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豐都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豐都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是豐都縣政府2014年發布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都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 發生時間:2014年
  • 發生地點:豐都縣
  • 性質:檔案通知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巨觀經濟持續下行、發展壓力不斷加大的嚴峻形勢,面對改革發展中各種困難和問題,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領導下,團結依靠全縣人民,穩中求進,創新實幹,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較好完成了縣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綜合經濟實力穩步提升。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17億元,同比增長10%。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25億元、52億元、40億元,分別增長4.5%、19%、6%,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1.4︰44.4︰34.2。地方財政收入實現20億元,增長19%;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8.8%,增速全市第二。
——重大基礎建設取得突破。渝利快速鐵路、涪豐石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豐都不通鐵路和高速公路的歷史。龍河東、丁莊溪組團城市開發大馬力推進,體育館等城市要件建成投用,新增城鎮面積2平方公里。
——社會民生事業持續改善。市上下達的13件民生實事和縣政府承諾的1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五大保險”參保人數擴面10.3%。貧困人口減少1.6萬人。預計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實現20126元、7850元,同比分別增長11.3%、13%。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十方面工作:
(一)培育壯大骨幹工業。啟動2.1平方公里工業園區新區建設,建成標準廠房12萬平方米、安置房4.3萬平方米,消防站、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東方希望1000萬噸乾法水泥全面投產達能,凱迪生物質發電、德賢120萬噸洗選煤、創美石雕藝術品加工等項目建成投產,水天坪綜合碼頭、恆都牛肉精深加工、豐舟鋼鐵、風力發電等項目加快推進。新增金籟電子等規模以上企業6戶。培育科技型企業2家,獲取國家專利147件,轉化科技成果16項。預計全年工業增加值實現30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實現22.9億元,同比增長18%。
(二)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啟動城市規劃調整,完成4個鄉鎮總規修編、5個村級規劃和農民新村規劃。龍河東高速公路互通、興豐大道建成投用,龍河新橋、寨子溝道路、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加快建設。峽南溪鐵路橋改隧工程全面完成,泄水洞工程全線貫通,火車站連線道建成投用,統建安置房、農產品批發物流市場等項目穩步推進。3個市級中心集鎮“561”工程和一般鄉鎮“10個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完成13個鄉鎮場鎮升級改造。改造農村危房1.2萬戶,建成市級農民新村4個。建成商品房45萬平方米,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39.41%。深入推進“五城同創”,城鄉更加宜居宜業。
(三)提升繁榮旅遊商貿。名山景區古建築改造基本完成,五魚山玉皇聖地對外開放,瀾天湖景區建設穩步推進,廂壩旅遊度假鎮啟動建設,完成旅遊開發建設投資15億元。全年接待遊客7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2.5億元,遊客接待人數穩居庫區區縣榜首。龍河東核心商圈加快建設,高家鎮商貿中心、光明食品1萬噸國家級凍肉儲備庫建成投用,建成鄉鎮標準化農貿市場8個並實現全覆蓋,成功創建市級餐飲示範街1條、示範店7家。深入開展四季購物美食消費節活動和商貿五大行動。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1億元,同比增長16%。
(四)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推動肉牛產業轉型發展,發展500頭規模養殖場10個、庭院牧場503戶,新增肉牛飼養量5.5萬頭,國家級出口牛肉質量安全示範區通過復檢。建成武平國家級、三壩市級菸葉基地單元,收購菸葉10.8萬擔,散煙烘烤新技術在全市推廣。打造5000畝以上林業基地3個。種植榨菜16.5萬畝,新發展紅心柚2萬畝。新培育縣級龍頭企業4家,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91個,其中國家級示範社2個,土地規模經營度達到28.5%。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中國馳名商標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0個,啟動“豐都肉牛”中國馳名商標認證。豐都辣椒、豐都花椒被評定為辛香料國家標準。
(五)持續改善城鄉基礎面貌。豐忠高速公路、長江二橋分別完成工程量的46%、40%,豐彭路龍河東至九溪溝段完成升級改造,馬良至廂壩二級路改擴建工程開工,改造6個場鎮過境公路,全縣通村通暢率提高到60%。梨子坪中型水庫初設獲準市級批覆,太平壩水庫壩體填築有序推進,285高程水廠擴建主體工程完工,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99處,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2座,紮實推進346口山坪塘整治,新增、恢復、改善有效灌面1.6萬畝。渝利鐵路豐牽線220千伏、保合110千伏、瀾天湖35千伏輸變電工程和LCNG加氣中心竣工投用。
