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賴恩爵(1795-1848),字簡廷,
新安縣大鵬城(即現在深圳市
龍崗區大鵬鎮)人,漢族
客家人。祖籍
永安縣(今
紫金縣)
義容甘棠,為永安賴參廷九世孫。先祖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遷寶安
大鵬古城烏涌村(今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
鵬城村);祖父
賴世超武舉人,官至二品
都尉。父親
賴英揚任浙江淀海總兵,叔父
賴信揚任福建廈門
水師提督,官至一品。弟賴恩祿,將軍官銜,任福建晉江鎮鎮台。父親賴英揚一生致力於緝匪抗盜,戰績彪炳,官至浙江定海鎮
總兵官,死後晉封
振威將軍;叔父信揚官至
福建水師提督,封安鷺將軍。恩爵少時隨父出任陽江,後在陽江入伍。歷任兵士、
把總、千總、守備、
都司、游擊等職。道光十八年(1838年)補海門營
參將。
道光十九年(1839年)賴恩爵指揮中國水師,在中英
九龍海戰中擊敗英軍,取得
鴉片戰爭首戰——九龍海戰的勝利。戰後道光皇帝賞戴花翎,封“呼爾察圖巴圖魯”(“
巴圖魯”為滿族語言,勇士之意)名號,並升授
副將。此後,賴恩爵參加了中英
穿鼻洋海戰、官涌海戰,屢立戰功,於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七(1841年9月21日),被提升為南澳鎮總兵。在平定海盜中累立戰功20餘次,於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五(1843年12月25日),升任廣東全省水師軍務
提督,以接替因防守不力的原
水師提督吳建勛。道光二十九年(1848年)賴恩爵病逝,享年53歲。賴恩爵一生致力於緝匪抗盜,保衛疆土,其一生中最輝煌的一頁是成功地指揮了
九龍海戰。
人物生平
字簡廷出身在廣東省
新安縣大鵬新區,生於清乾 隆五十九年(公元1795年)。恩爵少時隨父任陽江,後 在陽江入伍。歷任兵士、
把總、千總、守備、
都司、游擊 等職。道光十八年(1838年)補海門營
參將。當時英國人 在廣東沿海販賣
鴉片,並於九龍尖沙嘴毆斃居民林維喜, 且抗不交凶,
兩廣總督
林則徐遂令恩爵領師船三隻,駐地
九龍寨,控制九龍灣洋面,以絕英人供應 。翌年七月,英 人義律率船五隻,以求食為名,突施襲擊,恩爵率師船擊,岸上炮台弁兵亦發炮 助戰,英人傷亡甚眾,遂退守水沙嘴。道光皇帝賞戴花翎 ,封“呼爾察圖巴魯” (‘
巴圖魯’為
滿語,勇士之意)名號,並升授副將 。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 九月,英船攻官涌營盤,但守軍退。十月,賴恩爵會同
陳連升等,分兵五路, 襲擊英軍艦艇,擊沉雙桅洋舶一隻、划艇一隻,英船盡退出洋。粵督奏恩爵最熟悉 外洋情形。故不久賴恩爵即被授南澳鎮總兵。
墓葬
當時廉、瓊(今海南一帶)洋賊猖獗,恩爵遂率拖 船四十餘只前往剿匪,降敵四百三十八人,擒拿土賊九 十五人。在平定海盜中累立戰功二十餘次,於道光二十 三年冬升任廣東虎門水師軍務提督。道光二十九年病逝, 葬於
大鵬大坑山爬雞地;光緒三年(公元 1877 年)遷 葬大鵬王母
黃岐塘;原墓地遺留石人、石馬各一對。
家庭背景
賴恩爵,
軒轅黃帝第170代孫,賴叔頴國君第114代孫。愛國民族英雄,出生於武術門第,是三代五將軍世家。賴恩爵的祖父
賴世超,武舉人,升二品
武功將軍。生三子:長子鷹揚,任浙江定海總兵,官至
從一品(曾擒獲鄔石二(人名)等洋盜382名。)次子升揚,武術高強,也是武將,三子信揚,任夏門水師提督。封建威將軍,官
正一品。鷹揚也生三個子:長子恩爵,次子恩祿,三子
恩綸。恩爵官至從一品,封振威將軍。
