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縣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

豐都縣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

《豐都縣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是豐都縣人民政府於c發布的一份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都縣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址:豐都縣
  • 內容:經濟成長明顯加快
  • 發布時間 :2008年
2008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08年,是我縣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縣政府團結並依靠全縣人民,著力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務實苦幹,克難攻堅,圓滿完成了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經濟成長明顯加快。
全縣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實現57.47億元、57.01億元、21.9億元、3.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50.3%、22.1%、49.6%,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總產值、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實現35.9億元、13.2億元、29.5億元、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9.8%、65.7%、49.2%和106.9%。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12.7%,以紫光天化為代表的工業企業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
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渝利鐵路開工建設,長江二橋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渝安高速公路涪豐段即將開工,產業大道建設穩步推進,龍駒至長江大橋、長江大橋至新城大橋等公路改建工程順利竣工;水天坪工業園占地移民小區平場工程全面完工,橫2路、縱3路主幹道、綜合用地平場和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即將建成,220千伏輸變電工程、自來水廠、燃氣管網等項目加快推進,基本具備大型企業入駐條件;鎮江精細化工園征地拆遷基本完成,豐忠燃氣管道、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蔣家溝中型水庫順利開工建設;大唐核電項目完成初可評審。共開工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9個,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的竹漿項目重新啟動建設。全年引進投資500萬以上項目23個,契約投資總額61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1.36億元。累計發放貸款9.3億元,比年初新增3.19億元,增長13%。
農村發展勢頭良好。
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市委三屆四次全委會精神,明確了未來五年農村改革發展的目標和舉措。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全年農業農村投入6.06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14.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9%、7.3%。糧食總產達到33.7萬噸,增長5.8%。森林工程全面啟動,新造林10.7萬畝,改造低效林2.5萬畝,成為全市三個速豐林建設中心之一。肉牛產業加快發展,實現存欄12.3萬頭,出欄6.4萬頭,被授予“重慶(豐都)肉牛產業科技示範基地”稱號。出欄生豬45.6萬頭,增長5.9%;實現烤菸產量3580噸,菸農收入達到3931萬元;紅心柚、榨菜等特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青和米業等4個產品榮獲重慶市名牌稱號。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農民入社率達18.6%。農機化綜合水平提高2個百分點。整治銷號病險水庫37座。解決了14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開通暨龍、都督、太平壩三個鄉客車。全縣農村公路通鄉通暢率達80.6%,通村通暢率、通達率分別達到23.87% 、85.16%。轉移農村勞動力2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3.2億元。農村貧困人口發生率降低1.7個百分點,減少農村建卡貧困人口1.2萬人。
旅遊商貿持續活躍。
克服自然災害、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66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05億元。以名山雙桂山防護大堤續建工程、雪玉洞景區配套設施工程等為主的景區景點開發建設全面完工或順利實施,三壩鄉、武平鎮等一批鄉村旅遊項目加快推進。全縣商貿流通持續繁榮,城鄉經營網點不斷完善,商貿企業改革穩步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843戶、私營企業213戶。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740萬美元。
移民搬遷圓滿完成。
