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與會通--比較文學外國文學論文選

跨越與會通--比較文學外國文學論文選

《跨越與會通:比較文學外國文學論文選》是從作者百餘種著述中精選出來的一部論文集,包括論比較文學和論外國文學兩個部分。比較文學作為一門國際性的學科,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顯學。但是有關學科的許多根本性的理論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跨越與會通:比較文學外國文學論文選》作者自比較文學在中國復興之始起,長期參與全國性的學科建設和學術討論,所發表的有關本學科的許多理論問題的文章,針對性強,論述透闢,已經成為研討有關問題的必讀材料。其比較研究論文視野寬廣,見解穩健,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跨越與會通:比較文學外國文學論文選》外國文學論文涉及眾多的西方文學作品,以論題之切中肯綮和分析之深入淺出見長。高校師生和文學愛好者均能從中獲得教益與啟發。

基本介紹

  • 書名:跨越與會通--比較文學外國文學論文選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頁數:445頁
  • 開本:32
  • 品牌:江西教育出版社
  • 作者:陳惇 王向遠
  •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23861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跨越與會通:比較文學外國文學論文選》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陳悼,浙江湖州人1934年生。1956年畢業范大學中文系留校工作至今從事外國文學和比較文學的教學與研究。現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員,兼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少數民族比較文學研究會和北京比較文學學會顧問。曾參編《歐洲文學史》《外國文學簡編》《外國文學史》等全國通用教材主編北師大中央電大全國自學高考的外國文學教材。發表過《莫里哀和他的喜劇》《莎士比亞的生平及其劇作》等著作及外國文學研究論文近百種在比較文學方面,主攻比較文學學科原理和中西文學比較研究。與劉象愚合著的《比較文學概論》(21世紀課程教材)獲國家級〔全國優秀獎〕,主編的《比較文學》獲1998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圖書目錄


跨越性、可比性、文學性——論比較文學的研究對象
橋樑與通途——論比較文學的目的與功能
論可比性——比較文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
文化批評和比較文學定義
蛻變——比較文學學科筒史
比較文學事業興旺發達的基本保證
要充分重視比較文學教學
學科合併與教學改革
勢在必行——中文系怎樣開設比較文學課程
比較文學學科的基本建設
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與比較文學
東方文學與比較文學
關於比較文學與中學教育的思考
三個值得探討的理論問題
文學潛能的發揮——談文學與藝術的比較研究
世紀之交的比較文學
莎士比亞與基督教——從《威尼斯商人》說開去
大自然與作家的理想——莎士比亞《皆大歡喜》與迦梨陀娑《沙恭達羅》
穿中國戲裝的莎士比亞
論啟悟性形象——林沖形象與威廉·退爾形象的比較研究
進化論的引進及其功過
文學與語言學
語言學“革命”與文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
採石者的希望——讀楊周翰先生的《攻玉集》
化無形為有形——莎士比亞《麥克白斯》的心理刻畫
兩相對照 層層鋪墊——莎士比亞《第十二夜》的形象體系
福斯塔夫和“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哀其不幸 怒其不爭——讀拜倫的《哀希臘》
20世紀現實主義的重要代表——高爾斯華綏
誰是幸福的藍鳥——勞倫斯《兩隻藍鳥》中的三個人物
莫里哀創作的民主傾向
“高度悲劇性”的喜劇——莫里哀的《慳吝人》
歐洲古典喜劇的經典作品——莫里哀的《達爾杜弗》
一個資產階級守財奴的典型形象——論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台》
“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
《項鍊》的思想和藝術
一個愛國者的悲劇——都德的《柏林之圍》
開拓者的功績——左拉的《小酒店》
歐·亨利的《警察與讚美詩》
後記

文摘

比較文學具有什麼功能,它對文學研究有什麼獨到的貢獻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認識。從近處講,比較文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文學的本質和文學發展的動因。我們不妨先從文學作品談起。當你研究作品的創作與形成過程時就會發現,有些作品的題材、人物、情節、表現手法等,並非獨創,其中有著外來的淵源與外來的影響。這時,為了考察作品的價值以及作家的創造性勞動,你不得不去追溯影響的來源,還要進一步研究這些外來的影響中,有哪些被保存下來?有哪些被拋棄?外來的材料如何被吸收、被同化?作家有哪些創新等。為了全面評價一部作品的價值,你也不得不去考察它在國外的流傳與聲譽,它對別國的作家和文學發生過什麼影響,甚至還要和外國的同類作品進行比較,考察它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等。這樣的研究當然要跨出民族文學的界限,把兩個、甚至是幾個民族的文學,放到了自己的研究視野之中,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事實。這就是一種跨界限的研究,也就是進入了比較文學的領域。其實,比較文學本身就是從這裡起家的。當19世紀七八十年代比較文學剛剛出現的時候,它是以研究各民族文學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關係為己任的,而且正是由於它在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而在學術界站住了腳跟的。迄今為止,這類研究在比較文學的研究成果中仍然占有較大的比例。
當然,文學作品的研究並不限於影響的研究,有時,為了更好地挖掘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必須拿它與某部他國他民族的文學作品相比較,因為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事物只有在比較之中,才能顯示出它的特性與價值。因此,即使兩部或幾部作品之間並不存在“事實聯繫”,為了某種研究的需要,也必須把它們同具有可比性的作品聯繫起來進行比較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比較文學,就找不到求取科學結論的參照系;沒有比較就無法有根有據地確定一部作品的特點和價值。

