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歌

越歌”原本是自古以來一個通用的對百越地區民歌的俗稱。嶺南本土歌樂,是指嶺南土著古代越人及其後裔創造的民族民間歌唱音樂,包括先秦時期榜怈船女抒唱的《越人歌》,這些本土民歌(越歌),是本土文化的載體,也是本土音樂的母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越歌
  • 創作年代:明朝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宋濂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其他信息,基本信息,目錄,

作品原文

戀郎思郎非一朝,好似并州花剪刀。
一股在南一股北,幾時裁得合歡袍?

作品注釋

①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古代以產刀剪著名。②合歡袍:指婚服,袍上繡有成雙配對的花鳥魚蟲圖案,象徵美滿婚姻。這兩句是錯問剪刀何時裁成合歡袍,表示久戀的婦女渴望早日成婚。

作品簡析

這首詩採用浙江地區民歌形式,用誇張手法,寫出封建社會中婦女嚮往婚姻自由的心情。

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省義烏縣西北)人。元至正時授翰林院編修,不受。明初主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制誥。他是明朝開國文臣之一,著名散文家。能詩,有些絕句寫得很樸實。
宋濂宋濂
宋濂青年時代因元末戰亂遷居浦江,於青蘿山中築室讀書,因名其樓為“青蘿山 房”。兵禍之後,官私藏書毀損嚴重,而宋濂因隱居山中,仍能坐擁書城。明祁承漢《澹生堂藏書紅》說:“勝國兵火之後,宋文憲公讀書青蘿山中,便已藏書萬卷。”清載殿泗《風希堂文集》卷二《宋文憲公全集序》則說宋濂“始自潛溪徒浦江,得卷氏藏書之富,首推宋濂 ”。
宋濂藏書之精華,有少數流入清人之手。如北宋本《長慶集》,先後為錢曾黃丕烈潘祖蔭所藏。《百宋一廛賦》:“廬山《長慶》,見取六丁;金華太史,獨著精靈。”註:“《長慶集》北宋時鏤版,所謂‘廬山本’者。庚寅一炬,種子斷絕,唯此金華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本,圖記宛然,古香可愛,推稀世珍。”又有宋本《春秋經傳集解》、《史記》、《文選》等流入清宮內府,《天祿琳琅續編》有記。宋濂還曾藏有宋刊《事林廣記》,後歸廣東丁日昌,《持靜齋書目》著錄。
道統文學觀由來已久,但這裡也有區別:以韓愈、歐陽修為代表的唐宋古文家,在理論上主張“文以明道”,強調“文”的工具性,但並不輕視“文”;宋代理學家看到他們的不徹底性,於是提出“文道合一”甚至“作文害道”的論點,以防文人在“道”之外又受“文”的誘惑。宋濂的文學思想便是沿著理學家的極端觀點。在《文原》一文中,他強調了文“非專指辭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顯現,文與道相始終,道在哪裡,文亦在哪裡。在其他文章中,宋濂也反覆提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雲稿序》);“文外無道,道外無文”(《徐教授文集序》)。

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廣東人民2006-06-01 第1版2006-06-01 第1次印刷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開 本:32開
頁 數:771頁
作者:馮明洋
導語
越歌”原本是自古以來一個通用的對百越地區民歌的俗稱。嶺南本土歌樂,是指嶺南土著古代越人及其後裔創造的民族民間歌唱音樂,包括先秦時期榜怈船女抒唱的《越人歌》,這些本土民歌(越歌),是本土文化的載體,也是本土音樂的母體。千年越歌經歷的是一條獨特的文化歷程,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積累,彰顯出自主的文化趨向。對越歌的歷史與現狀進行文化分析,是準確認知其本質特色、藝術規律,正確把握其健康發展趨向、進行有效保護和積極傳承的重要環節,當下在落實保護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球行動中,其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尤顯重要。

目錄

目錄
引 論
一、“越歌”釋
二、《越人歌》考
三、“越裔歌樂”辨
四、《越歌》題解:嶺南土著民族歌樂文化研究
第一章 百越文化積澱與嶺南越歌特色
第一節 百越文化圈與嶺南文化根
一、從百越文化圈看越歌特色
二、從嶺南文化根看原生越歌
第二節 越人好歌與越歌多彩
一、越人好歌與集群歌唱
二、越歌多彩與土風古俗
第三節 文化積累與文化品格
一、嶺南越歌的文化積累
二、嶺南越歌的文化品格
第二章百越文化中的音樂遺存
第一節 百越概念的時限與地域
第二節 百越文化的特徵與內涵
第三節 百越樂舞的文物與文獻
一、越人先民的“骨哨”之樂
二、鳥類圖騰與《玄鳥》樂舞
三、古《擊壤歌》與閩浙遺音
四、楚越巫風與“活化石”解
五、“四夷之樂”與越地之“任”
六、“南越樂舞”與外來樂器
七、羊角鈕鐘與嶺南古音
第四節 百越民歌的傳世與遺音
一、越歌的源起與創世的越歌
二、圖騰樂舞與古風俗歌
三、依歌擇配與《串寨調》析
四、族外搶婚與攔路、哭嫁
五、古《越人歌》與水上民歌
六、越漢雜處與《唱英台》變
第五節 百越歌樂的內合與外漸
第三章 越漢雜處歷程與嶺南越歌分布
第一節 越漢雜處中的越楚交融及其音樂現象
一、越楚交融與古三聲腔
二、越漢雜處與多色彩區
第二節 嶺南壯語構成及其民歌色彩區劃
一、壯語北部方言及其民歌色彩區劃
二、壯語南部方言及其民歌色彩區劃
第三節 嶺南漢語構成及其民歌色彩區劃
一、粵方言及其民歌色彩區劃
二、閩方言及其民歌色彩區劃
三、客家方言及其民歌色彩區劃
四、桂柳話及其民歌色彩區劃
五、平話及其民歌色彩區劃
第四章民族文化融合與嶺南越歌風貌
第一節 甌駱土著與壯族民歌
一、西甌人與壯歌北路風格
二、駱越人與壯歌南路風格
第二節 南越民系與漢族民歌
一、南越人與廣府民歌風格
二、閩越人與潮汕民歌風格
三、中原人與客家民歌風格
四、桂(圭)人與桂柳民歌風格
五、平話人與平話民歌風格
第五章嶺南本土少數民族民歌
第一節 侗族民歌
一、南路侗族民歌
二、北路侗族民歌
第二節 瑤族民歌
一、瑤族概況
二、瑤歌題材
三、瑤語分支與瑤歌分布
四、瑤歌體裁與主要歌種
第三節 畲族民歌
一、畲族與畲歌
二、關於畲族民歌的三個文本
三、畲歌的稱謂、體裁、基本調和分布情況
四、鳳凰山傳說與潮州畲歌
第四節 仫佬族民歌
一、仫佬族簡況
二、語言文字與文化生活
三、關於“走坡”
四、民歌的種類
五、民歌的曲調
六、民歌的結構
七、民歌的詞曲體式
第五節 毛南族民歌
一、毛南族簡況
二、毛南族民歌
第六章 嶺南越歌主體論(一)“越徵”調式體系
第一節 “越徵”三音歌現象
一、三音歌的原始形態
第七章 嶺南越歌主體論(二)多聲音樂現象
第八章 嶺南越歌主體論(三)“雙聲”腔調體系
第九章 嶺南越歌主體論(四)“腔口”理論解讀
第十章 嶺南越歌的繼承與發展
附錄:那坡各族音樂普查報告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