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爾·賽斯-英夸特(賽斯·英夸特)

阿圖爾·賽斯-英夸特

賽斯·英夸特一般指本詞條

阿圖爾·賽斯-英夸特(Arthur Seyss-Inquart,1892年7月22日-1946年10月16日)奧地利納粹黨代表人物,一戰期間加入奧匈帝國部隊作戰並負傷,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末代總理,在其僅五天任期內完成德奧合併,並成為德國東部邊疆區(即奧地利)總督。二戰期間歷任波蘭南部行政長官、波蘭副總督、荷蘭總督。在希特勒的政治遺囑中更被委任為德國外交部長(未到任),後於紐倫堡審判中被判處絞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圖爾·賽斯-英夸特
  • 外文名:Arthur Seyss-Inquart
  • 國籍奧地利
  • 民族:奧地利人
  • 出生地奧匈帝國摩拉維亞
  • 出生日期:1892年7月22日
  • 逝世日期:1946年10月16日
  • 職業律師、總理,波蘭副總督、行政長官、總督
  • 畢業院校維也納大學
  • 信仰:天主教、納粹主義
  • 主要成就:完成德奧合併
早年,德奧合併,二戰期間,紐倫堡審判,

早年

1892年7月22日,阿圖爾·賽斯-英夸特出生於奧匈帝國摩拉維亞(今捷克境內的伊赫拉瓦), 1907年全家移居維也納。在之後,賽斯-英夸特就讀於維也納大學主攻法律。1914年一戰爆發,賽斯-英夸特加入奧匈帝國軍隊,先後於俄國、羅馬尼亞及義大利服役並負傷,1917年在其養傷期間,完成學位。
1921年,賽斯-英夸特成為一名律師,在魏瑪共和國初期,其與奧地利政黨“家鄉前線”相當親近,但到了1931年,因認同納粹黨的觀點及行動,而與之取得聯繫。1933年被推薦進入奧地利總理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內閣。1934年7月25日陶爾斐斯被奧地利納粹分子謀殺後,庫爾特·馮·許士尼格上台,賽斯-英夸特擔任了奧地利不管部部長。1937年5月出任奧地利政府國務顧問。
阿圖爾·賽斯·英夸特阿圖爾·賽斯·英夸特

德奧合併

1938年2 月12 日希特勒貝希特斯加登會議上以軍事行動相要挾,迫使許士尼格接受賽斯-英夸特入主奧地利保全部和內政部。3月11日,許士尼格以無力抵抗德國入侵為由,辭去總理一職,在向英國、法國、義大利求援無果的情況下,奧地利總統威廉·米克拉斯被迫同意賽斯-英夸特出任總理。隔日,賽斯-英夸特以總理的身份發出電報“請德軍穿越德奧邊界以維護奧地利社會秩序的穩定”。這使德軍入侵奧地利的軍事行動合法化。
英夸特(前排左一)和希特勒英夸特(前排左一)和希特勒
3 月12 日,賽斯-英夸特在林茨會見希特勒,並發表了講話,表示歡迎德軍並擁護德國與奧地利重新合併。3 月13 日,由於他施加影響而通過了一項法律,根據這一法律,奧地利將成為德國的一部分。由於奧地利總統米克拉斯寧肯引退也不願簽署這項法律,賽斯-英夸特就取而代之。同一天,賽斯-英夸特正式加入德國納粹黨
兩天后,奧地利正式併入德國版圖,賽斯-英夸特成為德國東部邊疆區總督;並被授予黨衛軍將軍頭銜。在他擔任德國東部邊疆區總督期間,他多次與保全警察和黨衛軍保全勤務處合作,血腥鎮壓奧地利的反納粹人士,沒收猶太人的財產,將猶太人從奧地利驅往東方,並最終將他們投入集中營屠殺。
1939 年3 月11 日,賽斯-英夸特對普雷斯堡的斯洛伐克內閣進行了一次訪問。他設法使該內閣宣布獨立,而宣布獨立所採用的方式與希特勒攻擊捷克斯洛伐克的獨立恰好合拍。1939 年5 月1 日,賽斯-英夸特又出任德國不管部部長