(六)穩步推動改革開放。“三權抵押”、行政審批、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等穩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成“農轉城”5159人,累計轉戶8萬人。大力培育民營經濟,新發展各類市場主體5745個。招商引資新引進項目95個,契約引資301.2億元,利用內資99.1億元,20萬噸成品油庫、糧食倉儲加工等一批投資上億、上十億的重點項目簽約落戶。預計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3350萬美元,同比增長15.5%,其中榨菜出口8000噸,居全市第一。
(七)強化財稅金融支撐。堅持依法徵收、應收盡收,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公共預算收入、基金收入分別實現20億元、11.8億元、8.2億元。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強化預算約束,加強資金調度,地方財政支出52.5億元,同比增長15%,有效保障了民生事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加強政府性債務管控,全年償還銀行貸款本息8.8億元。強化銀政企合作,銀行貸款餘額92.8億元,同比增長29%,高於全市14.3個百分點。存貸比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46.3%。
(八)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紮實開展環保五大行動,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30天。加強包鸞河流域生態治理,整體搬遷恆都公司包鸞養牛場,流域內地表水環境質量保持在Ⅱ類標準以上。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100%、93%。治理水土流失21平方公里,完成營造林10.2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3.9%。加強噪聲源頭預防,城區環境噪聲穩定達標。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完成22個行政村村莊連片整治。
(九)抓好扶貧攻堅與三峽後續工作。18個貧困村整村扶貧建設通過市級驗收,22個貧困村整村扶貧紮實推進。新修和改造村級公路464公里,解決貧困村1.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扶貧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6969人。成功舉辦重慶市第二屆鄉村旅遊扶貧避暑休閒開村儀式。編制完成2013年度三峽後續項目實施規劃,獲批項目87個、資金5.4億元。爭取對口幫扶資金5000萬元。完成移民就業培訓4500人,新增移民就業勞動力轉移2105人。
(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消除教育債務1.5億元,新建(維修)校舍2.9萬平方米,豐都二中二期教學樓建成投用。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畫,惠及10.4萬學生。課改教改取得初步成效,高考重點本科上線556人,同比增長14.2%。 “三甲醫院”啟動建設,中醫院綜合樓完成主體工程並啟動裝修,市級衛生縣城通過覆核驗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7‰以內。提檔升級3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成功創建國家二級圖書館。深入開展文體活動,獲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縣稱號。城鎮新增就業76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1%以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4%、96%。民政事業支出2.1億元,建成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站15個,獲“全國敬老文明號”榮譽稱號。建成廉租住房2057套。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29件。市上掛牌的10件信訪積案全部化解,全縣信訪總量同比下降47.1%。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現行命案偵破率連續8年保持100%,治安警情同比降幅全市第一,民眾安全感指數達94.9%。紮實推進安全生產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大督查專項行動,社會總體保持穩定。
一年來,我們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市委“七條意見”及“八嚴禁”、“十二不準”,紮實開展“躬身踐行·服務發展”行動,切實改進文風會風,會議、檔案數量分別減少20.5%、11.3%,公務接待費減少31.2%,車輛購置及運行費減少13.8%,因公出國(境)組團數下降27.4%。我們紮實辦理年初承諾的10件民生實事: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2萬人;完成180公里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設;解決6.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解決和穩定就業1萬人以上;建成2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和7所學校教師周轉房;新發展微型企業1000戶;完成5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新建和改建133個村衛生室;新建和改擴建10所鄉鎮敬老院;開工建設8個鄉鎮污水處理工程;加強縣城飲用水源保護,城區出廠水106項檢測指標全部達標,縣城10萬人喝上安全放心水。