提前兩年完成全縣規劃內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在庫區8個重點區縣中率先實現“雙包乾”銷號結算目標,四期移民工作順利通過中央和重慶市驗收。移民安穩致富工程紮實推進,農村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深入落實,解決移民遺留問題工作穩步實施。加大移民困難救濟力度,著力解決移民出行難、飲水難,移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移民就業“雙千”工作通過市政府檢查驗收。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中國小校布局調整順利實施,改造危舊校舍1.5萬平方米,新建校舍2.1萬平方米。高考上線率達84.2%,同比提高8個百分點。豐都二中成功創建市級重點中學。醫療衛生事業全面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2.3%,享受合作醫療成果的參合農民達51.3萬人次。科技創新平台不斷完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人口計生獎扶政策全面落實,社會撫養費征管更加規範,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人口計生工作獲全市先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有序推進,解決了1.8萬人收看電視難問題。完成古民居博物館搬遷復建主體工程。建成全市首座縣級一類綜合檔案館。民眾文體活動日益豐富,廣播電視宣傳工作成效顯著。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五大保險”新增8683人,發放城鄉低保金5064萬元。辦結法律援助案件569件。全年投入社會救助等方面資金6.02億元,完成城鄉醫療救助5.5萬人次,重建災民倒房935戶。
民眾生活明顯改善。
積極推進城市升級改造工程,完成城市背街小巷園林綠化和小區市政設施改造一期工程任務,全面啟動縣城主要幹道園林綠化及配套工程建設,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提高2.5個百分點,達到29.5%。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78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基層政權和城鄉社區建設獲全市一等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0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91元,同比增長18.6%;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1.7億元,增速達20.1%。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紮實開展“大下訪大排查大調處”活動,投入4926萬元解決新老信訪案件1417件,全縣信訪秩序進一步改善。率先在全市建立公調、檢調、訴調、訪調“四大對接機制”,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6836件。紮實開展“隱患治理年”活動,整治各類安全隱患1471起,全縣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1.4%、10%。深入開展奶粉等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認真開展“平安豐都”創建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民民眾安全感大大提升。公安“三基”工程建設受到公安部和市委、市政府表彰,夏季社會治安綜合整治排名位居全市第一。我縣成為北京奧運會期間全市5個沒有發生進京非正常訪的區縣之一,大下訪活動、信訪穩定、安全生產工作均獲全市一等獎。
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紮實開展“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暨對外開放推進年”活動,推動了機關幹部思想解放、開拓創新。大力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在全市率先建立電子監察系統、信息查詢系統,首創行政效能評價指數,民眾滿意率達99.87%。著力提高行政服務水平,開展“一把手電視承諾”活動,健全縣鄉村三級聯動代辦服務體系,代辦各類事項3700餘件。加強政府管理職能,強化資金統籌調度,維護了全縣機關事業單位正常運轉秩序。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第一次辦理滿意率分別達到100%、97.96%、98.3%。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政風行風進一步好轉。
與此同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事、審計、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愛國衛生、民族、宗教、對台、僑務、物價、統計、氣象、人防、消防、修志、保密、檔案、雙擁共建、國防動員、機構編制、環境保護、防災救災、機關管理等工作取得新的進步,2006年,縣政府承諾為民辦理的“十件實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回顧2008年的工作,挑戰非同尋常,成績來之不易。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各種自然災害,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全縣人民同舟共濟、奮發有為,為全縣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豐都改革發展的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豐都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較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項目推進不平衡。年初確定的47個重點項目中,有部分項目受金融環境等因素影響,未能如期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二是財源建設任務依然艱巨。全縣骨幹規模企業不多,支柱財源單一,實現稅收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有紫光天化1家,實現稅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有菸草公司、供電公司2家。加快招商引資、培育壯大骨幹財源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是移民安穩致富壓力較大。移民遷建後產業空虛問題突出,縣內企業就業容量有限,城鎮居民自主創業能力不足,增收致富渠道不多;加之移民遺留問題紛繁複雜,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較大。四是發展環境仍待最佳化。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瓶頸尚未得到完全突破,全縣負重自強、幹事創業的氛圍還不濃厚。少數機關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思想解放不夠,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還需進一步夯實。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絕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和重託!
