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曾(清代史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曾(1760—1816),清史學家。字慶孫,一字慶之,號北嵐,萊陽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舉人,分發江蘇,以知縣用。後官鎮江府通判。篤好經史,致力於古錢幣及金石文字的研究,又通今文《尚書》、《左傳》及“三禮”之學。著有《辨刀布文字記》、《金石題跋》、《考碑舉例》、《畫鶴軒詩》等。

基本介紹

  • 本名:趙曾
  • 別稱:北嵐
  • 字號:慶孫
  • 所處時代:清
  • 出生地:山東萊陽
  • 出生時間:1760
  • 去世時間:1816
古籍記載
出處:民國 (民國)梁秉錕修 王丕煦纂《(民國)萊陽縣誌3卷》人事志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趙明府曾墓志銘
錢塘陳文述
趙君北嵐既卒之明月,其孤駿孫奉其母郭孺人以聞君病,自萊陽十四晝夜,水陸兼程,至吳門,至則去君含殮兩旬矣。余將以奉檄至海上,乃先期哭君於金獅巷之寓廬,復吊其孤於苫次。駿孫執予手,泣失聲,既手一編示余曰:駿孫不肖,從官日淺,過庭之暇聞先人言執友不數人,先生其一也。今將歸葬,銘先人之幽者,莫如先生宜。余不敢辭,按狀。君姓趙氏,諱曾,字慶孫,一字慶之,北嵐,其別號也。世居山東登州府萊陽縣。明崇禎朝以進士官內閣中書殉邑難,贈光祿卿。乾隆中,賜謚節愍,諱士驥者,君七世祖也。六世祖諱侖,順治戊戌進士,官江南學政,舉清廉第一。高曾以來,皆以讀書名德世其家。君少穎異,中乾隆乙酉舉人,試禮部不第。嘉慶辛酉,挑發江南候補知縣,歷攝嘉定、青浦、吳江、荊谿、寶山縣事,一攝鎭江府通判。所至政績卓然,未補缺,以勞憤致疾卒。君之攝嘉定也,邑多逼孀搶醮之習,婦之嫠者往往不能終其志。業此者其名曰蟻君。痛繩之,荷校不知畏也。乃斷長木為二,中聯以環,以巨鎖二,一縶其頸,一縶其足,坐立皆不可名,曰蟻盤。俾蹣跚循歷城邑以警,俗為之改。其在寶山也,城瀕海,郭外有石堤,前尹胡公仁濟所築圮於潮汐,民旦夕有其魚之戚。君力請於上,修復之既得請而以他事拂上官意,撤君檄下,君然曰:盛夏湖漲,挾以風雨,萬室之命恃此一堤,吾不忍以一人之去留不恤民瘼也。請終其事,土料之不敷者,視所請之數倍,君一人任之,處之怡然。體素豐碩,日坐炎風烈日中,與工役相慰。勞惰者抶之。數月而工畢,固於舊。而暑熱之中於腠理者亦自此深矣。君嗜詩書,通國小,工隸書,尤酷嗜金石,所得漢人碑版拓本甚富,自署為百漢碑齋,紀實也。在嘉定時,與錢竹汀宮詹及其從侄獻之州佐交遊甚密,州佐故多吉金貞石之儲,及病,以歸君,故君於金石收藏為甚富。其在荊谿也,公務雜沓中登祝陵,訪吳孫皓封禪書,手拓其文,又修石亭覆之以庇風雨,勒銘善權寺壁,其逸興如此。其所為詩專主義理,以鄕先輩王直菴、李石桐少鶴為宗,務期合於古人興觀群怨之旨,故存詩不多,無無為而作者。君在江南也,江南為天下膏腴地,大府喜用奔走儇佻之才,雜流競進,故君以儒者試吏,十六年不得眞除,遇有大工大役疑難事,輒以相煩。覈淤地於淮浦,勘水災於秦郵,憂時蒿目,形為歌詠,皆道州舂陵之遺。既歸省,會郡縣諸君延治疑獄。無虛日,君已奄忽,化為異物,豈不大可哀與。君之治獄也,善得獄情音。公嘗舉君及余告人曰:趙君讞獄如猛將攝敵,不獲不休;陳君如春風著物,雪霜自化。余雖不克當斯語,而君之善治疑獄可見矣。君之卒也,去始病半月耳。先是君攝寶山篆僅三月,已為前任補缺額萬金,又築塘之後賠五千金,後任猶剔嬲不已,將破其家,鬱郁經歲,繼以至常熟檢驗,甫竟適秋賦。君以勞當得一攝署,方伯檄君入闈。故事入闈非試吏者事,又以慢膚多汗不欲往,郡伯亦以要案待君勘定言於方伯。不得請。蓋其時方伯適患病,諸事一聽胥吏所為,君益咤傺不自得,不半月而竟逝矣。嗟呼!國家三歲大比取士,其未登進士者,功令閱六年,錄其材,分諸各省試為吏。豈非以人材出於寒畯,既為小民慎選良吏,亦以廣登進之路與!而江南一省六七年來吏道雜而多端,有閱二十餘年不得補官者,有閱四五年不得攝篆者,如君之才加以積勞而不免於勞憤,賚志以歿,則豈設官掄才之本意與!君生於乾隆庚辰正月二十三日,卒於嘉慶丙子七月十一日,年五十有七。娶郭氏左都御史華野公玄孫女庠生宗重女。子一,駿孫,廩生。孫,雙印。所著有《畫鶴軒詩鈔》《刀布文字紀》《隸辨辨》,皆未梓行。輯里中前輩忠烈節義諸公之墨跡,為《萊陽人帖》,同人留其雙鉤本,刻諸吳門,置虎邱二姜先生祠壁,君志也。所集《左忠貞公詩文集》已有成書,海州牧師君亮采約與君同,駿孫寫副本寄之,為加校閱焉。駿孫以年月日扶君匶歸葬於萊陽之巾髻山下,即北嵐也,且為之銘。銘曰:治若龔黃,一命未膺。博若歐,一書未成。有子克家,砥行立名。其愛展氏之鼎,而寶晏嬰之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