與此同時,我們統籌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監察、審計、人事、法制、機構編制、統計調查、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民族、宗教、老齡、對台、僑務、氣象、人防、消防、修志、保密、檔案、地震、應急救災等工作取得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凝聚著85萬豐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關心、支持我們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參與豐都改革發展的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受主客觀因素影響,豐都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隨著金融政策收緊,新建項目普遍開工不足,2013年全縣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二是縣域經濟缺乏骨幹支柱項目,產業集約化程度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環保壓力較大。三是就業崗位不足,民眾自主創業能力不強,全縣尚有7.4萬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下。四是社會建設滯後,歷史遺留與發展新生的問題相互交織,貧富差距造成的矛盾日益突出。五是地方財力薄弱,收入結構不合理,政府性債務問題不容忽視。六是少數幹部事業心、責任感不強,謀發展解難題辦法不多,推諉扯皮、消極懈怠的事情時有發生,極個別人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二、2014年目標任務
今年(2014年)是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落實市委五大功能區部署、實施生態涵養發展戰略的破題之年和豐都區位嬗變的大幹之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新的部署,為我們獲取改革“紅利”、在更高層面和更多領域聚合發展要素提供了重大機遇。隨著世界經濟緩慢復甦,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戰略,重慶市全面實施五大功能區戰略,為我縣在更大空間融入發展“雁陣”提供了強大動力。特別是隨著高速公路、快速鐵路全面貫通,豐都不僅一舉邁入主城“一小時經濟圈”,從遠郊變為了近郊,而且成為承接都市核心功能區輻射,連線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與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的戰略要地,必將加速釋放三峽後扶、武陵山片區扶貧等政策優勢,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加快聚集。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揚長避短,順勢而為,就一定能夠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邁上新台階!
做好今年(2014年)的政府工作,我們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及市委四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踐行五大功能區戰略,牢固樹立生態涵養發展理念,提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旅遊精品化”,突出抓好“工業立柱、城市聚氣、農業夯基、旅遊靚牌、生態鑄魂”五大任務,以改革求突破、以創新添動力、以轉型提質量、以發展惠民生,圍繞建設“三峽庫區明珠、重慶生態低碳經濟重地、國際旅遊文化名城”而不懈努力。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14年全縣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國家約束性要求。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1%、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今年(2014年),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突出工業立柱,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堅持“面上保護、點上開發”,走“低碳、環保、效益”之路,著力打造“特色工業園區”和“重慶工業配套基地”。力爭完成工業投資55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50億元、增加值35億元。
調整最佳化園區功能。理順工業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按照資源集約、產業集聚、企業集中的要求,握緊拳頭、最佳化布局,推動園區由拆遷擴模向加大招商、提高效益、強化服務轉變。加快完善園區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建成水天坪綜合碼頭,加速推進工業物流、110千伏變電站、配氣站、燃氣管網及華美、攜港樓宇工業等項目建設。加快藍領公寓及保障性住房建設,滿足園區企業職工住宿和生活需求。著力提高園區投入產出強度,力爭投入強度逐步達到50億元/平方公里,產出強度逐步提升到70億元/平方公里。
推動特色工業發展。妥善解決鎮江精細化工園遺留問題,依託日供氣150萬方天然氣資源,力爭引進20萬噸MMA和PMMA、10萬噸己二腈等項目,逐步打造150億級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依託肉牛產業發展基礎,促進牛肉精深加工項目投產達能,積極引進牛副產品加工項目,延伸產業鏈條,著力培育100億級“牛”產業集群。依託東方希望1000萬噸乾法水泥項目,開工建設100萬噸粉磨站等項目,逐步形成50億級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建成投產風電一期、肝素鈉等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廢舊金屬回收、鋼鐵表面包裹物安全去除設備製造、新能源純電動機械、20萬噸成品油庫等項目。加強科技創新,爭創市級科技研發中心1個,轉化市級科研成果10項,新增高新技術產品2個。推進“兩化”融合。建設4G網路基站158個,城區4G網路覆蓋率達90%以上。加強企業運行服務,及時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水、電、氣、運和用工等問題。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調整最佳化招商工作機構,大力推行“精準招商”。立足現有資源和基礎條件,突出主導產業,高起點策劃包裝100個重大招商項目,建立1000億級的項目儲備庫。加快引進光電及筆電配套、汽車零配件及整車等一批產業鏈項目。積極推進工業樓宇招商,著力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力爭落戶20家以上。加強與重慶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以及對口支援省區、友好市縣的經濟協作,力爭承接一批配套服務產業,引進一批對口支援項目。力爭全年完成契約引資300億元,到位資金120億元。積極主動抓好項目落地服務,推進在談項目早日簽約、簽約項目順利開工、開工項目儘早投產。