2009年政府工作安排
2009年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牢牢把握影響全縣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充分估計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也要充分看到有利因素,堅定發展信心。當前,隨著中央擴大內需保增長、國務院加快重慶改革發展、“後三峽”工程啟動實施,以及我市 “五大重慶”建設、支持區縣尤其是庫區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實,渝利鐵路、高速公路、蔣家溝水庫、長江二橋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我縣已經迎來了新一輪發展的高潮。唯有牢牢把握逆境中的機遇,趨利避害、紮實工作,才能推動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我們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市委三屆四次全委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國家和重慶市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等政策機遇,緊緊圍繞“抓項目、保增長、促發展、建和諧”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統籌城鄉發展為統攬,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著力加快培育重點產業,積極擴大市場消費,切實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國60周年。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建議2009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5%,達到6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0%,達到4.4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達到7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3.3%,達到27億元;農業總產值增長11%,達到25億元;工業總產值增長25%,達到45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產值增長30%,達到34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23%,達到14.5億元;旅遊接待人次增長19%,達到200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05億元;實際利用內資增長55%,達到9億元;進出口總額增長8.1%,達到80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2%,達到102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2%,達到4100元;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11‰、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萬元GDP能耗下降4個百分點,COD排放量下降1.4個百分點,SO2排放量下降1.3個百分點。
為此,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紮實開展重大項目推進年活動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加快交通項目建設,完成渝利鐵路豐都段征地拆遷和渣場、住房等臨時占地補償工作,加快實施橋樑、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完成涪豐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實施征地拆遷,全面開工建設樞紐工程;開工建設長江二橋;建成新縣城至水天坪工業園產業大道;啟動豐彭二級路工程建設。推進水利能源項目建設,完成蔣家溝水利工程大壩主體410米高程建設,加快借水工程、渠系建築物建設;建成北岸城區污水處理廠三級管網;大力推進彈子檯水庫渠系配套工程建設;完成水天坪220千伏、暨龍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快推進天然氣過江管道、雙鷹河電站二期工程建設;加快編制大唐核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推進工業項目建設,加快實施年產9.5萬噸竹漿項目建設,完成投資2億元;完成年產6萬噸蛋氨酸項目一期工程的征地和廠房建設;加快200萬噸新型乾法水泥項目建設,完成投資3.5億元;推進亞麻酸高新技術項目、中密度纖維板項目建設,力爭武平鉛鋅礦開發項目竣工投產;著力打造船舶製造基地;開工薯類深加工等項目。
強化項目配套服務。落實項目工作責任,強化重大項目領導聯繫、部門牽頭、業主落實的三級責任網路,實行一名縣級領導掛帥、一個牽頭部門具體負責,組建專門工作班子,定期到所牽頭工程和項目現場辦公,切實解決工程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落實征地補償政策,加快征地拆遷和土地報批等工作,確保項目用地需求。建立重大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儘快縮短環評、地災評估等前期工作時間,適度放寬準入條件,及時辦理相關證照。加大項目建設資金籌集力度,通過招商引、向上爭、銀行貸、對口援等形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統籌調度油料、物資、民爆物品等供給。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為工程順利推進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健全完善項目工作督查考核機制,把項目建設的實績作為評價班子、考核幹部、確定獎懲的重要標準,評選表彰一批推進項目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充分調動全縣上下抓項目促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深入擴大對外開放
