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從弟其二翻譯

贈從弟其二翻譯

劉楨(?-217),字公幹,漢末詩人,以五言詩著稱,存詩二十餘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贈從弟其二翻譯
  • 作者劉楨
  • 朝代:漢朝
  • 體裁:詩詞
贈從弟,詩文注釋,譯文,關於作者,文章品析,文章特色,道理,好句品析,部分試題,參考答案,

贈從弟

贈從弟①②
魏晉●劉楨
亭亭③山上松,瑟瑟④谷中風。
風聲一何⑤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⑥凝寒⑦,松柏有本性。

詩文注釋

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②從弟:堂弟。
③亭亭:高貌。
④瑟瑟:風聲。
⑤一何:多么
⑥罹:遭受。
凝寒:嚴寒。

譯文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地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地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淒淒,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關於作者

他同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揚並稱“建安七子”。他在當時甚有詩名,曹丕即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他性格豪邁,狂放不羈。鐘嶸說他: “仗氣愛奇,動多振絕。貞骨凌霜,高風跨俗。”

文章品析

劉楨贈答詩中,最著名的是《贈從弟》三首。這三首詩分別用苹藻、松樹、鳳凰比喻堅貞高潔的性格,既是對其從弟的讚美,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寫得豪邁凌厲,頗有“挺立自持”、“高風跨俗” 的氣概。面對動亂的社會,遭遇坎坷的人生,劉楨更多地是表現個人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總是充盈著慷慨磊落之氣。正如他自己所說,風霜逼迫愈嚴,愈能體現松柏堅貞挺拔的本性。這種精神和氣骨造就了劉楨詩歌俊逸而奇麗的風格。

文章特色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哀、枝幹堅勁的特徵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己對高風亮節的讚美和 追求。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象詩中“風聲一何盛,松 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複來突出狂風與勁松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 震盪,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尤其是結尾 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道理

詩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的壓迫而改變本性,也有自況自勉的含義。詩人不是孤立地詠物寫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惡劣的環境中來刻畫,突出了它與作為對立面的狂風、冰雹的搏鬥,可謂是通過典型環境來刻畫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勝利者的姿態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巔,顯示出一種激勵人心和鬥志的崇高美、悲壯美。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會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挫折、考驗。詩人告訴我們,必須像松柏那樣永遠保持堅貞自強的個性,才不愧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好句品析

1、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這兩句繼承了孔子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這種思想,勉勵他的弟弟要學習松柏,越是風聲悽慘,那么越是要挺立風中。
2、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這裡用 “松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這裡,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劉楨的詩剛勁挺拔,卓犖不凡。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贈從弟》共三首,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稱於世。
《贈從弟》(其二)貌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潔之態動人情思,鳳風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用“亭亭”標示松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繪影繪聲,筒潔生動。又以“谷中”映襯“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詩中心的青松的傲骨。起首二句以客觀描寫為主,三四兩句則加強了抒情的氛圍。而且在似乎不相關的松和風之間衝突頓起,令聽者心驚,觀者顏開。兩個“一何”強調詩人感受的強烈,一“盛”一“勁”表現衝突的激烈和詩人的感情傾向。第三句詩順接第二句,第四句呼應首句,章法綿密,展開有序。
五六兩句,由風勢猛烈而發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剛勁而拓寬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發顯出環境的嚴酷和青松歲寒不凋的特性。詩的意境格外高遠,格調更顯得悲壯崇高。松樹和環境的對比也更分明,而松樹品性的價值也更加突現出來。
最後兩句變換句式,以有力的一問一答作結。詩人由外而內,由表層到深層,把讀者眼光從“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視到松樹內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樹之所以不畏狂風嚴寒,是因為有堅貞不屈的高風亮節
全詩以松樹為中心,寫得集中緊湊。反覆詠歌,卻不平板單調。用詞樸素無華,風骨雄健,氣勢有力。不重在工筆細描,而以層層深入事物的核心見長。
這首詩名為“贈從弟”,但無一語道及兄弟情誼。我們讀來卻頗覺情深誼長,而且能同詩人心心相印。這是因為詩人運用了象徵手法,用松樹象徵自己的志趣、情操和 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滅,與人無關。但一旦詩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樹木、風霜雷電,與自然界中某些同人類相通的特徵一撞擊,便會爆發出動人的火花。 這種象徵手法的運用,劉楨之前有屈原桔頌劉楨之後,則更是屢見不鮮,且形成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特徵之一。
劉楨如果直接抒寫內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樹的高潔來暗示情懷,以此自勉,也藉以勉勵從弟。全詩關於兄弟情誼雖“不著一字”,但味外之旨卻更耐人品嘗。

部分試題

1.對<贈從弟>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聳的樣子”,寫出了青松挺立風中的形象。
B.三、四兩句連用兩個“一何”,第一個“一何”突出了風之大,第二個“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襯手法的運用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主要特點,全詩以“山上松”的堅韌反襯出“谷中風”的迅疾。
D.本詩以松柏為喻,讚頌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嚴寒而不凋的頑強生命力,對從弟的勸勉之意不言而喻。
2.《贈從弟》中,描寫勁松與狂風對抗的詩句是:
3.劉楨的《贈從弟》一詩中直接描寫松柏“本性”的詩句是“ ”和“ ”。

參考答案

1.C
2.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3.松枝一何勁 終歲常端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