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⑴2001年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觀賞園藝本科專業;
⑵2001年至2002年在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
⑶2002年至2007年在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觀賞園藝專業學習,獲花卉遺傳育種博士學位;
⑷2007年至今就職於浙江林學院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
兼職情況
⑴中國遺傳學會會員;
⑵中國園藝學會會員;
⑶浙江省植物學會會員。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植物繁殖生態和種質創新等研究,現主要進行蠟梅科、春黃菊族(菊花)、木犀屬(桂花)、鳶尾屬系統發育,相關野生資源收集、評價和利用,木犀屬、蠟梅科繁育系統和繁殖生態,梅花、蠟梅、桂花、鳶尾等重要觀賞植物的開發利用和新品種選育等研究。
主要貢獻
作為核心成員參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野生鳶尾種質資源庫及DNA指紋圖譜的構建(30270940)”、“菊花核心種質的構建(30400308)”、“傳統名花桂花的繁育系統研究(30771761)”和“CO2濃度瞬間和梯度升高對擬南芥有性生殖的影響(30700081)”等多項,參加國家林業局、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等省部級高技術攻關和示範推廣項目多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
發表的主要論文
1) 趙宏波,周莉花,郝日明. 蠟梅屬3種種間雜交親和性初步研究.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0,32(增刊2):160-162.
2) 趙宏波,周莉花,郝日明. 夏蠟梅和光葉紅蠟梅花發育特性和柱頭可授性. 浙江林學院學報,2009,26 (03): 302-307
3) 趙宏波,陳發棣,繆恆彬,郭維明. 栽培菊花與磯菊屬間雜交親和性及F1結實特性研究. 廣西植物,2009,29⑵:171 – 175
6) 趙宏波,陳發棣,房偉民,郭維明. 利用亞菊屬磯菊獲得栽培菊花新種質. 中國農業科學,2008,41⑺: 2077-2084
7) 趙宏波,陳發棣,郭維明,湯訪評,房偉民. 菊屬與春黃菊族部分屬間雜交親和性初步研究.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8,31⑵: 139-143
9) 陳發棣,趙宏波,李暢,陳素梅,房偉民. 菊屬植物細胞學與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進展.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8,31⑴: 118-126
10) 繆恆彬,陳發棣,趙宏波,房偉民. 套用ISSR 對25 個小菊品種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及指紋圖譜構建. 中國農業科學,2008,41⑾: 3735-3740
11) 李辛雷,陳發棣,趙宏波. 菊屬植物遠緣雜交親和性研究. 園藝學報,2008,35⑵:257-262
12) 李辛雷,陳發棣,趙宏波. 菊屬種間雜種若干花器官性狀的表現. 中國農業科學,2008,41⑶:786-794
13) 李暢,陳發棣,趙宏波,陳素梅. 栽培小菊17個品種核型多樣性研究. 園藝學報,2008,35(l):71-80
14) 張飛,房偉民,陳發棣,趙宏波,賈文珂. 切花菊花器性狀的遺傳變異與相關性研究. 浙江林學院學報,2008,25⑶: 293-297
16) 趙宏波,房偉民,陳發棣. 梅花花粉離體萌發和花粉管生長研究. 廣西植物,2007,27⑶: 393-396
17) 繆恆彬,陳發棣,趙宏波. 85個大菊品種遺傳關係的ISSR分析. 園藝學報,2007,34⑸:1243-1248
18) 李暢,陳發棣,趙宏波,房偉民. 切花菊14個品種的核形態學研究.園藝學報,2007,34⑸:1235-1242
19) 崔娜欣,陳發棣,趙宏波等. 部分菊屬植物及其種間雜種減數分裂異常現象觀察. 廣西植物,2007,27⑸:676-681
20) 陳素梅,陳發棣,趙宏波,房偉民. 基於rpl16-rpl14 IGS序列的廣義菊屬若干分類群親緣關係研究. 江蘇農業科學,2007,⑹:111-115
21) 王紅,陳發棣,趙宏波,房偉民. 平陽黴素對盆栽小菊義大利紅的誘變效應.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7,30⑴:39~43
22) 王 紅,陳發棣,房偉民,趙宏波. 平陽黴素對小菊品種離體培養的影響. 西北植物學報,2007,27⑷:0693-0698
23) 王艷芳,房偉民,陳發棣,趙宏波,劉灶長. -神馬.菊花的離體保存及遺傳穩定性. 西北植物學報,2007,27⑺: 1341-1348
24) 趙宏波,陳發棣,房偉民. 菊科植物原生質體融合研究進展. 園藝學報,2006,33⑷: 908-914
25) 趙宏波,陳發棣,房偉民. 菊屬植物花粉生活力檢測方法比較研究. 浙江林學院學報,2006,23⑷:406-409
25) 趙宏波,陳發棣,房偉民. 菊屬植物花粉生活力檢測方法比較研究. 浙江林學院學報,2006,23⑷:406-409
