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青瓷羊

越窯青瓷羊

越窯青瓷羊,東晉年代器物,出土於宣城市西郊石板橋獅子沖,現藏於安徽宣城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越窯青瓷羊
  • 出土地點:宣城市西郊石板橋獅子沖
  • 館藏地點:安徽宣城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東晉
我國學界傳統說法認為東漢時完成了“原始青瓷”向青瓷的過渡,這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上虞小仙壇窯址為代表的寧紹平原東部地區,已經燒制出成熟瓷器。小仙壇、上林湖等地有20餘處越窯遺址,可見那裡是一個規模龐大的越窯燒制中心區域。
越窯青瓷羊
越窯青瓷羊在東漢、三國、兩晉燒造,墓葬里不時出土的實物,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權貴們對此物之偏愛。這尊東晉越窯青瓷羊是安徽宣城市博物館的一級文物,屬東晉時期的生活用具。此尊青瓷羊於1986年元月在宣城市西郊石板橋獅子沖東晉墓出土。長18厘米,寬15厘米,高13.6厘米。昂首,大彎角,睜目,抿嘴,頜下有須如釘狀,跪伏狀,腹側刻劃兩翼紋飾,角上飾有斜線紋,頭頂有一圓孔,用以安插蠟燭,尾巴微微上卷,器身通體施青色釉,眼珠點黑色釉,整個器物造型優雅,美觀生動,堪稱一絕,可以說是越窯鼎盛時期的傑作。
《春秋繁露》云:“羔飲之其母必跪,類知禮者。”其意思是:小羊在母羊身邊吃奶時是跪著的,表示對母親養育之恩的無比感謝。因此,羊,成為仁慈之象徵。這尊跪伏著的青瓷羊,就向世人傳遞著這樣一種倫理美德。
另一尊東晉越窯青瓷羊為上海博物館之藏品,造型亦為跪伏狀,淺青色釉面,紋飾清晰,飽滿雄厚,手法誇張,是受觀眾喜愛之展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