二戰期間

1939 年9 月,賽斯-英夸特出任波蘭南部行政長官。1939 年10 月12 日,他又升任漢斯·弗蘭克主持下的波蘭總督轄區的副總督,負責管理德國通過侵略戰爭所占領的地區,而對這些地區的管理正是德國進行侵略戰爭的生命攸關的問題。
賽斯-英夸特在擔任波蘭總督轄區的副總督期間支持業已生效的嚴厲的占領措施。1939 年11 月,他在總督轄區進行巡迴視察時指示說:管理波蘭的宗旨是為德國的利益榨取它的經濟資源。賽斯-英夸特也參與迫害猶太人的活動。他接到過開始執行特別綏靖行動的通知,該行動將大批波蘭知識分子列為殺害的對象。
1940 年5 月18 日,在希姆萊的極力要求下,賽斯-英夸特取代馮·法爾根豪森將軍被任命為荷蘭總督,主掌平民事務與增進德國所獲利益。到任後,賽斯-英夸特展開了一項被他稱之為“消滅敵手”的行動,他先是大力扶植“荷蘭國家社會主義運動”並授權該政黨創建一個輔警組織,用以取締其他政黨,逮捕荷蘭前政府官員。
賽斯-英夸特還與地方黨衛軍的高級首腦和警察頭目合作,參與槍殺因觸犯占領當局而被逮捕的人質。他還把一切涉嫌敵視占領政策的人員送入集中營,其中包括牧師和教師。許多荷蘭警察在威逼下被迫參與了這些行動,否則便要對他們的家屬採取報復手段。荷蘭法院也被迫參與推行這類計畫。而當法院流露出不願施以監禁時——因許多被監禁的人實際上已被殺害,就大量使用警察速決法庭。
賽斯-英夸特在荷蘭的經濟管理方面也毫不尊重海牙公約,他認為該公約業已過時。不僅如此,他採用了一種最大限度地利用荷蘭經濟潛力的政策,在奉行這種政策時完全不考慮會給荷蘭居民造成的後果。公私財產橫遭掠奪,賽斯-英夸特的命令卻給這種做法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在他控制之下的荷蘭的各種財政機構也通過陰謀手段支持這種做法。
此外,賽斯-英夸特還從荷蘭向德國大肆遣送奴隸勞工。在1942 年以前,還在口頭理論上把去德國服勞役說成是自願的,而實際卻是憑藉強大的經濟壓力和巨大的政治壓力強迫去的。1942 年,賽斯-英夸特正式頒布了強制勞役令。為制止避不執行該命令的行為,他動用了保全警察和黨衛隊保全勤務處。在整個占領時期,共有五十萬人被作為勞工從荷蘭被送往德國,其中只有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人是真正自願者。
紐倫堡法庭上的英夸特紐倫堡法庭上的英夸特
而在迫害猶太人方面,賽斯-英夸特更是輕車熟路:先後發布了一系列反猶法令,先剝奪猶太人財產,再強令猶太人進行登記,強迫他們遷入猶太人隔離區並佩戴作為猶太標誌的大衛星徽,然後把他們逮捕並投入集中營,最後按照海德里希的建議把荷蘭的十四萬猶太人中的將近十二萬人集體押往奧斯威辛集中營進行“最後解決”。

紐倫堡審判

在戰爭結束後的紐倫堡審判中,賽斯-英夸特作為A級戰犯被指控犯有反和平密謀罪、侵略計畫與實行罪、戰爭罪反人道罪。經審理,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認定除反和平密謀罪外,其他三項罪名全部成立,依法判處賽斯-英夸特絞刑。當他聽到判決結果後說道:“絞刑…嗯,綜觀全情,我不期待會有什麼不同,無所謂。”
1946年10月16日凌晨,54歲的賽斯-英夸特最後一個走上絞刑架,被執行絞刑,就刑前他說:“我希望我的死是二次大戰悲劇中的最後一幕,也希望在大戰中學得教訓使和平應該存在人與人之間。我相信德意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