26) 趙宏波,陳發棣,房偉民. 基因轉移技術在觀賞植物抗性育種中的套用. 廣西植物,2006,26⑶:289-296
27) 趙宏波,房偉民,陳發棣. 虎耳草的組織培養和離體再生. 江蘇農業科學,2006,5:70-72
28) 崔娜欣,陳發棣,趙宏波. 幾種菊屬植物及種間雜種減數分裂行為初步研究. 園藝學報,2006,33 ⑸:1033-1038
29) 周莉花,郝日明,趙宏波. 蠟梅花粉活力檢測方法篩選和保存活力觀察. 浙江林學院學報,2006,23⑶:270-274
30) 陳發棣,蔣甲福,郭維明,房偉民,趙宏波. 小菊懸浮細胞培養與植株再生研究. 園藝學報,2006,33⑸:1021~1026
31) 趙宏波,陳發棣,房偉民等. 蝴蝶花的組織培養和根狀莖的誘導. 園藝學報,2005,32
32) 趙宏波,陳發棣,房偉民. 2005. 栽培小菊和幾種菊屬植物花粉離體萌發研究.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8⑵:22-27
33) 趙宏波,房偉民等. 不同乾燥方法對梅花花粉含水量和活力的影響以及低溫保存初步研究. 見張啟翔主編:2005觀賞園藝研究進展,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2005,393-395.
34) 趙宏波,陳發棣,房偉民等. 不同地理居群野菊、毛華菊自交和開放條件下結實性研究. 見張啟翔主編:2005觀賞園藝研究進展,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
35) 陳發棣,趙宏波,房偉民,郭維明. 菊科植物原生質體研究進展. 西北植物學報,2005,25⑼:1913-1920.
36) 陳發棣,房偉民,趙宏波,管志勇,許高娟. 菊花新品種—地被菊系列. 園藝學報,2005,32 ⑹:1167.
37) 陳發棣,房偉民,趙宏波,管志勇,謝偉. 菊花新品種—夏花型盆栽小菊系列. 園藝學報,2005,32⑶ :567.
38) 陳發棣,房偉民,趙宏波,管志勇. 菊花新品種—國慶盆栽小菊系列. 園藝學報,2005,32⑵:377.
39) 房偉民,陳發棣,趙宏波,管志勇. 菊花新品種—秋花型盆栽小菊系列. 園藝學報,2005,32⑸:971.
40) 趙宏波,陳發棣,房偉民等. 銀葉菊的組織培養,植物生理學通訊,2004,40⑸:578.
41) 趙宏波,陳發棣,房偉民等. 植物體細胞原生質體遺傳轉化研究,西北植物學報,2004,24⑺:1329-1341.
42) 趙宏波,孫桂弟,黃蘇珍,郭維明、謝明雲. 不同預冷方式及保鮮液配方對荷蘭鳶尾切花采後保鮮的影響.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3,12⑷:31-34
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野生鳶尾種質資源庫及DNA指紋圖譜的構建(30270940)”(2003-2005)(骨幹成員);
⑵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菊花核心種質的構建(30400308)”(2005-2007)(骨幹成員);
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傳統名花桂花的繁育系統研究(30771761)”(2008-2010)(副主持);
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CO2濃度瞬間和梯度升高對擬南芥有性生殖的影響(30700081)”(2008-2010)(骨幹成員);
⑸“容器育苗關鍵技術研究”、“鳶尾屬水生植物快繁技術研發”、“梅花切花開發關鍵技術研究”、“果梅改造花梅研究與示範”等企業合作研發項目多項。
近期主持的縱向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特有瀕危植物夏蠟梅不同種群的交配式樣及其遺傳效應(31101571)”,2012-2014(主持)
2)浙江省科技廳重點項目“野生鄉土資源引種馴化、種質創新和產業化開發”(2012C12909-9)(200萬元),2012-2015(共同主持)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野生桂花遺傳多樣性和栽培桂花的起源研究(31170656)”,2012-2015(副主持);
4)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基於表型性狀分析和分子序列解析的菊屬系統發育研究(Y3110357)”,2011-2012(主持);
5)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蠟梅科植物傳粉系統研究及其進化機制(Y3100332)”,2010-2012(副主持);
6)浙江省林業廳項目“利用果梅改造觀賞梅關鍵技術示範與產業化套用(2010B11)”,2010-2012(主持);
7)浙江農林大學青年創新團隊“重要觀賞植物生殖基礎、繁殖生態及其育種套用(2010RC01)”,2010-2013(主持);
獲獎記錄
⑴菊花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2007年農業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
⑵菊花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2008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