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嶼朥餅
- 主要原料:豬油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特點:皮薄、餡松、味道清醇甘香
- 始創時間:明末清初
傳說,簡介,特點,
傳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潮汕人以聰明能幹、心靈手巧、善於經商而著名,潮人製作的月餅,稱為潮式月餅,本地人稱為“朥餅”。它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現已成為全國聞名的五種風味系列餅食之一(其他為京式月餅、津式月餅、蘇式月餅和廣式月餅)。
“朥”字,潮汕方言指豬油。顧名思義,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烤培熟的餅便是朥餅。以其餡料不同,朥餅分為綠豆沙朥餅、雙烹朥餅、烏豆沙朥餅和水晶朥餅。
朥餅早就不僅僅只是一種食物,在它內部包含著許多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它寄託了人們對親人的祝福以及美好願望。關於月餅有很多傳說,有嫦娥奔月的悽美傳說,有關於吳廣起義的歷史故事。在潮州關於朥餅,潮人也有其獨特的傳奇故事。
傳說宋朝末年,元兵攻進潮州城,為了鞏固其統治,實行聯戶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養一個元兵,只準養胖不準養瘦。還規定三家人晚上不得關門,任由元兵隨意上哪家睡覺。更不能容忍的是誰家娶媳婦,新娘頭天晚上只準與元兵同房睡覺。百姓受盡欺凌忍無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盤朥餅。原來這是起義者事先安排好的,朥餅底下墊著一小塊四四方方的白紙,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漬出來,其實上面寫了個“殺”字,暗中傳遞訊息,約定拜完月娘請元兵吃朥餅時,一見“殺”字,男女老少一齊端起燭台、香爐、棍棒、菜刀痛殺元兵。結果—夜之間,十惡不赦的元兵全被斬盡殺絕。
簡介
貴嶼朥餅不同於其它朥餅的特色是皮薄、餡松、味道清醇甘香,別具風味。貴嶼朥餅的製作過程是很講究的,它所用的糖料,要用陶缸漚制一至三年,以去除火氣;製作餅皮時,面、朥、水要按一定比例拌得十分均勻;餅餡的瓜碧、豆沙要反覆研碎、揉搓成粉狀;焙制時要嚴格控制火候,火太猛則餅色焦黑,火太慢則餅色淡白而不雅。就是它的包裝,也與眾不同,它是裝在一個小陶缽里,一面封上竹葉,這樣,不會走朥,可以保存一二個月而不變質。
特點
1.主要原料為豬油:潮州月餅一定要用潮州本地豬的豬朥來炸油,因為這樣的豬油味道才極為柔軟香滑,清涼,不硬,口感好。
不過,傳統的潮式月餅高糖分,低蛋白質,脂肪的含量也相對較高, 就朥餅皮來講,傳統工藝生產中通常採用油炸或烘烤的方法,尤其是前者,導致含脂肪量較高,而蛋白質的含量相對低。這種情況與廣東人過去喜歡甜食有關,但從現代食品營養學角度分析,對健康來說並不可取,因此食用不宜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