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中國傳統習俗)

賞月(中國傳統習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秋節是我國最古老最著名的節日,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更具規模。還指八月十五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賞月
  • 外文名:Admire the full moon
  • 屬於:中國傳統習俗
  • 時間:農曆8月15
  • 節日:中秋
風俗介紹,風俗來歷,由來傳說,周代風俗,唐朝風俗,明清風俗,賞月佳對,

風俗介紹

“月是中秋明”,中秋的月亮最明亮。
舊曆秋天的7、8、9三個月,8月份處在當中,8月15日的滿月被稱為“中秋明月”,日本又叫做“十五夜”,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
中秋賞月由來已久,大約在日本的奈良~平安年代(公元710~1191年,中國唐、宋朝時期)作為中國的宮廷行事流傳到了日本。
過去,在中秋節一個月之後的舊曆9月13日,還有“十三夜”、“後之月”的慶典活動。有這么一種說法,賞月應當賞兩回,不能只賞一次。當然“十三夜”的風俗只是日本的做法,中國沒有。
賞月是依據“舊曆”進行的儀式,而“舊曆” 根據月亮的滿虧贏缺來決定日曆,與現代的日曆大不相同,賞月的日子也隨年份不同而有所變化。在中秋節,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風俗來歷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世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一年四季皆有明月,為何要在中秋賞?歐陽詹在《玩月》詩序中試圖解釋了這個問題:“月之為玩,冬則繁霜太寒,夏則蒸雲太熱,雲蔽月,霜侵人,蔽與侵俱害玩。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則寒暑均;取之月數,則蟾魄圓。”他從天氣角度給出了解釋,這個解釋在今天的科學角度看來是合理的,秋季中期,北方乾冷氣流迫使夏季一直迴旋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上空的暖濕空氣向南退去,空氣中水汽降低,天空中的雲霧少了,因而出現秋高氣爽、夜空如洗的天氣,所以月亮顯得分外皎潔,使人產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覺。
賞月賞月
除了自然原因外,人們選擇一年中的“中秋”前後賞月還有歷史原因,早期月亮祭祀選擇在秋季進行,那時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領略到平常習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當時上層人士對月亮的認識開始趨於理性,不再是單純的崇拜,就漸漸把圓月當成了一種美麗的自然景象進行欣賞。所謂的“良辰美景”心態,便是如此。從歷代賞月詩歌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神話的痕跡,桂樹、白兔、嫦娥是常見的意象,也證明了古代月亮神話對賞月風尚的濃厚影響。

由來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苦幹,老百姓眼看無法生活下去。後來一個叫后羿的英雄,登上崑崙山,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夫妻倆恩恩愛愛。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服下此藥能即刻上天成仙。然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不料被奸詐刁鑽的蓬蒙看到了。
賞月賞月
三天后,后羿外出狩獵,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危急之時,嫦娥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不死藥,立刻飄離地面向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夜空苦苦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是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賞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借月表達這思念之情。

