的殷切期盼。
交通線路
高鐵
重慶北站/成都東站→榮昌北站→景區直達車→萬靈古鎮
汽車
重慶至榮昌:重慶菜園壩、陳家坪以及朝天門汽車站都有發往榮昌的班車,車費約45元。
榮昌至萬靈:榮昌三級汽車站換乘到萬靈古鎮的中巴車,車程約30分鐘,車費約3元。
自駕
重慶出發:進入成渝高速公路,經九龍-永川-榮昌主城下道高速全程約100公里,約1小時車程。再往萬靈古鎮方向,約10分鐘車程到。
成都出發:進入成渝高速公路,經內江-隆昌-榮昌主城下道高速全程約250公里,約3小時車程。再往萬靈古鎮方向,約10分鐘車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