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越其傑
- 國籍:明朝
- 民族:漢族
- 代表作品:《薊門》、《知非》、《白門》、《橫槊》、《屢非》
- 官職:河南巡撫
人物生平,天啟年間,崇禎年間,弘光年間,"童妃案",睢州之變,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天啟年間
崇禎年間
弘光年間
甲申國變後,安宗朱由崧在南京繼位,越其傑以右僉都御使巡撫登萊。後調任巡撫河南,兼轄穎、毫二州提督軍務,又兼巡撫汝寧、南陽、陳州三府。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因大將高傑被河南總兵許定國殺害於睢州故袁可立府第,睢境大亂,許定國部降清。弘光元年五月,南京失守。越其傑與河南參政袁樞(袁可立子)回南京,清軍破南京後,二人相約發誓不降清,相繼憂憤而卒。而同為明朝舊臣的王鐸和錢謙益、張縉彥降清,亦鬱郁不得志而終其餘生,死後被乾隆編入《貳臣傳》,留下了永遠洗不淨的污名。
"童妃案"
弘光元年初,河南有一個姓童的婦人面見南明河南巡撫越其傑,自稱是德昌王(即朱由崧)的繼妃,亂離中與朱由崧失散。越其傑和廣昌伯劉良佐深信不疑,一面奏報,一面派人護送來南京,朱由崧立即否認,宣布童氏為假冒。三月初一日,童氏送抵南京,下詔獄由錦衣衛審訊。
睢州之變
弘光元年正月初十日,高傑同河南巡撫越其傑、巡按陳潛夫帶領軍隊來到睢州。鎮守該地的明河南總兵許定國已經秘密同清方勾結,並且按照豪格的要求把兒子許爾安、許爾吉送往黃河北岸清軍營中充當人質。高傑大軍進抵睢州使許定國惶恐不安,進退失據。他深知自己的兵力敵不過高傑,請求豪格出兵支援又遭到拒絕,只有橫下心來鋌而走險。他一面出城拜見高傑,謬為恭敬;一面暗中策劃對付辦法。高傑已經知道了許定國把兒子送入清營的訊息,為防止他率領部下把睢州地區獻給清朝,想憑藉自己的優勢兵力脅迫許定國及其部眾隨軍西征。十二日,許定國在睢州城袁可立尚書府內大擺筵席,名義上是為高傑、越其傑、陳潛夫接風洗塵。越其傑勸告高傑不要輕易進入睢州城,以防變生意外。高傑一介武夫,自以為兵多勢重,許定國決不敢輕舉妄動,只帶了三百名親兵進城赴宴,越其傑、陳潛夫陪同前往。許定國事先埋伏下軍隊,用妓女勸酒,把高傑等人灌得酩酊大醉。半夜,伏兵猝發,把高傑和隨行兵卒全部殺害,越其傑、陳潛夫驚惶失措,逃出睢州。第二天,高傑部眾得知主將遇害,憤恨不已,立即攻入睢州對軍民大肆屠殺,進行報復,許定國率部過河投降清朝。越其傑和河南參政袁樞於事變前夕離開睢州,直走金陵。
個人作品
越其傑工詩文,與河南新鄉張縉彥、睢陽袁樞等多唱和之作,一生寫了近萬首詩。著作有《薊門》、《知非》、《白門》、《橫槊》、《屢非》諸集。收入《黔詩紀略》的詩226首,編為二卷。
越其傑生性倜儻傲岸,長於騎射,工詩文,"超越有奇氣",著有《薊門》、《白門》、《橫槊》、《知非》、《屢非》等詩文集。其文慷慨悲壯,"其詩沉思獨往,覺今古皆非,故以《屢非》名集"。越其傑一生做詩萬餘首,"無日不作"而"自許能兵",所謂"上馬則橫槊,席地則詠談"。
越其傑嗜作詩,也喜歡改詩,而以苦吟見稱,意境殊隘,詞語瘦刻。貴陽陳田說:"卓凡苦心吟事,存詩近萬首,惜為鐘譚派所束縛,然其獨詣處,亦被法中之錚錚者",是為所有評價中最為妥帖者。
《贈友》
偶遇新知勝握蘭,挑燈款語漏將殘。時危反覺功名累,世亂誰覺隱逸安?笑口求開惟酒社,雄心欲耗只詞壇。詩逢敵手真難避,縱老猶當一據鞍。
《偶題》
金盤栽花好,無雨易枯槁。養鹿雕欄中,不如在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