全力推進招商引資。立足縣內資源、產業優勢,深入策劃包裝50個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的勞動密集型、資源節約型項目;建立項目動態管理庫,確保常年儲備項目總投資額達500億元以上。充分發揮駐外招商機構的作用,圍繞化工、輕紡、陶瓷、肉牛、竹木、旅遊、房地產等產業,加強招商引資項目跟蹤服務,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10家以上到我縣考察合作。組織參加節會及外出招商10次以上,爭取赴歐洲開展一次農業產業化項目推介會。開工建設凱迪電力、籮倫詩服飾等項目,力爭引進西部再生資源、棉紗紡織、風力發電等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工作考核獎懲力度,完善考核管理辦法。力爭全年實現契約引資8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5億元以上。
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圍繞資源利用、勞務開發、生態建設、旅遊打造等工作,加強與市級部門、市內區縣和發達地區的合作。積極開展與河北省、南岸區、榮昌縣及浙江臨安市等對口支援省市、友好區縣的交流合作,形成互利共贏、協商發展的工作機制。積極搭建對外交流合作平台,組織企業參加渝洽會、農展會等展會活動,千方百計擴大市場占有率。支持阜康食品、三和實業等外貿出口企業發展,努力拓展國際市場,力爭出口創匯800萬美元以上,引進外資100萬美元。
(三)推動農村改革發展
培育發展骨幹產業。穩定發展糧油生產,在栗子、龍河等8個鄉鎮新建優質水稻示範基地1萬畝,帶動全縣建立優質水稻基地15萬畝,推廣優質油菜12.5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33萬噸以上;新建沿江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大棚150個,確保有效供給。強力推動肉牛產業化發展,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建成畜牧專家大院,力爭設立重慶市畜科院豐都分院,開工建設肉牛養殖及年精深加工5萬頭肉牛生產線項目,在名山、包鸞等鄉鎮發展肉牛養殖企業5家,培育年出欄50頭以上養牛大戶500戶,實現肉牛存欄16萬頭、出欄7萬頭,肉牛產業產值達到3.5億元以上。深入推進森林工程建設,爭取農發行貸款到位3億元,完成龍河城周西岸、縣城主要幹道等核心區打造,新造速豐林15萬畝、城周屏障森林0.6萬畝、綠色村鎮林1萬畝,改造低效林12萬畝,推進以油茶、龍眼等為主的經濟林基地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3.5%。搞好三元鎮紅心柚高換工作,嫁接改造1.9萬畝。在都督、太平壩、三壩等鄉鎮種植烤菸3.2萬畝,收購烤菸4000噸。培育壯大紫蘇、玉薯王、冷水魚等農業特色產業。穩定發展苧麻、蠶桑等傳統優勢產業。新創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培育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
夯實農村發展基礎。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推進全國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在江池、許明寺、都督、三元、青龍等鄉鎮實施土地整治4萬畝,改造中低產田2.1萬畝。加強農村水利建設,加快螺絲塘中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推進三峽庫區中部灌區建設,治理名山鎮楊家溝、鎮江郎溪等流域水土流失面積9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面900畝,恢復改善灌面2.5萬畝;深入推進城市拓展區供水工程和農村人飲建設,整治大池、豐石團結等5座小(Ⅰ)型和茄子溝、蔣家山等13座小(Ⅱ)型病險水庫,實現病險水庫全銷號。加快農村交通建設,新修龍河鎮柏木園、雙龍場鄉馬蹬壩、三元鎮麻柳村等40條通村通達公路200公里,實現所有建制村通公路;硬化雙龍場至燈塔、龍河鎮高坎至河面、栗子鄉至毛坪等24條鄉村公路145公里,實現所有辦事處和25%的建制村通水泥路。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爭取新增新農村市級示範村1個、市級推進村20個。大力開展整村脫貧、片區扶貧、產業化扶貧、異地搬遷等扶貧工程,全年新修和改造貧困村社道路150公里,完成三建、三壩、太平壩等鄉鎮1900人易地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力爭減少農村建卡貧困人口9000人。推廣補貼農業機械1000台,完成水稻機收1.5萬畝、機耕作業40萬畝,綜合農機化水平提高3個百分點。
穩步推進農村改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推動土地經營權流轉和集約化經營,力爭全縣土地流轉達到16.6萬畝,土地集中規模經營度達到20%。研究制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房屋等物權流轉辦法。加快推進林權制度改革,積極培育林業要素市場,探索建立林權交易、流轉和服務平台,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集體林地確權發證率達到95%以上。
(四)扶持提振工業經濟
夯實工業發展平台。利用進出口銀行重慶分行3億元貸款,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水天坪工業園3.7平方公里和鎮江精細化工園1.5平方公里的道路、管網、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水天坪移民安置房、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綜合碼頭作業區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鎮江精細化工園紫光大道、化工碼頭一期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園區征地拆遷和報批用地,爭取水天坪工業園新獲批征地1100畝。加快發展三合、名山、高家鎮等鄉鎮都市工業園(樓宇)及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增加工業用地200畝以上。盤活力山大、嘉樂絲綢等停產企業及納豆營養多肽粉等已批未建項目存量用地,增加工業用地500畝;藉助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機遇,儲備工業用地1000畝。
