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背景,經過,結果,評價,
背景
鑒於邊情危急,明廷商議復設總制官,朝臣先後會舉七人,均未合孝宗心意。吏部尚書屠滽舉薦此前因罪謫居的名將王越,孝宗準允,命王越以原職總制甘、涼邊務,兼巡撫。王越稱甘肅鎮兵弱,不用延綏、寧夏兩鎮兵難以克敵。後請兼制延綏、寧夏兩鎮,並解此前所兼巡撫職,朝廷準許。
弘治十一年(1498年),孝宗敕諭王越:“賀蘭山後,乃虜賊巢穴。累次寇邊,皆自彼而入。使其住居年久,熟知地方,或誘引北虜大眾。或招來野乜克力等夷,為患不小。爾須運謀追剿,母令滋蔓。”王越就任後,遂開始籌劃對盤踞賀蘭山的韃靼軍展開襲擊。
經過
弘治十一年(1498年)七月,王越自寧夏調兵遣將,分三路進兵,直搗賀蘭山:
王越則居中總制,另命張安、郝善部分為二哨。明軍北哨行進五十餘里,於花果園遭遇韃靼,將其擊敗,斬首十三級。南哨至蒲草溝時,被韃靼發覺,韃靼軍拋棄畜產,急從沙窩遁逃,有七人不及逃走,被明軍斬殺,其中有一位“衣甲居幙甚整”的韃靼酋長。
隨後,二哨合兵追擊韃靼至大把都。韃靼軍分為三部突擊,試圖衝散明軍。明軍下馬以槍銃回擊,韃靼軍稍稍退卻,明軍乘勢急擊,再斬首十級。
日晡時分,張安收兵返回,並在路旁設伏,韃靼軍來襲,遭遇伏兵,被迫撤退。郝善率軍攔截韃靼軍退路,又追斬首級八級。其後再追至柳溝(今寧夏平羅西北),斬首三級,韃靼軍向西敗逃,明軍才回到寧夏城。賀蘭山之戰遂告結束。
結果
此役,明軍共斬首四十二級,俘獲馬、駱駝兩百四十一隻、牛羊及器仗數千。
另外,參戰的明軍,升二級的有兩人,升一級的有四十七人,升署一級的有七十三人,獲賞賜的有六百三十五人。
評價
韃靼別部“居賀蘭山後者,數出抄掠”,給明軍北部邊境帶來了諸多困擾。王越對賀蘭山韃靼軍的驅逐,使其短時間內不能再藉助地理便利而隨意寇邊,也遏制了其“誘引北虜大眾”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明北部邊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