周代風俗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唐朝風俗

隋唐以後,人們對月亮天體有了較理性的認識,月亮的神聖色彩明顯消褪。這時皇家也逐漸失去了對月神祭祀的獨占權威。月亮對一般平民來說,不再是那樣高不可及。唐人精神浪漫、親近自然,唐朝雖沒有中秋節日,但中秋賞月、玩月已成為文人的時尚。人們將清秋明月視為可賞可玩的自然奇觀,吟詠中秋明月的華章麗句尋常可見。而在賞月風俗的流行中,中秋節便正式形成了。賞月之舉,當然不能說始於唐朝。在遠古時期,人們對月亮固然更多的是崇拜,但是在崇拜之餘,也會感受到月色之美。《詩經》中也留下了抒寫柔美月色的詩篇,《陳風-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詩句。
古代文人賞月古代文人賞月
古詩十九首》中亦有《明月皎夜光》。但是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了文人玩月蔚為風尚的苗頭。魏晉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他們“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虛靈化了,也情致化了。”(宗白華美學散步》)他們在自然的美景中流連忘返,尋找精神的歸宿,而萬古如一的朗朗明月也自然成為他們的欣賞對象。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序》中說:“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說明四時的特色風景已成為詩人文士所吟詠的對象,而秋季之月成為秋季的特色。唐代詩人歐陽詹在《玩月》詩序中說:“月可玩。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他說月亮可以賞玩,並說南北朝時期的謝靈運鮑照、謝眺等詩人都已開始喜歡玩月,留下了許多玩月詩。《昭明文選》卷30 所收南朝劉宋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即為中秋賞月之作。
唐朝,社會安定,政治開明,經濟繁榮,思想空前地開放自由,唐人也繼承了魏晉風度的瀟灑。這種盛唐氣象導致賞月活動更加風行,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唐詩中賞月的詩歌很多,記載農曆八月十五或其前後賞月的詩歌驟然出現很多。檢索全唐詩,唐朝的八月十五賞月詩共111首,出自65個詩人之手。[3]
從一些詩句的描述,可以斷定八月十五賞月從初唐開始已是在文人士大夫階層廣泛流行的習俗。王建(約767-約830)《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說:“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夜月明人盡望”一句,點出八月十五日賞月是社會上人人所做之事,已然成為一種深入人心和全社會的風俗。
唐代的中秋賞月已經帶著濃厚的思鄉、盼望團圓的感情。賞月一般是親友聚集在一起,一邊宴飲,一邊賞月聊天,文人則對月賦詩。也有人獨自賞月,獨賞明月留下的記載多為思鄉思友之作。一般是個人離開親人,出差在外,面對圓月,想到家中親人也在欣賞明月,為月圓人不圓而傷感,並將這種憾恨寫在詩歌中。張九齡望月懷遠》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祜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絕域行應久,高城下更遲。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上半寫中秋美景,下半寫自己久處邊塞,在月圓之夜不能與親人團圓的愁緒離情,字裡行間透露的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杜甫月夜憶舍弟》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八月十五夜月》有“滿目飛明境,歸心折大刀”之句。
白居易中秋詩尤多,詩題中標出“八月十五”或“中秋”字樣的就有7首,如《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華陽洞裡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寫的是中秋月夜與友人聚會賞月之事。晚唐詩人殷文圭作有《八月十五夜》,寫中秋之夜獨身在外的鄉愁,開頭兩句為“萬里無雲境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其中“最團圓”即指月圓也暗喻人的團圓,是此時已有親人團聚賞月習俗的一處明證。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中說:“萬里無雲鏡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許多唐詩寫到一人在外鄉,表達了不能與親友團圓的遺憾之情,可以說,唐朝的中秋節習俗就是親友團聚在一起賞月,其中心內容是賞月,團圓是因賞月而起的,是依附在賞月活動上的。如果不是因為賞月活動,就不會憑空生出中秋團圓的習俗。親人的團聚習慣自然地派生於十五賞月的風俗,這為後世中秋節轉為團圓節打下了基礎。

明清風俗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賞月佳對

(一)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註: 此聯運用疊字手法寫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為內容的下聯相對,堪稱工整自然,珠聯璧合。
(二)上海豫園得月樓聯:樓高但任雲飛
賞月賞月
池小能將月送來
註: 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通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三)台灣阿里山古月亭聯:
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註: 全聯對仗既工且含無窮韻味。“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聯:
水憑冷暖 溪間休尋何處來源 詠曲駐斜暉 湖邊風景隨人可
月自圓缺 亭畔莫問當年初照 舉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認我不
註: 此聯典雅明麗,富於想像力。
中秋賞月 天月圓 地月缺
遊子思鄉 他鄉苦 本鄉甜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夜五更 半夜二更之半
三秋九月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紗窗 個個孔明諸葛亮
風送幽香 鬱郁畹華梅蘭芳
古人都有在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還有很多描寫月亮的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