扶持壯大工業企業。用好我縣4600萬元三峽庫區產業發展基金,爭取1000萬元資源綜合利用資金、100萬元新型工業化資金、80萬元技術創新資金和節能減排等稅收減免政策資金,爭取小城鎮建設污水、綠化、道路等專項資金及企業國債、科技項目等國家扶持資金3000萬元,集中扶持化工、食品等骨幹產業和紫光天化、阜康食品等重點企業。爭取商業銀行貸款支持1億元。力爭全年為工業企業貸款擔保1億元以上,貸款餘額3億元以上。大力實施“名牌戰略”,積極引導海特實業、歌德陶瓷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狠抓節能減排,注重環境保護,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最佳化工業發展環境。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營造工業大發展、快發展的濃厚氛圍,激發全民關注、支持、服務企業發展的熱情。加強企業運行指導,對規模以上企業實行縣級領導掛帥定點聯繫制度,定期召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座談會、現場辦公會、銀企對接會、能源調度會等會議,及時發現和解決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扶持幫助現有工業企業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加強企業周邊環境整治,堅決查處阻礙企業發展的行為,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
(五)著力繁榮旅遊商貿
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啟動“全國旅遊強縣”創建工作。立足我縣旅遊資源優勢,完成三壩“天湖美鎮”3平方公里規劃。建立旅遊產業發展基金,多方爭取國家政策性資金投入,加快旅遊項目建設。完成名山景區道路、接待中心等基礎建設及名山古建築群修繕改造工作;完成五魚山玉皇聖地一期工程建設並對外開放;完成南天湖景區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通至武隆仙女山景區的進出口通道;完成雪玉洞水上娛樂項目建設並投入使用;結合城市升級改造打造旅遊商品一條街。加快南天湖旅遊綜合服務區建設進度,推進太平壩旅遊城、武平冷玉山及高鎮橫樑等鄉村旅遊項目建設。加強形象宣傳,廣泛利用中、市傳媒宣傳豐都,利用名人代言或策劃包裝豐都,利用機場、鐵路站台及交通出入口戶外廣告展示豐都。組織參加國內重大旅遊推介會,辦好“2009年三峽國際旅遊節”和“鬼城廟會”,進一步提升我縣旅遊形象。積極推動區域聯合促銷,加強同周邊區縣和重點旅遊景區的協調配合與產業聯動,重點打造“豐都城周一日游”和“鬼城名山-雪玉洞-南天湖”二日游精品線路。
激活繁榮消費市場。加快完善宏聲商業廣場中心商圈建設規劃,完善濱江中路服裝、長生路家電等專業街市規劃。完成丁莊物流園區規劃編制並啟動建設。改造提昇平都、民達、海客等農貿市場、商業路綜合批發交易市場、新凱路機電市場。大力實施縣城商貿“十個一”工程,完成名山、社壇、龍河、高家鎮等12個沿江、沿路鄉鎮商貿“五個一”工程建設。組織大型商品展銷會、美食節等展會2次以上。大力發展社區維修回收、洗染保潔、醫療保健等便民服務業。全面推進“家電下鄉”,做好家電下鄉銷售網點建設和產品銷售工作,農村家電消費增長30%以上。扶持壯大民營經濟,新發展私營企業200個、個體工商戶2000戶。加強流通市場監管,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確保市場穩定發展。加大向上爭取政策的力度,完成23戶商貿流通企業改革任務。積極引導房地產市場發展,推進濱江景區、陽光上海城、龍河東住宅小區等房地產開發,新開工商品房屋面積10萬平方米,竣工商品房屋面積5萬平方米,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億元。
(六)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最佳化完善城市規劃,全面完成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縣城2.4平方公里拓展區域規劃和火車站場區域設計工作。大力建設以工業為主的水天坪工業園和鎮江精細化工園組團,以辦公、商業、居住為主的王家渡組團和龍河東組團,以民俗旅遊配套為主的名山組團,以交通、倉儲、商業、居住為主的丁莊溪組團,初步形成27.6平方公里“一城兩片六組團”城市格局。依託火車站場、高速公路出口、名山大道南延線等重大項目建設,認真規劃“橫五路”、龍河流域及龍河二橋、斜南溪開發方案,啟動“橫五路”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啟動名山組團危房改造工程,加快高家鎮、龍河、社壇、十直等市級重點集鎮建設,完善公共配套設施,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鼓勵農民進城鎮購房、建房,逐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區域中心集鎮為重點的多極城鎮群落。城鎮化率提高2.5個百分點,達到32%。
推進城市上檔升級。全面完成平都大道、名山大道、濱江路三條主幹道“白改黑”及燈飾、環衛設施、人行路磚的改造任務。完成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市政設施改造,配套完善城市功能。繼續實施背街小巷“亮化、綠化、硬化、淨化”工程,配套完善小區服務功能。完成豐都“八一”廣場二期工程建設。創建市級山水園林城市。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7.7%、33.8%和11.5平方米。
