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應期

重慶璧山人,萬曆二十二年(1594)舉人,官至南京廣東道御史、南京通政使司右參議。

基本介紹

  • 本名:趙應期
  • 所處時代:明代
  • 出生地:重慶璧山
  • 主要成就:官至南京通政使司右參議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重慶璧山人,萬曆二十二年(1594)舉人,授瀏陽令。

人物生平

天啟元年(1621),任南京御史,向明熹宗上《時艱需人疏》。舉薦喬拱壁、惠承芳、張鍵、何棟如王建侯、龔文選、越其傑等人,認為他們“胸富甲兵,可當軍旅之任”;同時,還舉薦劉文徵倪斯蕙楊楷駱日升、岳具仰、余新民、毛可教、楊之彬等人,認為他們“操凜四知,可居督餉之任”。又針對鄒元標王德完的事情,提出“東山方起,西隅未收,德完欲去,元標必不安,乞嚴旨諭留”的諫言。明熹宗對這份上疏的批覆是“奏薦各官該部,酌量議覆”,而“王德完已有旨”。
明天啟四年(1624)六月,左副都御史楊漣疏參魏忠賢二十四罪,意欲於午朝面奏,出疾雷掩耳之計。但“忠賢聞之,阻遏上不御朝者三日,至四日乃出御皇極門,刀劍倍於往時,侍班官僚,更為嚴謹。左班諸臣,不許擅出奏事,而諸臣公憤愈甚,繼漣上疏者捆至”。趙應期等給事、科道、尚書、詹事、卿寺、郎中及撫寧侯朱國弼,不下百餘疏,先後申奏,或專或合,無不危悚激切。但熹宗都不聽。南京兵部尚書陳道亨本來已經稱病,閉門謝客,不問公事,但見楊漣參疏,忽奮擊扼腕:“國家安危,誠在此舉!吾備位大臣,不言,誰為言者!”即日出署,合部院九卿諸大臣公疏以上,凡千言,指陳剴切。但卻被熹宗嚴旨切責。乃憤然辭職。
明天啟五年(1625),南京戶部左侍郎區大倫等,南御史趙應期等,南吏部郎中袁中道等,南禮部郎中申紹芳等,南戶部員外郎思敬等,各捐俸助大工有差。“助大工”源於萬曆二十四年三月,乾清、坤寧二宮被大火燒毀。當年六月,萬曆皇帝開始派出礦監稅使,前往各地採礦收稅,籌措銀兩,“以助大工”,重建“二宮”。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股“進獻助工”熱。上自宗室親王、內閣學士,下至低級軍官、監生生員,紛紛向皇帝進獻白銀、年俸,乃至祖宗遺產、海外金銀。
明天啟五年(1625)六月,升南京廣東道御史趙應期為南京通政使司右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