後記

今年是母校北京師範大學的百年華誕,我們教研室為了慶祝這個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日子,向學校獻上了一份禮物,那就是教研室集體完成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建設叢書》。它既是對過去成果的匯報,又是對學科發展未來的展望。它寄託了我們對母校的感恩之情,也表達了我們願為母校的遠大前程而繼續努力的心意。想到自己能為這份禮物出一點兒力,心裡不由得激動,但是,看到自己拿出的東西實在不大像樣,又感到慚愧。當然,再不像樣也得交卷,那就只好獻醜了。好在現在自己的身體狀況正常,還可以正常工作,還可以為我們的學科建設出力,那就爭取在以後的日子裡做得像樣些。
我也曾出現過消極的想法:“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的要求高,難度大,而自己條件不好,何必拚老命呢。可是,我心裡並不甘心退出。為什麼?一則因為荒廢了二十年,現在好不容易有了實幹的機會,怎好放棄?二則因為自己在專業上剛剛入門,正幹得起勁,幹得順手,有些想法希望能夠實現,怎能就此罷手?特別在看到自己的一些老師和朋友的“壯志不已”、“老驥伏櫪”的幹勁,自己更無懈怠的理由。條件再差,還是老辦法:邊乾邊學。看來,“活到老,學到老”,再加一句“乾到老”,應該成為我的座右銘。
這本集子選自我1978年以來所寫的文章。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它都不能令人滿意。其實這些文章不過是自己在比較文學和外國文學領域裡學步的腳印,算不上什麼學術評論。感謝叢書編委會和江西教育出版社為它提供了結集出版的機會。姚敏建同志為編輯出版此書付出了大量的勞動,在此一併致以誠摯的謝意。最後還想說一句:集子的出版,對我來講是一個督促,但願以後能寫出一些有分量的東西。

序言

常言道:“歲數不饒人。”年輕時聽這句話,體會不到其中的分量,總認為日子長著呢,不覺得歲月的流逝有多么快,時光有多么寶貴。進入中年之後,特別是到了老年,眼見得精力日見衰退,才知道這句話的分量有多重。時間過得那么快,一晃就是一年,“老冉冉其將至兮”,不知不覺已臨近古稀之年。平時不去想它,倒也罷了。一想到此,便不由得感慨起來。
1956年,我大學畢業,留校工作。那時,整個國家面臨從戰爭年代到和平建設的轉折,自己也好像有點雄心壯志。記得當時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叫“向科學進軍!”它給了我們這些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青年人以極大的鼓舞。總覺得自己生逢其時,應該好好乾,不能辜負時代對我們這一輩人的希望。誰料到此後的情況完全出人意外。從1956年到1976年,整整二十年,在我生命中最好的年齡段,經歷的是十年運動,十年“文革”。回想那些年月,自己好像是洶湧大海中的一葉扁舟,懵懵懂懂地被一股接一股的浪潮衝過來,衝過去;糊裡糊塗地“觸礁”,又糊裡糊塗地脫險。腦子裡轉的全是政治啦,立場啦,稍不小心就會犯錯,根本靜不下心來。因此,什麼“向科學進軍”,早就把它拋到了腦後。
當然,這二十年也不是沒有一點長進。如果說到學業,那就長進得太少了。其實也怪自己,那時就怕戴一頂“白專”的帽子,不敢有什麼非分之念。除非是領導上布置的任務,其他都不想過問,更怯於動筆。所以,那些年幾乎沒寫什麼東西。當“文革”結束,國家撥亂反正,需要我們重操舊業的時候,自己才發現時間荒廢得太久了,要補的課太多了。值得慶幸的是自己在中晚年還能趕上一個好年月,終於可以把精力用到有益的地方了。於是,一邊教書,一邊寫作,積累了一些篇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