強化城市規範管理。圍繞建設衛生城市和現代旅遊城市的目標,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實施“人性化、常態化、規範化”管理。加大城區主幹道、繁華視窗單位等重點區域和重點集鎮、建築工地、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等重點部位市容環衛綜合整治力度,確保垃圾日產日清,清運率達100%。加強三合、名山、社壇、龍河、高家鎮等重點集鎮市容管理,不斷改善人居環境。紮實開展“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四大行動,確保全年空氣環境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環境噪聲平均值控制在56分貝以內。合理規劃設定停車位,增設城市紅綠燈,開通城市公交線路,為市民創造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出行條件。
(七)紮實做好財稅金融工作
深化財稅管理改革。按照“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採購統辦、票據統管”的管理模式,推行“鄉財縣管鄉用”,逐步實現事權與財權的統一。規範預算編製程序,改進預算編制方法,提高預算管理水平,逐步實現預算管理的全口徑、規範化。完善政府採購體系,健全政府採購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規範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整合土地、森林等國有資產資源,強化經營開發和融資工作,加大對“三金三亂”舉債資金、國債轉貸資金的追收力度,逐步消化政府性債務。
加強財政徵收管理。加強稅收征管,嚴格規範稅收減、免、緩審批程式,大力清繳欠稅,嚴禁跑冒滴漏,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嚴格財稅均衡入庫,實行縣級部門和鄉鎮收入的季度考核獎懲,確保完成全年徵收任務。加大向上爭取財政資金的力度,力爭上級各類專項補助和轉移支付達10億元以上。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在保民生、保運轉的同時,加大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支持力度,促進資金向社會保障、就業和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科技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傾斜。大力整合支農惠農資金,加大對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
強化金融支撐能力。精心打造政、銀、企交流對接平台,建立和完善銀企合作機制,促進政、銀、企良性互動。用好用活庫區信貸政策,最佳化融資程式,縮短融資周期,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大政府授信、政府擔保等工作力度,做大做強國投司、城投司等融資平台。探索建立1-2家投資擔保公司,積極鼓勵中小企業互助擔保,支持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聯保。加快重慶銀行在豐設立機構的進度,支持郵政儲蓄銀行開辦商業性貸款業務,積極爭取縣外金融機構到豐開展貸款業務。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支持銀行依法維護金融債權,化解不良資產,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力爭全年新增貸款8億元以上,存款餘額、貸款餘額分別達到85億元、31億元,增幅分別達15%、19%以上。
(八)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大力發展科教事業。最佳化學校布局,引導國小逐步向完全國小、國中學校向中心鎮、高中學校向縣城集中。完成名山鎮中心校遷建、一校、高家鎮中心校擴容、職教中心教學樓主體工程。爭取市級投入,盤活教育資產,加大融資力度,全面消除教育負債。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鞏固提高“兩基”水平,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步伐,高考上線總數突破2900人,本科上線突破1350人,重本上線力爭突破400人。搭建科技創新平台,建成肉牛、苧麻、山羊等農業科技示範基地3個,企業技術創新中心2個。包裝策劃科技項目,申報市級以上科技項目7個,力爭納入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試點。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實用新技術、新品種30項,新增產值3500萬元,科技對經濟貢獻率提高到37%。
推動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加快啟動人民醫院綜合樓、中醫院綜合樓、疾控中心實驗樓、婦幼保健院住院樓、衛生監督所業務樓等項目立項工作,開工建設精神病醫院住院樓主體工程,改(擴)建包鸞、三建等6個鄉鎮衛生院,新建成50個村衛生室,建成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創建規範化衛生院3個、村衛生室20個。鞏固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90%以上。強化醫療行風建設,加大醫療機構管理力度,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深入開展違法生育專項治理活動,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建立形成紀檢、公安、法院、教委等部門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聯動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計生技術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改(擴)建三元、龍河、社壇等10個鄉鎮計生服務站。大力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切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快文體設施建設,基本完成體育館主體工程建設,完成古民居博物館配套工程建設。新建4個鄉鎮文化站,完善崇興、青龍、三元、保合等7個鄉鎮文化站和233個村文化活動室功能。建成檔案查閱利用中心。完成760個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打造濱江公園“健身長廊”,竣工1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文化下鄉、文化進城等各類文體活動,精心籌辦好建國60周年慶祝活動。著力培育文化產業,開通手機電視、互動數位電視等數據業務,廣電文化產值增長10%。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做好消落帶文物搶救發掘保護工作,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好重點檔案移交進館工作。