賴世超,乃鵬城賴氏始祖第三代獨孫。他是曾祖顯貴之子。世超官至瓊州鎮鎮台,正二品官,曾任閩粵兩省武舉考官,封武功將軍。賴恩爵:賴鷹揚的長子。少年隨父從軍。在廣東信江當兵。連升
把總、千總、守備、都司、游擊。18歲任門營參將軍。為清道光一代最年輕的戰將。清朝廷委任福建廈門
水師提督官至正一品,屬
林則徐部下。
輝煌勝利第一仗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春夏之交,賴恩爵奉欽差大臣
林則徐之命,率領三隻水師船,巡查阻止英軍販運
鴉片進來,中午時分,與五艘英國軍艦相遇,正在雙方派士兵傳話時,英艦突然不宣而戰,向我方開炮,賴恩爵立即指揮三船和九龍炮台還擊,雙方持續戰鬥了將近五個小時,大鵬營犧牲了兩名兵丁,兩名重傷,四名輕傷,而卻擊斃英軍十多人,並擊沉其雙桅艦一艘。達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績。這就是史稱中英
九龍海戰。因此其得到
道光皇帝的賞識,御賜呼爾巴圖(勇士)稱號,賞載花翎,並晉升為
副將。
1839年農曆9月,英軍船艦前來香港挑釁。林則徐召眾將商議,準備應戰。眾將見英國軍艦又大又堅固,槍炮又利害,都不敢請戰,只有賴恩爵奮勇請戰,並向
林則徐立下軍令狀,誓死抗英。賴恩爵足智多謀,又善於選擇戰機。他下令徵用一批民船,使我方船已達五百多艘。在每個船兩旁排立稻草人進行偽裝,裝上一口鐵炮,配兩個炮手。十個兵,準備出戰,適遇接連三天大霧,看不清是人是物,賴恩爵親自率軍出戰。閃電般把英軍包圍起來,百炮齊發,打得英軍暈頭轉向,擊沉英艦一艘,擊死三十多人,擊傷無數,英軍主帥得忌刺吐的胳肘也被打斷了。此後,賴恩爵又率領水師進行了六次戰鬥,次次獲勝,把英軍驅逐出尖沙嘴了。是中國近代抗擊英國
殖民主義侵入並取得輝煌勝利第一仗。
辭官
九龍海戰後,賴恩爵升任南澳鎮總兵。1840年10月,滿清皇帝受
投降派愚弄,免去
林則徐職務後,英軍又猖狂起來,再向
虎門進攻,守將
關天培以身殉國。賴恩爵繼任廣東
水師提督,
從一品。皇帝連下三道聖旨,召他進京任高官職,他深為國運擔憂,不願與求和派妥協,三次上表辭謝,不進京去。
評價
1844年,在鵬城開始修建他的府第——賴府。四周高築圍牆,場地寬敞,規模宏大,三進四合大院,雕樑畫棟,金璧輝煌。大門額上橫貼道光皇帝賜的“
振威將軍第”。大門左右兩旁貼上道光皇帝賜的對聯“秀一鵬山開泰運;重班鳳闕迓鴻麻”。老百姓稱賴府為“將軍門第”。1848年,賴恩爵在憂鬱中病逝,終年53歲。
道光皇帝聞訊,謚封為“振威將軍”。
遺願
賴恩爵在逝世前,叫五個孫子到他的床前,留下遺願“希望有朝一日,收回香港島”。經148年後,到1997年6月21日,散居世界各國的百多位賴氏後人,紛紛回到
大鵬古城。在賴恩爵
將軍第,懸掛了一幅紅色紀念碑,上寫“還我祖願”。9天之後,香港回到了祖國懷抱。
振威將軍第
賴恩爵振威將軍第位於大鵬所城南門右側內,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規模宏偉,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門首橫額楷書“振威將軍第”五個大字。門前有一對抱鼓石和一對石獅。檐板、梁枋等飾金木雕刻,上繪人物故事、花鳥草木及墨書詩詞等。將軍第為側門內進,三套三進三間,當心間三廳二天井、左右次間三廳、二天井、十廳房。側間為三進三間。三廳、三天井、十二廂房。兩間前長廊有月門想通,地面鋪磚,牆石腳青磚結砌。長廊前有倒廂,正側間有前院、側廊,側間有後院,後院有偏廂,前後院均有水井。建築材料為青磚牆、紅磚地、木樑架、石柱礎。瓦頂式樣為硬山頂,中有灰脊。
將軍第保存基本完好,以金木雕刻甚為難得。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