(二)統籌城鄉建設,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力爭新增城鎮面積2平方公里以上,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
擴容提質打造濱江旅遊城市。調整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突出“山城、江城、水城”定位,打造山水園林城市,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強化規劃約束,城市開發地塊實行“帶圖拍賣”。加快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完成龍河新橋、旅遊大道及寨子溝區間路、火車站站前廣場、縱二路工程,加快推進長江二橋、峽南溪溝谷回填、幸福大道、龍河東市政幹道及綜合管網建設,啟動實施馬鞍中路、峽南溪片區城市雨污管網、橫五路火車站段等工程。加快推進瓜草灣、峽南溪、龍河東、工業園區統建安置房和城市綜合體項目,建成統建安置房13萬平方米、商品房50萬平方米,滿足民眾住房剛性需求。啟動城市色彩最佳化、高速路下道沿線景觀建設,實施城市支次幹道綠化、亮化、硬化改造,加大園林綠化和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實現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7.5%以上。深入實施市級生態縣、市級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力爭市級文明縣城創建成功。
因地制宜推動城鎮建設。完善城鎮配套功能,加快推進三建鄉場鎮避險遷建工程,健全完善高家、社壇、龍河三個中心集鎮“561”基礎設施,加快十直、仙女湖、董家等特色集鎮基礎配套和風貌改造,強力推進三元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鎮和一般鄉鎮“10個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成功申報3個國家級重點鎮。堅持用規劃控規模,完善鎮鄉場鎮控制性規劃和旅遊場鎮風貌設計,按照縣城—中心集鎮—特色集鎮時序,分層次、有節奏推進場鎮擴容,著力打造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安置主要承接地。強化集鎮市政管理,積極開展文明城鎮、衛生城鎮、宜居城鎮創建,切實解決場鎮“髒亂差”問題。深入推進城鄉違法建設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查處和制止違法建設行為。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大力改善城鄉交通條件,加快推進豐忠高速公路建設和墊豐武高速公路豐都段前期工作,完成豐彭二級路九溪溝至龍河段改造並啟動龍河至武平段原路改造、開工建設武平至彭水界段,啟動董家—青龍—十直北岸環線公路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2000戶,打造市級示範農民新村3個。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人口轉移市民化,結合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引導農民向縣城、集鎮、工業園區、農業園區、旅遊景區轉移集聚,形成轉戶進城常態化。
(三)夯實農業基礎,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立足農產品主產縣功能定位,圍繞“1+6+x”特色產業,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力爭全縣農業總產值增長5%,增加值增長4%。
做大做強特色效益農業。按照“一年規範化、兩年產業化、三年市場化”的要求,大力發展肉牛“總部經濟”,深入推進“中國肉牛之都”建設。力爭新建千頭標準化養殖場4個、500頭養殖場2個、現代庭院牧場300戶,全年新增肉牛飼養量2萬頭。啟動高家鎮市級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工程和肉牛良種繁育中心建設,積極創建國家農業(肉牛)科技園區,全面推進“豐都肉牛”馳名商標申報認定工作。加強肉牛養殖污染防治和資源循環利用,限時完成肉牛規模化養殖“5+1”污染減排工程。加快菸草惠民工程建設,種植烤菸4萬畝,收購菸葉10萬擔以上。建設優質榨菜基地18萬畝,著力實施榨菜深加工項目。打造2個紅心柚精品示範園,啟動冷鏈物流項目建設。推進高山生態有機農業示範區建設,發展有機稻5000畝。鞏固提升3萬畝龍眼核心基地。實施油菜、高粱、小麥、水稻、大豆等5個萬畝糧油作物高產創建,打造獼猴桃、蛋雞、花椒、冷水魚等特色農業品牌。全年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產地標識5個以上。
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重點水源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梨子坪中型水庫,完成太平壩菸草水源工程主體建設,繼續做好龍興壩中型水庫和硝廠溝、三叉溪等菸草水源工程前期工作,除險加固一般小(2)型病險水庫6座。實施龍河、渠溪河、碧溪河等中小河流重點河段綜合治理。抓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農田灌溉設施建設。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1.2萬畝,完成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建設8500畝,整治煙田5000畝。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新建戶用沼氣2000戶,大中型沼氣工程2處。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積極開展高家鎮城鄉統籌信息化試點,爭創市級農村信息化工作先進縣。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探索多種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規範流轉土地44萬畝,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34萬畝。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0個,新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實現23億元以上。激活農村土地、農民宅基地、林地等資源要素,建立完善“三權”抵押融資機制,擴大農業規模經營和農戶融資規模。全面推進國家“121”科技示範工程等科技項目,健全“專家+技術指導員+示範戶+試驗示範基地”的科技服務體系。建立水稻、蔬菜、漁業等新品種、新技術生產試驗示範基地6個,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戶1000戶。推廣補貼農業機械7500台,技改菸葉烤房1000座,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到38%。