(九)對接“五大重慶”實施八項“民心工程”
對接“五大重慶”建設。對接森林重慶、暢通重慶、宜居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五大重慶”建設,著力夯實發展基礎,改善發展條件,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實施城市森林、通道森林、庫區生態屏障等九大森林工程,著力打造渝東北地區速豐林建設中心,到2012年完成造林10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0%,建成市級森林城市。著力打造長江黃金水道上的重要交通節點,努力構建“五橫八縱五聯線”的陸上交通網路,早日解決民眾出行難問題,實現“半小時城區、1小時豐都、1小時重慶、2小時周邊”的目標。不斷拓展城市發展空間,著力最佳化城市環境,規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規範化建設,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遏制刑事案件發生勢頭,切實增強人民民眾安全感。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提高民眾衛生保障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引導民眾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進民眾體質健康。
實施八項民心工程。一是實施城市升級改造工程,完成城市主幹道“白改黑”及綠化、亮化、美化建設,完成52條支路及背街小巷、小區基礎設施功能配套。二是實施交通通暢通達工程,新建和改建40個行政村鄉村道路345公里(其中硬油化道路145公里,通暢原辦事處4個、通達行政村40個),改造2個農村渡口、“渡改橋”1座,解決10萬人出行難問題。三是實施庫區生態屏障工程,建設豐都境內47公里長江幹流175米以上10平方公里區域的綠化林帶。四是實施公共安全視頻工程,建立治安動態監控網路,實現縣城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全覆蓋,切實增強居民安全感。五是實施城鎮居民醫保工程,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建立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解決5萬城鎮居民“看病難”問題。六是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名山、樹人、崇興等15個鄉鎮55個村6.5萬民眾飲水不安全問題。七是實施就業再就業工程,完成技能培訓3000人,城鎮新增就業3950人以上,指導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1600人,“4050”人員及城鎮“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500人以上。八是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造新建所有鄉鎮日用品、農資連鎖經營超市和300個村級日用品、300個農資便民放心商店。
(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全力推進移民安穩致富。抓好三峽水庫試驗性蓄水安全監管防範工作。有序啟動三峽後續建設,加大移民扶持扶助力度,積極解決移民遺留問題。繼續實施三峽移民稅費減免等惠民政策,完成移民免費培訓2500人,新增移民就業5000人,努力提高移民素質,增加移民收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完成三期地災治理、高切坡防治、農村移民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確保移民工作通過國家綜合驗收。
努力擴大城鄉就業。積極爭取市級就業再就業專項資金,深入落實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職業介紹補貼和職業技能鑑定補貼等就業再就業優惠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就業低保聯動機制,促進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再就業。著力盤活就業資源,拓展就業渠道,努力開發社區管理、家政服務等就業崗位。啟動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建設,深入推行“三段式”培訓,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強化就地轉移,全面完成農村居民零轉移家庭培訓轉移任務。完成勞務培訓1.2萬人,對口勞務輸出4000人,實現勞務收入11億元。切實開展好“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和“創業杯”自主創業競賽活動,認真落實返鄉農民工創業優惠政策,鼓勵返鄉民工以創業促就業,大力發展“歸雁經濟”。認真舉辦“春季現場招聘會”、“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會”,開展“充分就業村(社區)”創建以及培訓、崗位、觀念、政策等就業“四援助”活動,強化就業專項服務。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降低企業養老保險繳費費率5個百分點,做好社會保障擴面和基金征繳工作。重點組織自主擇業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就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全面啟動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新增2500人。完成原征地農轉非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搞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嚴格 “九步四公示”的城鄉低保申請審批管理程式,農村低保覆蓋面達到5%,城鎮低保覆蓋面達到20%,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保障標準不低於三峽庫區平均水平。大力實施城鄉醫療救助,發放救助資金550萬元以上。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優撫安置等政策,開工建設縣社會福利中心,新(擴)建青龍、三建等鄉鎮10個社區陣地,新(擴)建十直、保合、太平壩、江池、董家、雙路、崇興、龍河8個鄉鎮敬老院。投資576萬元實施廉租房建設,新建廉租房120套5760平方米;完成50戶貧困殘疾人住房改造。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建立60個價格監測點,開展“誠信單位”、“誠信個體戶”、“明碼標價示範街(店)”創建活動。加強價格調節基金監管工作,嚴厲打擊各類價格違法行為,確保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實施法律援助400件。
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責任制。加大安全生產經費投入,完善基層安全監管體制機制,紮實推進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和重點行業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加強對重大工程的安全監管,遏制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發生。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全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29人以內。搞好“大走訪”活動,加大歷史遺留問題和疑難複雜信訪問題化解力度,建立健全信訪穩定工作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大調解活動,健全各級調解組織網路,提高案件調解質量。深入開展“平安豐都”創建活動,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構建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強化應急管理,建立健全社會防控、預警和應急聯動機制,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全面完成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必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管理創新,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設行為規範、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政府。
提高加快發展的工作能力。深入開展“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促進政府各項工作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和施政水平,推動政府管理方式和組織體制創新,提高發展經濟、做民眾工作、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政府系統幹部隊伍建設,穩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改善人才隊伍結構,建設一支能力超群、素質過硬、作風嚴謹的幹部人才隊伍。
強化務實苦幹的工作作風。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少說多做,立說立行,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上,放在破解難題、化解矛盾上,放在靠前指揮、統籌協調上。健全崗位責任制、AB角零缺位制和時間節點推進制,把工作任務落實到人、分解到時間節點,確保每項工作都能按計畫推進。堅持吃苦在前,苦幹在前,奉獻在前,高強度、滿負荷抓好政府各項工作,確保工作落實。
打造開明開放的工作環境。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程式,加大並聯審批力度。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和政府入口網站建設,健全政府信息發布、重大決策程式、績效評價機制、工作監督機制和審計監督制度,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堅持藏富於民、讓利於基層,穩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理順縣、鄉(鎮)政府權責,充分調動鄉鎮政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樹立高效廉潔的政府形象。嚴格執行“一把手”負責制、首問首辦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和重大項目跟蹤服務制,加大過程督導力度,強化行政效能監察,嚴格目標考核和行政問責,確保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嚴格政府工作紀律和工作程式,堅決按制度、按規則辦事,保持政策規定的相對連續性、穩定性,維護重諾守信的政府形象。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廣泛聽取工商聯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對重點工程、重點領域的依法審計,嚴格招投標管理制度。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不斷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依法從嚴懲處違紀違法的人和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