(四)壯大旅遊經濟,充分激發消費活力。實施精品旅遊戰略,突出商旅聯動,注重文旅融合,廣聚人氣、商氣。力爭全年新增遊客100萬人次。
加快精品景區建設。理順旅遊開發建設體制機制,圍繞“一線、兩圈、四區”格局最佳化旅遊總體規劃,統籌旅遊資源保護與重點景區開發。高品質打造瀾天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完善湖周景觀和天堂谷森林公園建設,基本建成達沃斯酒店群並竣工投用返租式酒店,力爭完成滑雪場建設,基本具備吃住娛等條件,一期工程實現對外開放。加快推進廂壩旅遊度假鎮建設,建成一批道路、污水處理廠等基礎配套設施,完成一批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穩步推進名山景區提檔升級,開工建設上善古城。加大旅遊招商引資力度,有序、適度規模發展鄉村旅遊。
完善旅遊服務配套。加強“吃、住、行、購、娛”旅遊要素建設,開工建設龍河東旅遊集散中心,加快馬良至廂壩旅遊道路改造,力爭將仙女湖—暨龍—太平壩—武平旅遊環線列入省道規劃。啟動龍河新城五星級酒店建設,支持發展一批經濟型酒店、商務賓館、星級農家樂、特色餐飲名店,提升旅遊綜合接待能力。
支持豆腐乳、麻辣雞、葉脈畫、恆都牛肉等特色旅遊商品做大做強,策劃、研發、培育一批特色旅遊工藝品和紀念品,力爭實現批量生產。
加大宣傳行銷力度。精心製作豐都旅遊形象宣傳片,加強在央視等主流媒體的宣傳,注重在航空、高鐵等平台的宣傳,塑造“天下名山、上善豐都”品牌。加強與市內外各大旅行社的合作,推出鬼城—雪玉洞—瀾天湖“一日游”、“二日游”等精品旅遊線路,促進“過境游”向“目的地游”轉變。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原則,辦好民俗文化節暨鬼城廟會,啟動策劃《善城千古魂》大型特色實景演出,提升豐都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融合發展旅遊經濟。推動文旅融合,深度挖掘“唯善呈和”民俗文化內涵,啟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名山廟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打造以悟惑寺為重要節點的歷史文化旅遊長廊,力爭對外開放小官山古民居民俗文化園。探索工旅互動,打造工業生產和特色加工業參觀點,豐富旅遊發展業態。推動商旅聯動,發揮旅遊業對現代服務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構建以水天坪、丁莊溪、名山等為節點的商貿物流體系,開工建設龍河東城市核心商圈、糧食物流產業園。啟動建材、家居、汽車交易三個專業市場建設,加快建設濱江市級美食街及小商品批發等專業特色街市。積極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服務業態。力爭新增萬噸級運營規模物流企業5家、網路零售企業100家,連鎖經行銷售額占社零總額的比重達到40%,進出口總額保持3500萬美元以上。
(五)最佳化生態環境,構築庫區綠色屏障。立足生態涵養發展,最佳化空間布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城鄉居民創造一個舒心舒身、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啟動龍河流域消落帶生態恢復工程,開展石漠化地區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15.8平方公里。加強南天湖自然保護區、龍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大力推進長江沿岸、龍河、渠溪河百米林帶和二期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管護好136.9萬畝公益林,新增森林面積5000畝、原料林基地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4.6%。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有效保障地質安全。
實施環保五大行動。實施“藍天行動”,強化縣城塵污染綜合防治,完成煤改氣3家,治理城區餐飲油煙5家,確保全年縣城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20天以上。實施“碧水行動”,啟動龍河流域綜合整治,開工建設暨龍、南天湖、保合、江池鎮垃圾收運系統,完成工業企業廢水深度治理3家。實施“寧靜行動”,整治社會生活噪聲,完善交通幹線降噪設施和禁鳴標誌,新增市級安靜居住小區1個。實施“綠地行動”,新增城區綠地面積3萬平方米。實施“田園行動”,加強畜禽養殖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創建市級生態鎮2個,打造縣級生態村15個。
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低碳工業,嚴格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鼓勵企業研發和推廣節能技術,加強重點排污企業線上監管,淘汰落後產能。強化生產消費全程節約管理,降低能源、水資源消耗強度。推進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做好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的節能工作。強力實施總量減排,建成虎威、龍河、龍孔等7座鄉鎮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三建、雙龍、南天湖等14座鄉鎮污水處理廠。探索落實管理主體和運營模式,開徵鄉鎮污水處理費,發揮污染減排效益。
(六)推進全面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深入推進經濟社會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決定性作用,著力清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推進市場體系改革。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制定準入負面清單,嚴格執行負面清單外的非禁即準,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改先證後照為先照後證,改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為認繳登記制。放開競爭性領域市場價格,推進水、電力、天然氣、成品油、交通等領域價格改革。推動城鄉金融、土地等領域市場整合,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建立跨部門信用信息平台及工作協調機制,健全社會徵信體系。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清理全縣國有企業的資產資源、治理結構、經營管理等情況,實施分類監管、分類考核、分類指導。理順國有企業管理體制,規範企業管理人員薪酬水平和職務待遇,推進國有企業監管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破產關停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企業,通過民營化或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啟動經營性國有企業轉型改制,推動融資平台公司從資本運作型向投資發展型轉變,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
推動財政體制改革。改革預算約束機制,推行全口徑預算,把政府所有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統一管理,做到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本預算”之間科學銜接。嚴格預算執行,大幅壓縮一般性支出。全面推行“公務卡”改革,力爭全年公務卡結算占公務消費支出75%以上。嚴格財政投資評審和預算績效管理,確保財政資金合理有效使用、財政資源科學高效配置。進一步明確縣鄉財權和事權範圍,逐步縮小鎮鄉街財力差距。
(七)爭取更大支持,抓好扶貧開發和三峽後續工作。緊抓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和三峽後續建設機遇,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投入,加快移民安穩致富和農民增收致富進程。
大力推進扶貧攻堅。圍繞1.5萬貧困人口脫貧目標,整合宅基地復墾、危舊房改造、新農村建設、地災搬遷等項目資金,強力實施以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為重點的扶貧開發。加強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落實差異化扶持政策,推動貧困人口有序轉移。加強整村扶貧與連片開發,啟動七曜山片區扶貧,完成10個村整村扶貧建設任務,確保22個整村扶貧建設村通過市級驗收。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加快建設沿江特色水果示範園、紅心柚精品示範園、有機農業示範園、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等一批扶貧示範園區,著力打造產業扶貧示範縣。加快扶貧培訓基地建設,完成扶貧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5000人,促進民眾穩定脫貧。
抓好三峽後續工作。積極申報爭取後續項目補助資金8億元,實施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三峽後續重點項目。全面完成移民工程竣工決算,做好移民檔案管理和數位化建設工作,確保一次性通過國家總驗收。積極做好移民就業培訓和創業扶持,完成移民培訓3000人以上,新增移民就業勞動力轉移2000人。加大移民對口支援工作力度,爭取無償援助資金4500萬元以上。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強化重要支流植被恢復與水土保持。加強175米試驗性蓄水安全監測防範,確保庫區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八)加強運行調度,增強經濟支撐能力。充分發揮項目在經濟發展中的“牛鼻子”作用,著力破瓶頸、強保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大力推進項目建設。預算4000萬元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聘請高規格專家隊伍,加強項目審核論證,提高項目可研及前期論證質量,充實項目儲備庫,形成“建成一批、刷新一批、充實一批”的項目庫良性循環機制。建立一個項目“一名領導掛帥、一個部門負責、一套辦法推進、一個標準考核、一問到底督查”的“五個一”責任體系。健全項目管理機制,強化項目進度和質量控制,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著力破解土地瓶頸。加大用地指標爭取力度,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大規模實施縣級土地整理,實施農村建設用地復墾3000畝,實現土地整治收益2億元以上。用好三峽後續項目建設土地配套政策,爭取5平方公里的土地指標儘早落地,確保今年(2014年)取得用地指標1000畝以上。嚴格土地使用管控,調整最佳化用地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行“和諧拆遷”、司法拆遷並聯方式,適時推行拆遷居民市場化安置。
強化發展資金保障。堅持財稅均衡入庫,加大稅源培植力度,強化資本、資源、資產收入監管,力爭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4億元。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調整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全面清理政府性債務,探索建立3億元償債基金,將土地出讓淨收益的50%用於償還債務。加強債務管理,建立項目資金概算審查、預算審核、決算審計和超概算覆核審查的項目“四審制”,推進長短期、低高息債務的合理置換。挖掘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潛力,力爭貸款餘額110億元以上。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力爭全年政府性籌資10億元。用好三峽後續資金作保的融資、籌資機制,力爭帶動社會投資40億元以上。
(九)保障民生福祉,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要求,發揮好政府主導和人民主體兩個作用,用改革的思路和可持續的辦法做好民生工作,努力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民眾。
促進更大範圍更高質量就業。大力推進“創業豐都”建設,做大微型企業孵化園、微型企業特色村和“創業一條街”規模,激勵全民創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社會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幫助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4050”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完善小額擔保和融資貸款辦法,發放貸款1.5億元,回引就業創業1萬人。以提升就業技能和崗位技能為重點,統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7500人,促進城鎮失業人員、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和再就業。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穩步推進龍城國小、水天坪國小等項目建設,持續推進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和寄宿制學校建設,新建和改擴建校舍2萬平方米。深化課改教改,統籌發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促進城鄉教育公平。力爭高考重本上線580人以上,職高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加強“平安美麗校園”建設,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
提高醫療衛生水平。加快建設三甲醫院,建成投用中醫院綜合樓,建成鄉鎮衛生院周轉宿舍9個。啟動創建“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縣”。深化基層醫療衛生綜合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達到65%以上。嚴格執行人口計生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爭創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五大保險”覆蓋面,推動居民醫療保險從“政策全覆蓋”轉為“人群全覆蓋”。全年徵收各類社會保險費4億元。完善城鄉低保制度,救助困難民眾10萬人次以上。啟動建設虎威鎮、興義鎮敬老院。加快推進救助站和救災物質儲備倉庫建設。建設保障性住房12萬平方米,穩步改善住房困難民眾居住條件。
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深入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村文化活動室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文化體育功能設施,實施一批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廣泛開展文化下鄉、全民健身活動,不斷豐富民眾文化體育生活。規範文化市場管理。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力度,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完成杜宜清莊園二期修繕工程。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探索實施格線化社會治理,積極推進城鄉社區治理體制創新,增強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深化平安建設,安裝社會公共視頻監控攝像頭300個,強化派出所和社區警務室建設,依法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全力防範較大以上事故發生。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渠道,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50件。建立完善“應急應戰指揮平台”和“預警信息發布平台”,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順應民眾期盼,我們將全力辦好一批民生實事。一是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萬人。二是建設縣城停車場,新增車位1000個。三是實施城市居民“菜籃子”工程,建設蔬菜基地3.5萬畝。四是完成5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校舍和5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房建設。五是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58處,解決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六是改建農村公路150公里,20%符合客車通行的行政村開通農村客運線路。七是實施1000口山坪塘整治,完成500口整治和清淤擴容。八是創建市級藥品安全示範街一條,改擴建撤併村衛生室50個。九是建設鳳凰山公益性公墓,新增墓位6000個。十是完成1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
各位代表!豐都仍處於不發達階段,仍屬於不發達地區,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拐點”。推動豐都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堅持低調務實、少說多乾,敢於擔當、積極作為,勇於突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縣人民!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改革發展的形勢逼人,人民民眾的期盼催人,政府定當勵精圖治,奮發作為,不斷提升執行力和公信力。要以自破成規的決心和勇氣,著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切實用共同的夢想凝聚人心,用責任和擔當彰顯決心,用發展和變化增強信心。
第一,加快轉變職能。適時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最佳化政府組織機構,加快形成權責分明、精幹高效的政府組織體系。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增強事業單位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確保機構編制和財政供給人員只減不增。注重巨觀調控,加強發展規劃制定和執行,靈活運用財政、產業、價格等政策手段,增強經濟運行調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市場活動監管、社會管理、生態保護等公共服務,嚴把“管住”和“放活”兩條底線,做到不越位、不失位。進一步清理、精簡行政審批項目,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制度,推行網上申報、網上審批,最佳化審批流程,完善限時辦結等機制,加大行政審批視窗運行監督評議力度,全面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深化政務信息公開,完善“陽光豐都”平台,建成“陽光政務熱線”,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提高服務基層和民眾的水平。
第二,嚴格依法施政。堅持依法行政,深入實施法治政府建設五年規劃,增強政府工作人員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職的能力。完善政府工作規則,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推行專家諮詢、民眾參與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制度。實行法律顧問對政府重大決策進行風險評估和合法性審查制度,切實加強規範論證、風險評估、責任追究等關鍵環節的法制保障。進一步完善規範性檔案制定程式,嚴格執行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備案審查等制度,提高規範性檔案管理水平。加強政府決策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及輿論監督、社會監督,邀請縣人大代表和縣政協委員固定列席縣政府常務會議,確保行政權力依法、公正、規範運行。啟動實施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行政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執法缺位等問題。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堅決查糾執法不公、不嚴、不廉等行為,做到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第三,強化作風建設。深入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市委《七條意見》,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和政治紀律“八嚴禁”、生活作風“十二不準”,建立健全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保障,以作風改進樹政風,以作風改進贏民心。深入踐行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完善政府工作人員聯繫和服務民眾制度,當好民眾公僕。大興勤儉務實之風,嚴格執行規範評比表彰、節慶論壇展會、出國和議事協調機構等制度。規範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檔案會議、辦公用房等,嚴肅查處違規超標行為。堅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形成節約型機關建設的長效機制。完善運行機制,實行工作項目化管理,加大督查督辦力度,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改革績效考核評價機制,精簡考核項目,調整考核權重,充分調動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匯聚起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強大合力。
第四,保持清正廉潔。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梳理政府部門權力責任清單,公開權力運行流程,讓社會監督行政行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嚴格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自覺加強廉政教育,嚴守工作紀律和道德底線,築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健全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完善防控廉政風險、防止利益衝突、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深化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改革,有效防止腐敗。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強對公共財政資金、民生資金和國家重大投資建設項目、生態環保項目的審計力度,重點抓好貫徹落實中、市、縣各級巨觀調控政策措施情況的跟蹤審計。緊緊圍繞權力制約、反腐倡廉建設,拓展對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寬度和深度,加大責任追究、審計整改和績效審計力度,嚴肅查處各類不廉潔行為,確保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時代賦予重任,奮鬥鑄就輝煌。我們堅信,在豐都改革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任何困難都改變不了豐都人民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任何挑戰都阻擋不了我們追趕跨越的堅實步伐!讓我們在縣委的領導下,協力同心,務實苦幹,奮發拼搏,為開創“生態涵養、綠色崛起”新局面、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而不懈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